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与文化 “乡贤”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指乡村中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之人。而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大乡村,因此乡贤实际上就是指古代中国品德、才学为人们推崇敬重之人。 有文章说“乡贤”一词文献中出现较迟,并举明代浙江嘉兴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果报》类中《戮子》为例,错。唐代刘知几《史通·杂述》中就有“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之句。而“乡贤”一词始于东汉,并且一出现就是官方色彩的———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人生价值的肯定。迄于明清,各州县均建有乡贤祠,以供奉历代乡贤人物。因之,形成一套完整的官方纪念、祭奠仪式。 由于乡贤是品德、才学为人们推崇敬重之人,所以乡贤享有威望,而一些活着的品德、才学出众的人,也被视为乡贤,他们的言行,尤其是对具体人和事的意见,都有权威性,因此,乡贤是古代中国乡村型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重要的一环,乃至形成了“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中国文化研究的独特领域,与地域文化、方志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等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自己的特殊研究内涵与价值。 与“乡贤”近义的词,在古文献中有“乡先生”、“乡达”、“乡老”、“乡绅”等等。 乡贤文化研究的对象,只限于本地区的历史名流与当代时贤,这些名流时贤生于斯长于斯,因而具有本地域的唯一性与占有性,他们的生出地不存在争议。二是人本性,乡贤文化研究的对象只局限于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围绕本籍名流时贤做文章,而不涉及其他。三是亲善性,乡贤文化是道德人本主义的具体贯彻和重要表现。他们既是名人,同时必须是好人、善人。因而并非所有“名人”都是乡贤,都是乡贤文化研究的对象,如秦桧的家乡就不会把他作为乡贤。四是现实性。乡贤文化研究的是古人至少是前人,但“见贤思齐”、“恭敬桑梓”的目的表明是为“现在”的社会经济文化服务。 乡贤是本乡本土精英,看得见、记得住、印象深。有的或许就是自己的祖宗、亲戚、同村人,是爷爷的兄弟、父亲的同学、舅舅的战友。因而乡贤是特别具有人情味、亲和力、亲缘性的文化人物和精神偶像,最易得到乡人的爱戴,同时也最能激发起青少年一代见贤思齐、励志成才的心理。鲁迅先生十分重视乡贤精神对后人的教化激励作用,他在走出绍兴之前,就有“集资刊越先正著述”,“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不忘于故”之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