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馆 黄炎培曾教育儿子道:“和若春风,萧若秋霜。取向于钱,外圆内方。” 方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其不但集中体现了中国辩证哲学的奥义,同时也暗藏着古代大能贤士所极力推崇的人生道德和处世之法。 ![]() 恪守原则,做事当方 恪守原则,做事当方 方,有棱有角,曲直分明,做事应似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离娄上》)其中的规与矩正是中国传统木匠用来矫正圆形与方形的两种工具,唯用二者才能画好方圆。而人活于世,做事也应效法孟子所言:遵循规矩,讲求原则。 无论是为守国节不愿降敌而牧羊北海边的苏武,还是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海瑞,亦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中国各代明哲心中总秉持着一把道德的准秤,不偏不倚地用原则与信念平衡着自己的处事之道。而这正是我们今日所缺失的民族气节与信仰之畏。 心中有方,就不会失去本心,有着自己的标准,面对瞬息万变的事物,坚守自己的信仰,遵守心灵的道德,以不变应万变,不忘初心,这样才不会为小利所诱,为庸人所扰。 ![]() 宽厚通融,为人要圆 宽厚通融,为人要圆 圆,光滑润泽,包容宽和,为人当如此。 《菜根谭》有言:“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世失机者,必执拗之人。”但凡能建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谦虚圆滑灵活应变之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不坑接受他人意见的人,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人的例子多如星河。 正如儒家忠恕之道所提倡的:有向学之志的人,必能取得某种成就;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每件事就符合原则;做每件事都要呵护原则的人,未必懂得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但为人的圆绝对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时候你也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的,这就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 ![]() 方是做事之本,圆是为人之道 方是做事之本,圆是为人之道,懂得方圆的人就懂得立世之本。 “智圆行方”被古代大能贤士推崇为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其讲求的就是做人要有脊梁,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理想和气度,但是又不不要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适应社会潮流的柔韧。 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方要有度,该方则方该圆时圆,才能圆润通达。 转自腾讯儒学合作媒体“国馆”微信公众号(ID:guoguan5000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版权归国馆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