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野苍茫 从才子的悲剧人生看职场的生存之道 提到才子,笔者脑中就会不自觉的浮现一些词汇:自作聪明、恃才傲物、放荡不羁、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下场悲凉等等。 细思恐极,竟然都是负面、消极、贬义的词汇,是笔者的偏见?抑或事实便是如此?答案或许就藏在本文中。 谨以此文献给给千千万万如笔者一样在职场中虽遭挫折打击却依然初心不改、拼搏前行的人们! 1、贾谊 贾谊(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汉文帝登基时,治理河南郡政绩卓著的吴公被擢升为廷尉,他的重要臂膀、大才子贾谊也得到汉文帝的征招,被任命为博士(学官),时年二十一岁。 贾谊是洛阳人,师从荀子再传弟子张苍,少年时便以能文善诗而远近闻名。仅当了一年的博士,贾谊便靠着一次次对答如流、才学过人的精彩表现被升迁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负责向皇帝建言献策),引得朝野为之瞩目。 骤登高位的贾谊踌躇满志,他很快写了《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上书朝廷,将儒学和五行学说相结合,精心设计了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系统阐述了“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的重要性,用以取代秦制。 刚登基不久的汉文帝正忙于消除吕后执政以来所带来的人事纷争和政治动荡的混乱局面、巩固自己的皇位,哪儿有闲工夫理会这等事情。因此不出意外,贾谊这份不合时宜的上疏没有被采纳,用后世明朝流行的话来说叫“留中不发”,通俗来说,懒得搭理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首秀失利的贾谊并没有就此沉沦,一年后,他又将自己多次修改、精心准备的《论积贮疏》进呈汉文帝,提倡重农抑商、主张发展农业生产、预防饥荒等。这个奏疏认清了当前的政治形势,因此很快得到汉文帝的批准并下令实行。备受鼓舞的贾谊又乘势提出将在京城的列侯遣送回各自封地的措施。 还没等汉文帝表态,贾谊一下子把周勃、灌婴等一干列侯全部得罪了,很简单,他们各自的封地都有专人打理,如今他们在京城身居要职,风光无限,怎能满足回封地做个悠闲无权的富家翁? 原先忙着勾心斗角的列侯们空前的团结,他们纷纷上书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众怒难犯,此后贾谊逐渐被汉文帝疏远,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虽然离京城数千里,他依然关心国事,由于文帝的宠臣邓通、吴王刘濞等人得到文帝的许可可以私自铸钱,因此导致国家币制混乱。有鉴于此,贾谊又上了《谏铸钱疏》,陈述利害,最终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废除了私自铸钱的弊政。不过,贾谊此举也正式开罪了文帝的宠臣邓通和吴王刘濞。 此后贾谊继续在各地辗转任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在担任梁怀王刘揖太傅时期。由于刘揖意外坠马身亡,导致此后的贾谊活在对此事的深深愧疚和政治失意中。最终这位写出《吊屈原赋》、《治安策》、《过秦论》等千古名篇的大才子仅仅活了三十二岁便告别了人世,让人对他的曲折命运唏嘘不已。 2、曹植 曹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山水诗歌的开派宗师、魏晋南北朝时候的大才子谢灵运。让他拜服不已的曹子建正是另一位大才子曹植,他的《洛神赋》、《白马篇》都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对于这位才华横溢、文采风流的儿子,曹操一直属意于立他为世子,不过曹植和哥哥曹丕相比,文人气质更加浓郁,所言所行随意而为,饮酒无节制。对比围绕在他哥哥曹丕身边的足智多谋、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陈群等谋臣,围绕在曹植身边的却是一些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文人,如杨修、丁仪、丁虞等人,真正的应了那句俗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直接导致他告别世子之位的一件事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这一年曹操在外征战,留守许昌的曹植醉酒之后私自乘坐父亲、魏王曹操的马车,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驰道上纵情驰骋。是的,你可以将此理解为一位权二代的酒后飙车。可惜,魏武帝曹操何许人也?他治军素来以严厉著称,自己犯了军纪都要割发代首。 回来后,听到儿子的荒唐举动后,他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狠狠的将儿子曹植训斥了一番。对比轻率随性的曹植,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从长远着眼、为大局考虑,决定立稳重、寡言的曹丕为世子。 两年后,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曹植的命运也彻底的发生了转折,曾经意气风发,如今跌落凡间,曾经纵马狂歌,如今备受排斥。 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父子在位时期,曹植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政治上彻底的失势。此后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他有志难伸、政治失意的悲愤,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风格,成为了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诗宗”。 历史上少了一位奋发有为的英武帝王,于曹植而言,是他个人的不幸,却多了一位才高八斗、卓然风骨的文学大家,于中国文学而言,却又是何其的幸运。 3、苏轼 苏轼(资料图 图源网络) 接下来隆重登场的大才子,想必诸位一定不会陌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竹杖草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传唱千古的名句都出自他的作品,没错,他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 与他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相比,他在仕途上完全可以用颠沛流离、命途多舛来形容,当这位大才子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科举得意之后,正准备在仕途上大显身手,谁料此后的几年间,母亲、父亲的先后辞世,导致他不得不返乡(四川眉山)料理丧事、为父母守孝。 守孝期满后,苏轼回到京城,可惜此时的朝廷已经与他以前见到的清平世界大相径庭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正在拉开帷幕,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与苏轼亲近的欧阳修等人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了京城,辗转各地为官。 回京不久后的苏轼眼看着新党在推行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过激的举动,不顾友人相劝,直接上书痛陈新法的种种弊端,此举大大的惹恼了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大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用王安石出手,拥护变法的一些御史连番上书,围着苏轼一通穷追猛打,最终将苏轼赶出了朝堂。 此后,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担任地方官,虽然他爱护百姓、政绩卓著,但是由于不见容于势力庞大的新党,始终没有被召回京城委以重任。 壮志难酬(资料图 图源网络) 壮志难酬的情绪一直萦绕在苏轼的心头,在湖州任上,他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的官样文章,就像每到年底,许多人都要写年度工作总结一样的道理。可是,苏轼何许人也?大才子一个,文采斐然,连一篇官样文章都写的华丽非常。 当然,写着写着,他就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文章中出现了“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语句,直白的流露出了自己对当政的新党的不满和不屑与他们为伍的情感。 果不其然,《湖州谢表》被新党看到后,掀起了轩然大波,新党又从苏轼大量的诗词作品中挑选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暗含讥讽的语句,给他扣上了“讽刺朝政、莽撞无礼、对皇上不忠”等罪名。如此重罪,谁敢包庇?苏轼很快被下令逮捕,押回了京城,受他牵连的有数十人,这就是北宋年间非常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朝野上要求处决苏轼的声音此起彼伏,好在旧党中的很多元老重臣都上书为苏轼说话,连退休在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最终侥幸逃过一劫,被贬往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类似于民兵副队长,不入流的小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