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王佐之才荀彧:官渡之战重要力量 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文/凌俊峰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荀彧字文若,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当时被人称为“王佐之才”,是与诸葛亮、周瑜等人同样聪明、智慧超群的人物。他曾被袁绍以上宾之礼接待,其弟荀谌便在袁绍帐下效力。然而荀彧却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他,投奔到当时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帐下,曹操见了他,大加称赞,说荀彧是“吾之子房也”,把他比作汉初的谋士张良。当时汉室衰微,荀彧建议曹操迎立汉献帝,曹操采纳这一建议,将汉帝接纳至许都,并在黄河一代安置流民、稳定地方治安,发展生产,汉末的混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安定。
    
    王佐之才荀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时北方逐渐形成了曹操与袁绍相互对峙的形势,然而袁绍四世三公,实力比曹操强大许多。曹操想攻击袁绍并统一北方,但自忖实力不足,便向荀彧询问:“我想讨伐袁绍,但实力不敌,我该怎么办?”荀彧答道:“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荀彧将袁绍与曹操双方实力进行比较,指出曹操占据“度胜”“谋胜”、“武胜”、“德胜”四大优势,曹操看后非常高兴,并采纳其意见,首先东征吕布,巩固实力,准备与袁绍对抗。
    三年后,曹操屯兵官渡,留荀彧留守后方。袁绍向官渡进军,围困曹操。半年后曹操兵粮将尽,他萌生了退意,并写信给荀彧,表明想后退的想法。荀彧写信答道:“现在虽缺少兵粮,却不像楚汉相争时那样激烈。当时双方谁也不肯先后退,是因为先后退的人势力必然受挫。现在您已经在此地留守半年,正是军情有变之时,请一定坚持下去!”后曹操得到许攸的情报,突袭乌巢,烧光了袁绍粮草,遂以少胜多,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并统一了北方。荀彧功不可没,曹操也曾连续十次向汉献帝奏请,封荀彧为三公,然而荀彧辞让了十次,没有任职。两个人的关系似乎非常亲近,可为主臣之间的典范。
    然而荀彧与曹操的关系并不是永远都如此和睦。建安十七年,董昭提议,曹操应该进位国公,以表彰其特殊的功勋。而荀彧认为曹操拥立汉献帝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不应该进位。曹操因此对荀彧有所不满,两人关系出现了裂痕。恰逢曹军进攻孙权,曹操派荀彧前往谯地(今安徽亳州)劳军。其后荀彧留在寿春,因曹操僭越,可能取代汉朝而忧郁致死。传说中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了食盒,打开后发现里面是空的,荀彧遂服药自杀,享年五十。他死去的第二年,曹操就进位国公,而荀彧究竟是否如传说那样被曹操直接害死,却成为了永远的谜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