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师道尊严 >

陈先达:教书人永远是年轻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图语:陈先达教授】
    早上6点半,86岁的陈先达准时起床,下楼散步半小时,边走边听评书。这是他一天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回家,吃过早饭,他便端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至少3个小时,然后读书看报,每日如此。
    一间斗室,电脑、书架、书桌占据了大半空间,吃饭、读书、写作、给学生上课都在这里。这个一生勤勉的人,其实早已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自1956年走上讲台起,近一甲子倏忽而过。今天,陈先达依然和学生在一起,“学生们经常来问问题,我的家门永远向他们敞开。他们喜欢陪我散步,在人大的林荫道上。除了教室,我的家和林荫道都是课堂。”读书、写作、讲课是陈先达最大的爱好。“我一生教书,最大的收获是心态永远年轻,因为我永远和年轻人在一起,永远与书为伍,增加知识,更新脑袋。对我来说,教书育人是最快乐,也是最适合我的工作。”谈到学生,他有着孩子气的笑容:“我的收获是有一群好学生,有三个长江学者,有一个人的毕业论文入选了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不少学生已经是教授了,已经有了自己的学生。这是‘青出于蓝’的快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是1984年陈先达带的第一届硕士生。在他的印象里,陈先达待人宽厚温和,讲课生动。“每到陈老师上课或者讲座,总会有很多人涌入教室。我还记得有一年,先生讲《反杜林论》,居然有人乘飞机赶来听课。”
    哲学,似乎是很艰深复杂的学问,陈先达却总是能带给它别样的魅力。“哲学应该是可爱且可信的。我不同意把哲学搞得高深晦涩,完全由概念到概念。我喜欢具有生活气息,因此我讲课从来不照本宣科。我讲自己所想的东西,我讲的问题基本上整理出来就是文章。对我来说,教学、科研、文章都是一体的。”
    在郝立新看来,陈先达还是谦逊温润的长者。“有一次,我在教研室备课,陈老师也在。当时有几个青年教师在讨论道家文化,陈老师马上停下来,虚心向他们请教,非常谦逊。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陈老师,他总是在思考。”
    陈先达身上有宽以待人的书生气,却也有坚持原则的“师长气”。“我告诉学生,只要你选择马克思主义专业,你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我们这个专业和别的专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但是知识,而且关乎信仰。如果没有信仰的话,你这门课不可能学好。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绝对不行的。当然,也可能你开始并不十分理解,但是你必须在学习中慢慢理解,慢慢掌握。如果你抱着一种‘这个学科容易学、容易混’的态度,你趁早转到别的学科去。如果你学的东西和你的思想对不上号,只有两条路,或者改造你自己,或者背叛这个事业。这两种人我们都能见到。我们这个专业有个特点,专业、职业、信仰三者必须统一。你单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是不行的,这是我们和其他专业的教师最大的不同。我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传播一种信仰。”
    校园里走过一批又一批学生,从当年穿蓝布裤的到今天穿牛仔裤的。“尽管时代流转,但只要我还站在讲台,就必须与时俱进,关心最新的时事。可我从来不迎合学生,我是有原则的,错误的思想思潮,我对它们有分辨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学术应该是坚定的,是一以贯之的,不该是赶时髦的。”陈先达说。
    陈先达被学生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只要学生写论文时遇到不清楚出处的引文,每每问他,他的回答总能精确到章节。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专业外的书籍要‘杂’,经典著作要‘精’。”但是,对于知识的运用,他对学生却要求严格,做他的学生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人的地方。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只相信一个口号,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实际上‘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送掉你的命’。法国哲学家蒙田讲过一句话,‘一个没有善良知识的人,任何知识对他都是有害的’。很多造假药的人,他们都是有知识的人。提炼毒品的人,可能是化学系毕业的大学生。所以大学必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人,而且首先是培养人。在封建社会,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大特点是读书做官;在工业社会,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大特点是用知识创造价值,即所谓‘知识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大特点是阶层流动;在我们国家,知识应该和民族命运的改变相结合。你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应该同时有助于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四种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的属性就决定了个人改变命运的同时,也要对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这才是最正统的道路,既有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有自己的贡献,我们高校应该培养这种人,不能培养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郝立新说:“陈老师总是告诫我们,哲学是时代的思想,要用哲学思维破解现实问题,不能脱离现实。陈老师就是这样,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思想永远富有活力,可以说,他的学术生命永远年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