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字原无“虫”字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古代,“蛇”字是没有“虫”字旁的,就一个干干净净的“它”字。反过来说,“它”字,在古代,就是“蛇”。去年农历的“蛇”年,照古代的说法,就是“它”年。《说文解字》曰:“它,虫也。”这里的“虫”,就是“它”的本义“蛇”,与我们现在说的指物代词“它”,根本不是一回事。 甲骨文的“它”,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蛇”,前面还有一个三角形的脑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实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这也无意中应了那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俗语。 人在古代极易被有毒的蛇咬伤,所以人们对“它”存在一种畏惧心理。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有无它”的记载。上古时代人们结草而居,所以人们经常占问“有没有蛇”。不过,甲骨文卜辞里的“有它”、“无它”已经不是“有蛇”、“无蛇”的意思,而是表示“有灾难”、“无灾难”的意思。这时候的“它”已经由“蛇”带给人们的危害引申为“灾难”,即泛指一切不吉有害之事了。 在古代,它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他”和“它”意思相同,用法一样,没有一点区别。到了20世纪初,人们受西方语言人称代词“区分性别”的影响,才让“他”“它”截然分开,“它”用来专指事物,不再指人。 至于“蛇”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把“它”用作指示代词后,“它”再用在蛇上,就多有不便了。为了把它们区别开来,人们便在“它”字上加了个“虫”字旁,用来专门指代蛇。这样“蛇”、“它”两字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表示各自的意思,不再混淆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