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前辈师长与各位专家学者:上午好! 借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与敝校共同举办“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缘,在开幕式上同时举行简短的武汉大学国学院揭牌仪式。首先向各位长辈、远道而来的海内外学者,学校、兄弟学院及各部门的领导与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充斥灾屏的电视剧,常常有“你的家父”、“你的内人”、“你到我的府上来”等等莫名其妙的荒唐对白。有些讲《论语》、《老子》等中国经典的人,竟连起码的注疏都不读,胡编乱造,望文生义,如有人讲《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时,把“太牢”,即古代最隆重的、用牛羊豕三牲的祭祀活动,讲成坐大牢。北京市有的地方用繁体字作标牌或出布告,把“海淀”写成“海澱”,“太后”写成“太後”。至于对我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戏说、歪讲、曲解、庸俗化等,更是屡见不鲜。有的地方甚至要把西门庆拿来作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钓饵。 无论是从捍卫汉语言的纯洁性的角度,还是从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起码尊严的角度,我们确实深感忧虑。糟糕的还不只是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儿童、少年与青年的健康成长,一代代人的心理调节与人格成长。武汉市大方学校、武汉市积玉桥学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适当让儿童、小学生、中学生读一点传统蒙学读物、家训与《四书》等,甚有裨益。 目前我们很警惕中小学教育变成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大学教育则变成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知识教育太过,道德教育又是教条化的,缺乏适合于儿童、少年与青年成长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而社会风习的负面又给了他们坏的榜样。 我历来主张应对国民增强民族历史记忆的教育,其中,国民教育中历史文化精神的教育尤为重要。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学教育的主要方面,一是国学常识、知识,二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做人之道,是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我这里所说的仁义礼智信等德目,当然是通过了创造性转化了的、富有时代内涵的新的精神价值。我想,不妨多选用一些《论语》、《孟子》、《史记》中的格言与志士仁人的故事,做语文与道德教材的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应系统完整地学习过《四书》。这种人文理想与人生意义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配合,靠亲师长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希望小学、中学语文教材中适度增加古代文言文与古诗词歌賦的比例,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少而多,由简而繁,到高中三年级,文言文应占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在简繁体字的问题上,任继愈、袁晓园先生长期提倡“识繁用简”、“识繁写简”,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课程设置上,小学生与低年级初中生应恢复毛笔字的训练,这有多方面的意义。小学生通过练毛笔字等在身心方面得到陶冶,另一方面,这也是保护、传氶文房四宝的必要途径。日本通过让小学生每学年看一场歌伎来培养受众,保护这一剧种,这一经验值得重视。 以上所说会不会增加中小学生的负担呢?我看不会,可以减掉一些不起作用的教育内容,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又可以增加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乐学。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绝对对立起来,不懂得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可以作为健康、正面、积极的力量参与现代化的建设,可以提升人的文明程度与修养境界,因此把传统文化作为负面糟粕,故在国民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少。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民国时期与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也可以找当时大学的大一国文的教材来看。几代人下来,今天中国人阅读古书的能力严重下降。 现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但孔子学院不能只停留在教一点现代汉语上。孔子学院的老师应起码懂得一点四书五经,孔孟老庄,程朱陆王,儒释道的基本文献及其精神。 武汉大学有国学的传统,近代以降有黄侃等国学大师及章黄学派的统系,有熊十力、闻一多、吴宓、李剑农、杨树达、高亨、范寿康、朱光潜、刘赜、刘永济、黄焯、谭戒甫、唐长孺、吴于廑、程千帆等大师,一直高度重视小学(古文字学)、经典新诠与中西学术互动。传统中国学术强调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而现代教育体系则造成文史哲的分家。为了培养中国传统学术的读书种子,自2001年起,我与同仁联合哲学、历史、文学、艺术、考古、宗教、外国语等多学科的学者在国内率先创办国学本科试验班。我们这一试验班不同于现行大学文科的以原理、概论加上通专史的课程设置,而直接设置中外经典课程,取小班授课、经典导读的方式,当然也适当保留一定的概论与通专史课。我们强调夯实国学基础,旨在培养一些对我国传统经、史、子、集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并予以现代诠释,至少掌握两门外文,且熟悉当今世界人文学走向与国际汉学最新成果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所说的国学,是开放式的现代新国学,包含借鉴海外古典学与人文学各领域的方法与成果。自2005年开始,我校开始挂靠相关学科招收国学方向硕士生。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指出:“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在国内是首创。”2007年,为了更系统地培养国学人才,我校以交叉学科的名目自行增设了国内首个国学博士点与硕士点,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批准,目前已经招收了两届硕士和博士生。硕博士点设经、史、子、集、佛教与道教等五个方向。我们的毕业生一部分继续深造,研究国学或人文学,一部分就业从事各项事业,他们认为国学训练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受用无穷。2009年,“武汉大学国学班的创建与实践”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十年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我校综合分析当前国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经过审慎的研究,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国学院。正如陈来教授刚才在致辞中所指出的:“武汉大学成立国学院,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在国家主管部门尚未正式设立国学学科的情况下,武大国学院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国学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研究单位。我们本着小平同志“不争论”与“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努力实践,培养了一些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希望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运用文、史、哲、艺、外国语等院系的优势,整合力量,培养一点国学的读书种子。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成立国学院的主要目的是把这一事业坚持下去,真正培养一点国学的人才,把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并参与文明对话。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本次会议在27日下午安排了一场有关“国学教育、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的圆桌会议,敬请各位发表您的高见。 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