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伦书院 保健的根本,就是要驱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而养生有五难,而这五点正是制约保健养生的关键,如果得不到解决,纵有灵丹妙药,也是难以实现健康长寿的。 魏晋时的名士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 ![]() 养生先要克“五难”(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难:名利不灭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沽名钓誉,贪财取利,见利忘义,不仅是人生于世的大忌,同样也是养生的大忌。一个热衷于“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康身心的。只有断然去掉名利观念,才有可能获得平稳安静的内心。 “医圣”张仲景早在《伤寒论》自序中就对“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进行过批判。争名夺利最易扰心,最为劳神,最为损性。因追逐名利而曲运神机,劳心伤神,导致心旌摇动,耗血伤气,比真正患了疾病更难治疗。所以淡泊名利和清心寡欲,称得上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义。 ![]()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二难:喜怒不除 “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喜怒是情志的两个极端,属中医的“七情”范畴。中医强调“七情”要适度,过则为病。《黄帝内经》主张“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会导致心气涣散;怒则气上,使得“血菀于上”,易导致晕倒,不省人事。 “笑死程咬金”、“气死周公谨”、“范进中举”的故事,都表明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如果过强、表现失当,就会导致疾病,损害健康。 而如果善于调控情绪,除掉不合理的喜怒,就会对脏腑气血有一定的正面调节作用。所以,中医主张养生治病要“和喜怒,安居处”,这是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关键之一。 ![]() 喜怒不除,此二难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三难:声色不去 “声色不去,此三难也”。古人常用“声色犬马”来形容沉湎于享乐之中的酒色之徒,认为声色是养生的大忌。如果一个人过于迷恋声色犬马,过着荒淫靡乱的生活,若想获得身心健康,就会“难于上青天”。 “耳不闻淫声,目不视淫色”历来被视为正人君子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只有下决心与放荡生活一刀两断,才能与健康长寿逐步接近。 ![]() 声色不去,此三难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