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读书,读书,其实认真读懂书真是谈何容易。书本大部分承载的都是知识,能够得上有思想的,尤其是能传世的思想的更是凤毛麟角。我说不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学问这东西真是有血统这回事,曾经读过圣经,尤其爱读佛经,然而在生活乃至生命中,总是少了那么一点切肤之痛,可能文字确实有他的魔法,一翻译了就隔了层皮,而且心理面就老怀疑翻译的时候是否有出现误解,想想我们读孔子的书都那么容易颠倒了意义,读那些外国哲人的书,就更要提防万一。说到孔子,比方《论语》,谈到食不厌精,大家都兴奋的说,看看我们孔子对饮食是多么的钻研啊,食物精益求精,吃生鱼片还要尽量要求切细。其实“厌”是“止于”、“满足于”的含意,当然常人联系下文,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就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的认定孔夫子是美食家,这美食家本来就是骂人的话,也不知道现在那么多人还以此为荣。首先孔子这时候是属于“斎关”状态,所以一起行为都有严格规范,所以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说在那段日子是不以精细为前提,而是讲求许多别的规范,如食物的来源,沽于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都是一些对食物的慎重的态度,至于食不言寝不语,那是对自己的行为的重新审视。这些不知道跟今天那些肚满肠肥的美食家扯上什么关系呢? 因为有思想的书,其人的思想多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再努力去读也会有很多无法理解的含意,但是传统下来的注解方向,要不就是歌功颂德,要不就是以为能够完全理解,句句的去阐释,今天的诸位方家更多的借题发挥,无影无踪,其实都是害人不浅啊。 读书最幸运的就是能有大家得以相识,这样就可以随时讨教,鉴别自己的疑问 ,拨开胸中的疑云。认识不少当代名家,确实在自各自的领域都有建树,但是能当头棒喝,豁然开朗的大家却只有张五常先生。他的一句“求学要毫无成见”,实在是功德无量的箴言。尤其是在近代中国的纷乱局面,为了政治原因,许多学问都变成政治工具,数百年来层出不穷,大家都忘记了学问的真谛是求真理,而不是求改变社会制度,改变政权利益。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指的是学问本身是有无穷乐趣,如果能够得到别人认可,得到别人推崇,那是更为快乐,像颜渊这种仁人,就那怕穷得掉渣,“回也不改其乐”,说明了学问的自得其乐的不变价值。 张五常先生提出的毫无成见使我对读的所有书都焕发出新的光彩,对古今中外这四个字有了新的诠释,新的感受。当然,我还是会怀疑翻译来的书籍的字里行间的误差,也会对传统的经典有这无比细心的推敲,但是整个书籍世界,知识世界都给了我一个坚定的阅读方向,虽然,毫无成见真是谈何容易啊,不信的话,你也来试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