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儒学专访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 《专访李恩杰》连载之二:细数京剧院传承与创新 主持人:我记得您之前曾经谈过一句话,就是说不希望京剧成为艺术馆里面的陈列,其实北京京剧院首先它名家荟萃,另外它的实力也比较强,做了很多的创新和探索。在推广和创新的方面,我想请您谈一谈。 李恩杰:说到北京京剧院,北京京剧院说是1979年成立的一个剧院,但是它的历史却不是这样。应该说在京剧艺术院团里面,北京京剧院的历史是非常地深远的,可以追溯到京剧的鼎盛时期。应该说京剧鼎盛时期咱们北京地面上最有影响的这些京剧的班社,最后汇聚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北京京剧院。只不过这个融合的过程一直到1979年,北京的两大剧团,一个是马、谭、张、裘、赵作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和以梅、尚、程、荀的流派剧团形成的北京市京剧团,最后合并成为北京京剧院,我认为是到79年,这个融合的过程到79年才完成。 这样一个剧院,它是承载着很深很重的传承和发展京剧的一个责任的,应该说在京剧界,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在看北京京剧院在怎么做。在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当中,它起着一个特殊的作用,也有人说是标杆的作用。我认为无论叫什么作用,它是一个特殊的责任。 在京剧的发展当中,今天京剧应该说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和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京剧不再是它鼎盛时期人们娱乐需求当中那个最主要的艺术项目、艺术门类了,所以刚才我说,今天我们来看京剧,我们的动因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京剧如果不进入市场,应该说它发展的动力就会枯竭,它就会形成一种真正地成了一种死的文物放在那里。而京剧今天要把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这样一个历史的责任再继续承载下去的话,起码它作为一个方面承载下去的话,应该让京剧继续地向前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必须让它进入市场,而不是让它进入博物馆。 怎么样去传承和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必须培养大批优秀的表演人才,以及相应的创作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改变了京剧人才的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以往我们认为成熟了才让他上台演戏变为我们先给他提供舞台,让他在舞台上去展示,引导他去学,去练。这种方式得到了我们现在很多青年人,很多青年演员他的认可,带动了他们去学,他们去练,所以这批青年演员迅速地成长起来。今年北京京剧院新创了一部大戏,这部大戏,既是北京市的精品工程当中的项目,也是北京京剧院准备参加京剧节的项目,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把他们推上舞台的这样一个工程的项目,应该说这个项目的份量很重。我们把这批青年演员完整地推到了一线,承担了这样一个项目,标志着这批青年演员应该说能够挑大梁了,也成熟了,而且他们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们培养了一批这样的优秀人才,而且在剧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梯队。这样确保了我们京剧传承发展的一个方面的条件,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观众。我在很多地方讲,京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演员为主的专业人才,另外一个就是观众。 目前京剧确实面临着市场不太景气的这样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在这里我们要研究什么原因。刚才我谈到我们的观众为什么要走进剧院,还有一个是我们怎么样让观众走进剧院。我认为这里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京剧要承载时代的内容,要以一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如果我们一成不变,把一百年前京剧最兴盛的那个时候的原样的京剧就放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那它就真地成了文物了。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它进行加工,进行改造,保证京剧的本质特征能够在富有时代特征的这样的戏剧当中不变样。同时我们要赋予它新的特征,就是我说的时代的特征,让它跟观众距离更近,让观众更容易喜欢上它。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北京京剧院的哪初戏最符合时代的特征?它的市场效果也很好? 李恩杰:现在我们的戏曲当中还是有一批戏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你比如现在我们经常演的比如《锁麟囊》,比如《状元媒》,包括我们现在新排的一些新戏都是非常精致的。我说的这个时代特征,应该说就是让传统的古典的京剧艺术能够和今天我们的舞台科技水平,能够和今天我们观众的欣赏的要求能够吻合起来。 你比如过去我们的一些传统戏,里头有很多很精彩的东西,但是由于那时候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那时候的表演方式,今天我们看起来可能这些戏就比较拖沓,一演三个半小时,四个小时,我们今天的观众就很难接受。这些戏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地就非得演三个小时四个小时,我们就认为这就是最好的京剧,那可能我们就会把很多观众都给从剧场当中给排斥出去了。因为今天下班以后来看戏,他的时间有限,他的时间非常宝贵,他能够坐在这儿的时间和欣赏其他艺术门类的这个时间大概都是两个小时左右,就完了。你非得弄四个小时,那大多数观众都接受不了。那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就变成了大多数观众都不接受了,你最终就失去了市场。我认为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去解决,让它符合今天观众的要求。 包括我们的很多的表现手段,你比如我们的舞美——舞台装置等等。我们总是保留以往最简单的那种表现方式,有一些它代表着京剧的本质特征的东西,我们要保留下来。但是我们能不能让它更精美,比如我们现在就算是在博物馆里,我们的文物是不是也不是按照它产生的那个年代的那种形式去展示了。因此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说的,我们要用现代的这种眼光,用时代的一种观念来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这也是我们要走向市场,要把观众请回我们剧场的一种考虑。 当然这当中还包括我们从业者的一种思想观念。你比如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我们的传统戏迷往往到剧场就是来欣赏一个具体的唱段,听某一句唱腔,看一个他自己喜欢的这样一个表演、身段等等。但是对于我们新的观众,年轻的观众,不是戏迷的观众,可能他还无法一下就深入到这么深。他到剧场来看京剧的时候,他首先看到的应该是比较简单的那个层面,直接进入他眼睛里的这些内容。假如我们在这些方面不够讲究,除了主演以外,我们其他演员的表演,比如我们一些群体的表演不够精彩,可能就影响他第二次看戏、第三次看戏。因此我们今天对于角儿的艺术,这样一个表示京剧艺术规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也需要对它进行全新的解释。京剧的角儿在京剧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说我们其他的二路、三路、龙套这些演员,我们的舞台美术,我们的服装、乐队等等,它就不重要。因此现在的京剧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主演、配演,台前幕后,必须要高度地一致,都保持很高的艺术品质,让京剧的一场表演变成一个完整的一个艺术产品,高质量的艺术品呈现给观众,才能很好地把这个京剧推向市场,这也是我们现在在思考,在推动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请相声演员来出演《锁麟囊》,也是一种尝试吗? 李恩杰:那个我觉得应该说是一个噱头,它不能成为我们推动京剧的一个主要的办法。在一定的时候,搞一点儿这样的活动未尝不可。但是真正地推动京剧艺术,走进市场去传承去发展,还必须依靠京剧艺术本身的发展,依靠京剧本身艺术和今天这个时代相结合,包括从内容上到形式上。京剧从内容上要有反映这个时代的东西,传统的东西我们不丢,我们要延续。反映今天的精神生活,我们的生活理念、工作理念的这些东西,也要在舞台上要把它从历史到现在,把它结合起来,把它贯穿下来,这才是我们推动京剧应该去思考的,去做的事情。 主持人:其实北京京剧院近年来尤其在市场化方面做得很好。您自己打一个分数,觉得应该是多少分? 李恩杰:我认为首先还不能说做得很好,因为市场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得到解决。我们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我们的唱响之旅、我们的传承之旅,最主要的就是京剧到底怎么去做,首先我们在运营的方式上,把它进行品牌化、规模化的这样一个尝试。下一步,我们要在艺术品质上要进一步地去提高。 剧院现在正在酝酿下一步我们要开展艺术品质的提高工程,全方位地提高京剧的艺术品质,就是让这个京剧的传统的这样的戏能够和我们今天的观众的需求,我们今天其他艺术门类所使用的这些艺术的手段结合起来,能够达到一个带有现代的表现手段的,能够用这些东西来更好地烘托,来衬托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这样一种方法,来推动它更好地走向市场。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