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川(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杜甫川——勤王北上 杜甫把家人安顿在羌村之后,听闻唐肃宗在甘肃省灵武即位,便辞别家小,登程北上,去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路过延州(今延安),暂住于延安七里铺。时隔不久,杜甫从延安起程,后来据说到达安塞芦子关时被反贼虏回长安,关进监牢。在狱中,他回忆这次陕北之行,写下了《月夜》、《塞芦子》《望春》、《三川观水涨》、《玉华宫》、《羌村》等名诗。后来延安人民为了纪念杜甫,在此修造了“杜公祠”。宋朝时范仲淹还亲笔题书“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今仍完整可辨。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维修扩建,除恢复重修了原有祠堂、摩崖石刻、楹联外,还新建了亭台、展室、成为国内外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 成都杜甫草堂(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成都杜甫草堂——难得安逸 在成都生活的时期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安定时期。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名篇。杜甫草堂依浣花溪而建,草堂旧址内,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的“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奉节杜甫西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奉节杜甫西阁——创作高峰 公元766年,杜甫告别成都的茅屋,举家移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完成了四百余首诗,(如著名的《登高》、《秋兴八首》等)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创造了一个艺术高峰。今人将白帝山下观音洞满愿楼改建为杜甫西阁,以为纪念。现在杜西阁唯一的遗址,便是一块残碑和一棵柚树。768年,杜甫乘船出三峡,一直在荆湘漂泊,直至770年去世。 邙山岭杜甫陵园(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邙山岭杜甫陵园——息魂之所 对于杜甫去世后究竟陵寝在何处,国内尚有纷争,杜甫陵有八所之多。杜甫在湖南耒阳附近的湘江舟中去世无疑,43年后,又其孙杜嗣业遵其父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河南。如今巩义市康店镇康店村邙山岭上的杜甫陵园,据说是由偃师首阳山迁回,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墓冢呈漏斗状,高约10米,墓周长约72米。四周遍植冬青和柏树,冬夏苍翠。冢前有石碑两通,高约2米。前碑楷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后碑书“杜少陵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