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中山大学更应弘扬大学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韩卫卫 参加讨论

    
    资料图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最近中山大学让新生提交《弟子规》读后感一事,引得天下哗然,议论纷纷。指斥此举为“大笑话”、儒学传播中之“笑剧”的名教授有之,认为今日社会礼让之道尽失,让大学生读读《弟子规》无可厚非者亦有之。平心而论,校方此举旨在促进学生“悦”读经典,亲近经典,本是好事,但何以会引起这么社会上大的激烈论争,实在不能不让人仔细地审视。细究根本,端在《弟子规》一书本身争议太大。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潮的持续高涨,普通民众也都纷纷感到学习国学、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性。然而这股热潮也是挟泥沙俱下,普通民众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经典,什么只能算是普及读物,往往缺乏分辨力。是以,《弟子规》这样一部清人编给小孩子读的蒙学读物也都被捧为国学经典,甚至成为小孩子的行为宝典,被众多国学团体加以大肆宣传和推广,被无数求学心切却不明就里的人奉为国学圭臬。
    实则,稍有国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儒家只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书才算是“经”,而同样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典籍的《论语》《孟子》都只能算是“子书”,而不是“经”。至于《弟子规》,就更连“子书”都算不上,只能归入蒙学读物一类。作为堂堂一所南方著名高校,却将这样一本给小孩子读的蒙学读物做为大学生的经典读物,也就难免不分良莠,为众人所訾议了。
    然而,《弟子规》是不是因此就不可读?那倒也未必。《弟子规》所教,主要来自《礼记》一书的《曲礼》篇,撮其为人子弟所当行的常礼之要,定为节目,教小孩子懂得一些日常人伦规范。比如昏定晨省、比如兄友弟恭,这在古人生活中本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理所当然去践行的道理。但因我们今日文化断代已久,旧日社会生活中的人伦规范和脉脉温情,在今人看来反倒成了束缚人性的“紧箍咒”,实在是今日社会的一大悲哀。有些孩子自幼缺乏家教,长大成人仍不明白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致形成所谓“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再回头补小学的”这样的教育怪现象,如果本届中大学子能从《弟子规》开始,不但读而且能理解其中为人子为人弟之道,并加以践行,那岂不也是一桩美事?
    所以笔者认为,此事众人訾议虽多,但中山大学完全可以再接再厉,继续推行新生“悦”读经典的计划。只是在篇目选择上,可以再循序渐进,展示出名校风范,比如明年读《大学》篇。此举意义重大,待笔者一一述之。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进退、应对、周旋之道;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人之道。学有次第,节目井然。而《礼记》之《大学》篇经宋代二程、朱子等大儒阐幽烛微,使得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道昭昭于天下,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夫更成为学为君子、养成大人之德的不二法门,实在可谓是千古不易的至德要道,而今日之学子立德入学仍应遵循的终南捷径。不明白大学之道在育人成才,从修齐治平以至于立身成德,最后达到仁及万物、与天地参的中庸至德之道,就不能明白今日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这实在不光是今日之教育者要深知的道理,也是各专业的大学学子所要明白的标的。
    孔子年十五而志于学,今之大学新生入学时年纪已经十七八岁,但试问又有几人已有志于学呢?是故立志不可不早,为学亦不可无次第。为学之要,首在立乎大体,若能从《大学》一篇明白大学之道最终要止于至善,而为学次第又有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具体方法可循,则立志修身,就不在话下。如此循序渐进,渐入圣域,《弟子规》所教的那些为人的基本人伦规范就不待读而自明、不待学而自能了。
    古人一向强调尊师重道。《礼记·学记》篇就说,古时学生入学,皆有礼仪,弟子需向历代先师行释菜礼,通过行礼向学生申明尊师重道的重要。古时成人要行冠礼,以示学成大人之道,可以行君子之礼。而时至今日,冠礼却早已堙没久矣!成人之道也早已为人所遗忘,以致今日很多人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仍无法自立为人的现象发生。这是当今教育的失败,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究其根本,皆在于大学之道不明久矣!
    
    中山大学校训(出自《礼记·中庸》篇)
    中山大学为孙中山先生所手创,取自《中庸》篇的中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也是中山先生手书。如果中大学子能顺大学之道立德入学,到中庸之道成德立身,四年学习,有始有终,学成出校,那又会是何等得庄严肃穆!
    是以中山大学迈出让新生亲近经典这一步,本属难能可贵。若中大能再进一步,让新生暑期读《大学》,在开学典礼上请硕学之士为八千学子讲明大学之道,那必然风动海内,气象为之一新!如此推行大学止于至善之道,弘扬中庸成己成物之德,又焉有为人訾议之理?
    (腾讯儒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