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传说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而南阳(古称宛)当时是楚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和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又是南北交通要道,人来人往,信息汇聚,多种人文因子交融碰撞,故有深厚基础。 二,南阳早在周代就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是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期张衡(他就是南阳人)的《南都赋》中所载“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在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 牛郎和织女(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期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各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四,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南阳牛的历史悠久,产生了许多与牛有关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南阳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区,汉代的农业领域亦十分辉煌;张衡赞美家乡的《南都赋》中,亦有“百谷藩庑,翼翼与与”之句。 (作者 李子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