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饶宗颐教授在乙未年新春团拜酒会上。亚太日报记者吕小炜摄 【亚太日报讯】香港潮州同乡逾300人26日聚首香港,共贺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饶宗颐在寿宴上说,感谢诸位乡亲在他的百岁生日为他做了很多,感到开心。他说,过了今年,又大了一岁,会与大家一起继续努力。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香港潮州商会当日举行乙未年新春团拜,并借此机会庆贺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潮州各界的社团首长、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官员以及各界仰慕饶宗颐的人士欢聚一堂,为饶公祝寿。 当天是农历正月初八的吉利日子。尽管年岁已高,饶宗颐仍然坚持由人搀扶著走进会场,并亲切地与每一个前来祝寿的同乡和各界朋友握手拜年、点头微笑,风度翩翩。(亚太日报记者王欣摄) 寿宴上,大家一同祝酒,并祝贺饶公寿比南山、松柏长青、乡亲们也纷纷为饶公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与饶公一起共祝香港羊年和谐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安居乐业。 祝寿现场,大会特别向饶公赠上一具用珍贵花梨木雕刻而成的寿星公,另外,大会准备了一对寓意“恒久不变”的足金金寿桃送给饶公,饶公欣然接受。 每一位到场的嘉宾更争相与饶公合影留念,有嘉宾说,饶宗颐学贯中西,弘扬中华文化,贡献巨大。在香港生活已超过一个甲子的饶公,是潮州人的骄傲,是香港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饶宗颐百岁寿辰愿望:天下“太和” 在接受亚太日报记者访问时,饶宗颐表示,今年的生日愿望是“太和”。他希望天下“太和”,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天下太平。(亚太日报记者吕小炜摄) 饶宗颐说,和,本是指天地间的冲和之气,出自《易经》:“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亦作“太”。“太和”的第一层意思是指“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第二层意思则是指人的精神、元气处于平和的心理状态。 饶宗颐说,“太和”的深一层含义,也是他的生日愿望:“我希望香港、祖国乃至天下‘太和’,希望家庭和睦、天下太平”。 挚友阐述饶公印象 2月26日,饶宗颐教授(中)在乙未年新春团拜酒会上。亚太日报记者吕小炜摄 国学大师饶宗颐百岁华诞26日在香港举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来祝寿,三位与饶公感情笃厚的朋友,向亚太日报记者娓娓道来他们对这位国宝级大师的深刻印象,以及他们与饶公交往的难忘点滴。 高佩璇:每次跟他吃饭,我们都像是在上一堂课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首席会长、饶宗颐学术馆之友会会长高佩璇与饶公相识多年。“饶公健谈,每次跟他吃饭,我们都像是在上一堂课。”时常探访饶公的高佩璇说,饶老讲文化,讲历史,都会深入浅出,高人不讲大道理。 出生于20世纪初的饶宗颐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为研究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饶宗颐身上的光环不可胜数。他是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长。更荣获国家文化部“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敦煌文物保护特别贡献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香港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 在高佩璇的眼里,饶公说话做事,意味深长,就算是写字画画送给她,也从不多言其字画的意义,大都让她自己体味固中含义。“饶公议人议事,只听他赞叹每个人的好、每件事的好,从来没有负面之言。”高佩璇说。 2007年,高佩璇在黑龙江得悉满语文化有逐渐消失的可能,“会听、说、读、写满语的已剩余寥寥几十人”。回香港后她跟饶公聊起此事,“‘抢救’,饶公听后只说了这两个字。”高佩璇说,老人伸出一只手,比划著五只手指说,中国文化由五大支流组成,如果少了一个,就是以后永远的缺陷。 高佩璇随即经人找到黑龙江大学合作,协助大学盘活之前的满语研究所,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饶宗颐也很快向高佩璇推荐了不少从事满语研究的学生。 高佩璇说,当时在北京举办的启动礼,饶公亲自参加,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之后,经过饶公的穿针引线,他们找到香港大学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得以让满语研究成果走向世界平台。 高佩璇说,“饶公从头到尾都关心着这件事,很多时候更是亲力亲为,他不仅在这件事上给我们指引,更是连方法都告诉我们,督促我们努力完成这个使命。” 陈伟南:这个人有善心,开朗,从不跟人计较,胸怀宽广 与饶公相识近半个世纪的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今年也已97岁高寿,从商几十年的他,却与研究国学的饶宗颐结下不解之缘。 “我崇拜他的高尚道德,尊敬他在文化上的造诣,在他需要帮助时,我也感觉责无旁贷。”陈伟南说,饶公做人幽默,喜交朋友,“这个人有善心,开朗,从不跟人计较,胸怀宽广”。 沈祖尧:饶公是国学大师,是国宝级的人 而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的印象中,饶公是国学大师,是国宝级的人,大家一直非常尊重他。沈祖尧说,饶公与香港中文大学渊源深远,去年开始,中大成立了“饶宗颐讲座”,每年均会邀请在国学上的知名学者前来。他说,今年是饶公百岁生日,中大将于3月底的“饶宗颐讲座”后,举办活动,给饶公祝寿。 在沈祖尧的家中,有一幅字画正是饶公作品。“两年前,饶公来家中做客,我问饶公,您平时写的都是行书和楷书,写不写草书啊?老人家一时兴起,提笔挥洒,不消十分钟,就用草书写了一篇苏东坡的《赤壁赋》送给我,老人记忆力极好,一字不差。” 沈祖尧说,现在这幅《赤壁赋》成了他家里最珍贵的收藏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