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清朝铁骨御史钱沣:扳倒和珅真正功臣(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钱沣书法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坚持原则一清如水
    钱沣一生,极为清廉,极为节俭,甚至都到了不可思议的贫困状态,是一个可与海瑞、汤斌等齐名的清正好官。
    钱沣在翰林院上班,一干就是十来年。由于薪水微薄,钱沣无力将家迁至京城,一直过着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漂泊生活,或留宿家乡会馆,或客居朋友、学生家,浮云柳絮,处处为家。所幸还有看不完的书来陪伴他,还有那么多抒情言志的诗文要他来作,还有他爱之惜之生死与之的书画让他沉醉其中。他生活俭朴,不慕虚荣,粗布衣衫,粗茶淡饭,安之若素,怡然欣然。遇有客人来访,不论贵贱,一律家常便饭,然后是敞开心扉,神采飞扬,诗词书画,作长夜谈,士子同乡都喜欢和他共享精神盛宴。他从未像别人那样高头大马、华丽车饰、前呼后拥、官派十足地招摇过市。平时上班出行,只是徒步而已。后来在友人的一再鼓动下,才买了匹骡子当坐骑,而且骡子还是瞎了一只眼睛的。遇到躲不开的宴请,他就有意不吃桌上的美味佳肴,唯恐吃馋了,以后不习惯俭素的生活,这种律己自节,简直到了苛刻的程度。他这样说,我出身寒门,少年辛苦如在目前,现在为官吃了俸禄,那都是皇恩,是民脂民膏。为官应清廉,不可搜刮骚扰百姓,如果专在车、马、衣服、童仆婢女、府第宅门等事情上用心、攀比,又怎么可能做到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呢?
    钱沣虽没有钱,但却不爱钱,从不随便接受别人特别是权贵的馈赠和恩惠,更不接受贿赂。在他与和珅、刘墉等人一同前往山东办案的过程中,和珅见他穿得破旧单薄,就关切地拿出新衣服请他换上,以笼络和收买他,结果被钱沣一口回绝。
    在这之前,他突然来到一个好友家中,开口便说:“你借我十吊钱,我有急用。”朋友一愣,这区区小钱,一个堂堂御史竟然向他张口,一定非比寻常。当即痛快地答应了,钱沣告诉他:“这笔钱将来我儿子会代我还给你的。”
    后来,他的好友知道了他借钱的原因,原来,他是准备万一参奏国泰、于易简失败,就要面临被发配边疆的厄运,这是准备在路上用的。他的好友唏嘘不已,要是真到了那一步,长路漫漫,就凭这点钱也不够用啊!这哪像一个朝廷高官的生活啊!
    钱沣说:“我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吃点牛肉,有这些钱在身上,已足够我在路上吃的了。”
    钱沣任湖南学政时,要到各县视察,按当时的规矩,学子们都要上门拜谒,以表示本地学子对学政远道而来的欢迎、慰问和敬意,这被称为“棚规”。钱沣对此官场规矩深恶痛绝,一概不受。钱沣吹来的这股清新之气,令湖南各界惊喜非常,心悦诚服地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
    乾隆五十八年,钱沣在昆明任职期满要回京复职,窘迫得连路费都没有凑够,当地官员打算赠他路费,却被他婉言谢绝,最后他向几家亲戚借钱上路,才回到北京。父母去世时,钱沣宁愿典当家产甚至去借高利贷,也不收取任何人的任何馈赠。
    虽然他清贫得入不敷出,但他看重乡情乡谊,对本已十分微薄的薪俸还舍得拿出一部分去维修云南会馆,资助贫苦的同乡和学生。同乡同僚戴斯琯病逝,家里贫穷无力送葬,钱沣就出面在同乡中募集白银400两,为他办理丧事和赡养老母、幼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