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张个人档案表,明确记载刘邦军的功臣们参加革命的时间、地点、身份、所属、功绩等等内容。这种记录,是胜利后论功行赏的依据,不但可靠,而且古今中外通行。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惊人的事实: 斩杀项羽的五位汉军骑将,都出身于秦帝国本土的核心区域——首都内史地区,都是旧秦军的骑兵将校,他们都是秦帝国灭亡以后,在关中地区加入到刘邦军团中来的。 历史是淡化远去的海流,历史记载是水面泛起的浪花。古往今来活过死去的人何止数十百亿, 在史书上留下姓名者能有几人? 秦末汉初,人口大约在一千五百万到一千八百万之间,垓下之战,汉军六十万,楚军十万。七十万战士当中,六十九万九千九百人都是无名战士。七十万战士当中, 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五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来,几率在十四万分之一,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偶然。不过,以十四万分之一的几率脱颖而出的五人,都是关中本土出身的旧秦军的将士,几率在百分之一百,这就绝非偶然了。 秦军成为汉军主力 秦帝国的京师地区,行政上称为内史。秦的内史地区,大致东以函谷关为界,西到散关,北到萧关,南到武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是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渭河横贯内史地区的中央,形成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密集,是当时天下最富饶的地区。内史地区的北部是上郡和北地郡,西部是陇西郡,南部是汉中郡、巴郡和蜀郡,都属于秦国的本土地区。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以来,关东大乱,各郡县纷纷反叛,六国全部复国,秦军陷入苦战。与此相对照,旧秦国的本土地区一直非常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反叛和动乱。帝国秦军的一支精锐的主力部队——京师军——始终驻守在内史地区,维系着首都的安全。这一支军队,不但与秦帝国中央政府的存亡休戚相关,也与汉帝国的建立关系密切,项羽之死种种难解之谜,需要到这支秦军的来龙去脉中去寻找。我们稍微详细地加以叙述。 大体而言,秦帝国的京师军,也就是配置在京师地区、负责保卫首都和皇帝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三支,它们分别是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 郎中令军是皇帝的侍从武官团,由郎中令统领,主要由郎官组成,数量多的时候将近千人。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总管,九卿大臣之一。郎官们既是皇帝的侍从近卫,也是官员的预备队,个个出身良好,经过严格的挑选。郎官们比照军事组织编制,由诸位郎将统领,在宫内负责皇帝的警卫和侍从。 卫尉军是皇宫宿卫军,由卫尉统领。卫尉也是九卿之一,统率卫尉军负责首都咸阳内外各个宫城的进出以及宫城内的保卫。卫尉军的战士称为卫士,由帝国内郡征召,数量在两万人左右。 中尉军是首都地区的卫戍部队,由中尉统领。中尉也是九卿之一,他的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管理京师地区各县的地方军,负责首都各县的治安秩序,一是统领驻京卫戍部队,负责京师地区的守备、各个官署的保卫等等。由中尉所统领的这支驻京卫戍部队,被称为中尉军,战士主要由首都地区征召,数量在五万人左右,是一支精锐的野战部队。 秦末之乱中,京师军一直留在关中负责首都地区和皇帝的保卫。二世二年九月,陈胜部将周文领军攻入关中,抵达咸阳东郊的戏水地区时,屯驻在这个地区的中尉军成功击退了敌军,保卫了首都咸阳,为章邯组建中部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戏水阻击战,是秦末之乱中秦京师军参加的第一场战事,关于这场战事的详细情况,我已经写入了《秦崩》第五章中。戏水阻击战后,中尉军协助新组建的中部军将周文军赶出关中,中部军出关乘胜追击,中尉军则留在关中,继续承担着保卫首都地区的重任,始终没有离开首都地区,也没有卷入关东地区的战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