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古代刻本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不少与洛阳相关:或由洛阳人所著,或所述为洛阳事,或成书于洛阳……在那些发黄的纸张背后,闪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在本系列中,我们选取部分古籍,看看它们当年的模样。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说文解字》 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 1800多年前,许慎在洛阳著了《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今天所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仍在使用部首检字法,因此说许慎是“文宗字祖”,一点儿也不过分。 许慎,字叔重,出生在公元58年前后,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今属漯河)人。他8岁入学,十二三岁就研读五经,并涉猎诸子百家、医药、天文、历法等,少年时期就以学识渊博而著称。 公元75年,许慎被选拔为汝南郡功曹,协助郡守管理全郡事务。在这个职位上,他“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很得人心。几年后,他又因品德高尚、才学出众而被举为孝廉,补太尉南阁祭酒一职。从此,许慎就来到京师洛阳,并得以校书东观,接触到很多皇室藏书。 当时,不少人做学问是专治一经,而许慎一直兼学五经。到洛阳后,他又拜在著名经学大师贾逵门下,潜心钻研古文经,学业更加精进。很快,他便因“性淳笃,博学经籍”而名动京师,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连名儒马融也对他十分敬重。 东汉时期,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的争论十分激烈。今文经学派认为经书是圣人之言,字字句句背后都有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派认为应重视语言文字之学,根据字的意思来解说经书。许慎是赞同古文经学派的,他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才有五经,因此要理解五经,就离不开文字这个基础。那么,如何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文字呢?他决定写一部字书,书名就叫《说文解字》。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许慎历时20余年,才将《说文解字》一书完成。此时他已年老体弱,仍反复推敲、校正书稿,确认无误后,才将该书由儿子许冲献给朝廷。除《说文解字》外,他还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可惜已失传。 《说文解字》受推崇 《说文解字》进献朝廷不久即流传于世,备受推崇。清代经学家王鸣盛曾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说文解字》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如果它只是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专著,大概不会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事实上,这部书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汉字本身,而是包罗万象,正如许慎之子许冲所言,“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从作为字典的角度来看,《说文解字》共收汉字9353个,另有异体字1163个。许慎创立了540个部首,将这9353个汉字分别归入540个部首,再合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最后的“叙”单独一篇。这是一种按部首排列汉字的字典编纂法,开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并作为后来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沿用至今。 除此之外,该书还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比如“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qū),日月是也”,意思是说,所谓象形字,就是画成所表示物体的样子,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曲折笔画,像日字、月字等,就是这种字。 由于保存了小篆等字体的本来面貌,《说文解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正如许慎对文字的理解:“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为纪念这位古代的大学问家,1985年,洛阳市图书馆前建起了一尊许慎雕像,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能见他手持书卷、目光凝重的样子。他和他的《说文解字》,将被洛阳人一直铭记。 版本背后的故事 据洛阳古籍收藏家、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介绍,《说文解字》历代流传版本较多,其中唐写本《说文》是现存的最早的版本,仅《木部》残卷存188字。此书在唐穆宗时期写成,原为清代安徽黟(yī)县县令张仁法所藏。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张仁法将其转赠著名学者莫友芝,莫友芝翻刻后传至两江总督端方,而后流入日本,为内藤虎氏所得。 “在《说文解字》的早期版本中,尚存两套宋刻元代后印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此外,明万历大字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清代藤花榭刻本都很有名。”晁先生说,他长期收藏历代古籍,尤其喜欢收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进行对照,考证古籍的流传情况。在《说文解字》各版本中,他收藏的有明万历大字本《说文解字》、毛氏汲古阁刻本《说文真本》及清代字书《六书分类》等。 “去年,我又见到一套清代藤花榭刻本《说文解字》,非常喜欢。”晁先生说,藤花榭是清嘉庆年间满洲正红旗人额勒布的书斋名。额勒布出生在官宦世家,曾藏有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盘内刻铭文357字,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相传嘉庆皇帝五十大寿时,额勒布将散氏盘作为贺礼进贡内府,从此青云直上。不过,别因此就说额勒布庸俗,他可是个风雅之人,这从其书斋的名字就可看出。 以藤花榭为名,额勒布刻过两套书,一套《绣像红楼梦》,一套《说文解字》,均为清代精刻善本。“此前,白河书斋已有一套藤花榭刻本《绣像红楼梦》,再入一套藤花榭刻本《说文解字》,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不过,当时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刚成立,正需要这种文献,我就忍痛相让了。”晁先生说,洛阳围棋博物馆筹建时,他也与全国书友联系,帮助购买历代棋谱等古籍,“只要是有益于洛阳文化事业的事,我都愿意做,且从不后悔”。(记者 张广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