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世正 读曾国藩的日记,我们会发现,他的每一天都在跟自己做斗争,跟自己“较真”。 在长达30年的后半生中,他坚持在日记中自省,看似流水账式的日记,却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 所谓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像朱熹所说的那样:“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这样的自省文化,使得善于自省者变得更加强大,在社交、事业、仕途等方面往往会走得更远。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这点来说,曾国藩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成功典范,极具砺志色彩。有故事,有方法,有迹可循,他遇到的问题,我们可能遇不到,我们遇到的问题,一定可以从他那里找到答案。 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一位友人对他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在其抄录的日记上写道:“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三弟的提醒,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加以改正。一般人遇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往往一笑了之或者不高兴,甚至有人自嘲“我就这性格”,那是个性?是德性! 人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想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曾国藩年轻时好动多言,年轻人的浮躁、夸夸其谈以及各种欲望他该有的一样有。在漫长岁月的坚持自省中,他日渐走向沉稳成熟。所以,有的事,真是急不来的。只有在一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跟自己较真,克制自己一切不现实不必要的欲望与念想,去做那些自己本该做好的事,在枯燥与无聊、看不到成效的日子里,给自己打气,耐住性子,静待花开。 跟自己较真,不是白痴行为,有大志的人又有几个不是跟自己较真的?只有放弃改变自己,放弃完善自己的人,才会不断去宽容自己,绕数自己,放宽自己的标准,让自己过得更舒坦一些,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些。对大多数人而言,真没有必要去为了完善自己做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毕竟人生苦短,毕竟做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很飘渺的目标。 我常常在想,曾公当年立志要做圣人,会迎来怎样的目光,会引来怎样的评议,又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压力。但是,他却是真正地去用生命去完成这样一个目标,一个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千多年来又有几人? 他不在意别人的目光、评议吗?他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压力吗?甚至我们想象一下,几百年前有一个姓曾的清朝人,自称要成为圣人……如果他没有完成,或许会成为后世人的笑柄。所幸,他做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我也常常在想,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短短几十寒暑要做成什么事,完成什么人生目标,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很遗憾,至今没有太明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尽管如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试图跟自己沟通,让自己安静下来,忘掉一切,读几页书,回顾一下虚度的一天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那样。然后暗下决心,明天继续纠正并不完美的自己和已经走偏了的人生。 或许,我想多了,请大家不要介意。 我只想去尝试把时常了无生趣的生活过得生动和充实一点儿,把短暂、无奈的人生过得多一些色彩和记忆。 转自丨“ 品读曾国藩”微信公众号(ID:pinduzg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