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1978年湖北开山炸石发现2400年前曾侯乙墓(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湖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还原曾国
    随着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多个曾侯墓葬的发掘,以及专家对器物和铭文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曾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逐渐撩开了神秘面纱。
    曾国在哪里
    早前,关于曾国文物的零星出土并不在随州。
    1933年,历史学家刘节推断,曾国范围“北起新郑,南及光州,西起南阳,东抵雎州”,也就是现河南郑州以南区域。
    直到1978年,当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发掘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断定:曾国中心并不在豫南,而应在现随州地域内。“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墓地一般离都城不会太远。”黄凤春解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刻有铭文的曾国铜器,相继在我省随州、枣阳、京山、襄阳、谷城以及河南南阳盆地以南的新野一带出土。黄凤春表示,曾国的地盘很明朗了,它以随州为政治中心,覆盖上述区域。
    曾国有多“老”
    黄凤春说,根据此前的文物考证,一般认为曾国是西周晚期才立国,一直绵延至战国中期。“叶家山考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将曾国立国时间提前至西周早期。”
    按照公历纪年,曾国处在约公元前1030年至公元前320年,延续了700多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
    黄凤春介绍说,根据考古发掘的人体骨架测量,曾国人身高多在1米6左右,寿命30-40岁,“曾侯乙为42-45岁,算得上高寿了。”
    曾国有多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创了西周276年的历史。为了牢固控制大片领土,周王“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汉水下游以东的随州地区,历史上素称“汉东”,也被称作“汉阳”或“汉川”。史书记载,周王在汉东一带分封有众多的姬姓诸侯国,素有“汉阳诸姬”之称。“这是由于这一区域非常重要。”黄凤春说,随州东北部、西南部分别为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在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之间,从枣阳到随州形成一条狭长通道,被称作“随枣走廊”。沿此“走廊”由南阳盆地经由襄阳、枣阳南下可直贯汉水下游,狭窄且无山系阻挡,可谓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左传·桓公六年》说:“汉东之国,随为大”。也就是说,在汉水东边诸侯国中,随国(即曾国)最大。曾国最初的疆域有多大?从地理格局看,以叶家山这一西周早期曾侯墓地为圆心,其西与溠水流域安居羊子山的鄂国(今随县安居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25公里,其北与漂水上游厉山的厉国(今随县殷店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35公里。“这与文献记载的周礼制是相符的。”黄凤春解释,周制是以爵位高低给予封地,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曾国作为诸侯国,其规模与“方百里”大致相符,这说明西周早期曾国面积并不大,偏居于随州漂水流域附近。“方百里”的曾国,何以会成为汉东第一大国?这就不能不说到它的“邻居”——鄂国。
    三国演义
    很多人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的土地上曾有强大的楚国,却不知还有个称雄一时的鄂国。湖北的简称“鄂”、“楚”,是否渊源于此?这是所有湖北人都好奇的问题。
    随着曾国的来龙去脉渐渐被摸清,它与鄂国、楚国间的关系也日益清晰。
    史料证明,湖北的简称确实得名于鄂国、楚国。不仅如此,鄂、楚、曾三国同处一时、比邻而居,势力还都不小,于是,演绎了一段后来鲜有人知的“三国演义”。
    “不服周”的鄂国
    鄂国又称噩国,始为夏商时的诸侯国,封在今山西乡宁县一带。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西周初年,鄂国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立国于随县安居镇。
    1975年,在安居羊子山墓群出土青铜器4件,有鼎、簋、爵、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出土带有“鄂侯弟季”铭文的鄂侯尊和鱼父乙爵青铜器。2007年11月,安居羊子山又出土了一批弥足珍贵的青铜器,多有铭文,属于鄂国青铜器。
    “起初,鄂国与周王朝关系不错。”黄凤春介绍,根据出土的《噩侯驭方鼎》铭文记载,周王南征,鄂侯驭方前往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
    然而,随着周王朝式微,鄂侯反周。1942年陕西扶风出土的青铜器《禹鼎》铭文记载:约公元前800多年,鄂侯驭方联合南淮夷、东夷叛乱反周,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附近。周厉王举全国之力进行讨伐,战争相当惨烈。周王伐鄂时有“不遗寿幼”之命,即不论老少,一律斩草除根。
    鄂被灭后,其余部迁往河南南阳,史称“西鄂”。曾国坐收渔翁之利,迅速“接管”鄂国原有地盘,这才成了汉东第一大国。
    楚国吞并曾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曾国“接管”鄂国后,面对的是楚国的征伐。
    楚国的“不服周”,可能比鄂国由来更久。
    史载,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在商朝的驱逐下被迫南迁至湖北荆山一带,与南方土著迅速融合,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商朝末年,楚人应邀与武周王联手伐商。但周朝立国后,楚人毕竟是外姓,只得封地五十里(子爵),地位还不如曾国(侯爵)。
    楚人奋发图强,在江汉流域迅速崛起,成为南方第一大国。但是,在名义上,南方的第一大国还是曾国。这成为楚人的心头之患,故而有“吾不得志于汉东”之叹。
    据《史记·楚世家》所载,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即曾国)。随人迫不得已,前往周都,请求王室尊楚。后经过楚国多次讨伐,曾国最终确定世代与楚结盟,并听命于楚,沦为楚的附庸国。
    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时,楚昭王还逃往曾国避难。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铭文中记载,楚惠王(楚昭王之子)曾给曾侯乙送过编钟,“这反映出其间复杂的盟友关系。”黄凤春说。
    随着周王朝进一步衰落,楚国兵锋横扫汉东,大多数姬姓国家被其吞并。约在战国中期后段,曾国成为汉东最后一个被楚所灭的姬姓国。《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
    文峰塔曾侯墓地发掘时,就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黄凤春表示,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根据推论,曾国被灭大约是在公元前320年前后。但仅仅过了97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亦被秦国消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