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资料图 图源网络) 血诚以待人 曾国藩所说的“血诚”指的是做人真诚,无一丝毫虚伪;做事认真执着,无一丝毫怠惰。 “血”强调的是要做到极致,正如曾国藩所说:“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 曾国藩对待个人修身“血诚”,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身,正如孟子所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突破自身局限,提高自身德行、能力。 曾国藩对待部下“血诚”,所以能赢得衷心拥护,既使在危难之际,也无人愿意离开。 在那个时代,文官多瞧不起武官,左宗棠不过是个举人,在骆秉章幕府做一个没有官位的师爷,竟然要求武官见了他,必须向他请安。 事事推心置腹(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曾国藩语重心长地对下属说:“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要求文官要尊重武官,和睦相处。 曾国藩很精明,对别人是否“诚”很有观察力,他困守祁门时,形势危急,王闿运当时在他的营中。 有一次派人去邀请王闿运来谈话,去的人回来说王闿运正在看《汉书》,等一下过来。 曾国藩笑道:“他是饱学之士,《汉书》是基本典籍,他早已烂熟于心,其实是假装看书,心里盘算退路,很快他就会离开的!”果然不久,王闿运悄悄走了。 临危受命(资料图 图源网络) 苦撑以待变 道光末年,清朝政府已经暮气沉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轰轰烈烈席卷十八省,搅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然而,与所有末代君主的军队一样,朝廷的绿营官兵毫无战斗能力,节节败退。 在这关键的时候,曾国藩临危受命,自行在民间募勇,开始团练。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创办湘军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怀疑,非议和诽谤也很多。 靖港之败后,更是受到湖南地方官僚的指责和谩骂,部下出入长沙城,遭到绿营官兵辱骂和殴打。 咸丰四年以后,在江西作战数载,遭遇挫折,经历了各种磨难,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咸丰八年重新出山后,朝廷忽而让进兵四川,忽而让援助福建,自己丝毫不能做主。 苦撑待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到了咸丰九年,因为得到湖北巡抚胡林翼的支持,才缓过劲来,开始起步。可以说曾国藩走得每一步都很苦很累,全凭他湖南人的“打掉了牙和血吞”的韧性才坚持下来。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命运到了最低点,一筹莫展的时候,只有一个法子,就是“苦撑待变”,咬牙顶住,等待时机发生变化,而命运到最低点的时候,又往往是命运发生转机的时候。 崇拜曾国藩的蒋介石在抗战早期,一退再退,直到退到四川重庆,吃了无数败仗,承受日军对重庆的轮番轰炸,就是不投降,后来美国参战,形势发生变化,这也是“苦撑待变”的典型例子。 耐劳忍气(资料图 图源网络) 隐忍以求挺 曾国藩说:“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是一种为顾全大局而做的忍让,但是曾国藩的“忍”并不是无原则地强忍,而是善忍、会忍,当忍则忍,不该忍则不忍。 曾国藩曾经对自己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说过一句心里话:“须悔亦须硬,仍须顽钝无耻,乃可做事。”这类似于当前流行的一句话:“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曾国藩的“忍”实质是“隐忍”,在忍让之际,等待机会显露自己暗藏的锋芒。王闿运和他在私下场合,单独在一起,王闿运劝说曾国藩东南称王,曾国藩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是一个妄人! 隐忍求挺(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闿运在对面侃侃而谈,论天下形势,曾国藩坐在那里,拿着笔写字。王闿运大喜,认为曾国藩在记录他的话语。 过了一段时间,曾国藩出去解手,王闿运乘机去偷看他写了些什么,却只见满纸都是“妄”和“谬”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