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兆雄 汤岛圣堂座落在日本东京都文京区汤岛一丁目,“御茶之水”车站附近。江户时代朱子学派创始人林罗山在得到幕府资助后,于宽永7年(1630年)在上野忍冈(现在的上野公园)创办家塾,两年后在私邸里创建了孔庙,供奉孔子与四哲像,命名为“先圣殿”,三年后的宽永10年(1633年)2月10日在先圣堂举行第一次释奠礼。元禄三年(1690),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将它搬迁至现址,改称“大成殿”,并将大成殿及附属建筑总称为“圣堂”。这就是汤岛圣堂的来历。 宽政9年(1797)年,十一代将军德川家斋将林罗山私营的汤岛圣堂收归幕府作为“官学”,更名为“昌平坂学问所”,直属幕府管辖,并将其整修扩建,成为幕府的最高学府,俗称“昌平黉”。而“昌平”二字取自孔子故乡昌平。 宽政10年3月幕府参考明朝遗臣朱舜水当年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圀制作的孔庙模型,再次对昌平坂学问所进行大规模扩建,将以前由朱、绿、蓝、朱漆等构成的中式传统彩色全部涂改为黑漆。宽政11年10月竣工时庙宇及全部校舍总面积达38300平方米。但在日常生活中,与昌平坂学问所这一正式名称相比,人们更习惯称之为汤岛圣堂,一直延续至今。 明治维新后,圣堂或学问所由新政府接管,并改称为大学校或大学。但明治四年(1871年)明治政府将大学校或大学废除,设文部省(教育部)于其址,又将其中大成殿建成博物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博物馆,现在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至此,昌平坂学问所的儒学传统与正统地位基本结束。 明治5年(1872年),文部省与博物馆分别搬迁至霞关与上野,汤岛圣堂遂改为东京师范学校和书籍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图书馆,于1947年成为国立国会图书馆),明治7年(1874年)又于其中增设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东京师范学校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分别于明治19年(1886年)和明治23年(1890年)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后来分别发展成为今天著名的筑波大学(后来搬迁至茨城县筑波市)与御茶水女子大学(后来搬迁至文京区大塚)。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将昌平坂学问所的教育、研究机构和主管天文的天文方(后来的开成所)以及主管医疗的种痘所(后来的医学所)合并,成为东京大学的前身。另外,昭和3年(1928年)10月,政府还在此创办了东京高等齿科医科学校(现在的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以上历史变迁,也让汤岛圣堂因此享有日本近代教育发祥地的美誉。 明治13年(1880年)6月6日斯文学会成立。“斯文”二字取自《论语子罕》,学会以此命名即有传承孔子思想之意。明治40年(1907年)4月28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职员中有志之士结成孔子祭典会,并在大成殿举行明治维新以来首次释奠礼,同时将每年4月第4个星期日定为祭孔(释奠)日。 大正7年(1918年)9月27日,斯文学会与孔子祭典会合并,成立财团法人斯文会,从大正9年(1920年)开始至今一直负责直接管理汤岛圣堂并组织主办释奠礼等一系列传承传统儒学的文化活动。 大正11年(1922年)3月7日圣堂成为“国家指定史迹”,属于文部省辖管的国有财产。但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发生关东大地震,圣堂基本被焚,孔子像不幸遇难,仅“入德门”幸存。当时斯文会负责重建工作,由著名工学博士、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伊东忠太负责设计,仿照宽政年代的建筑式样用钢筋水泥于昭和10年(1935年)顺利重建落成。 汤岛圣堂北面偏西约1.5公里便是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笔者从1986年4月开始在这里攻读文化人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曾骑自行车到汤岛圣堂参观过一次,当时正在大规模整修(从1986年开始,1993年3月竣工)。 研究生院毕业后,我一直侨居神户市,虽曾于2008年10月31日利用到东京出差的机会与东京友人、企业家大川润一郎先生一起参观过汤岛圣堂,惜天不作美,到达不久就开始降雨,不能认真考察。不过从那时起,我对中日两国日益兴起的儒学复兴动向已有较多关注,并尽其所能,积极参与各地的相关活动(注1)。 2012年3月31日我到设在汤岛圣堂内的东京斯文会馆拜访斯文会理事长石川忠久先生,终于有机会认真考察了一下汤岛圣堂。 现在的圣堂比宽政11年扩建后的面积要小一些,占地13874平方米,但目前仍然是日本最大的孔庙。从正门进入圣堂,左侧是“仰高门”,与斯文会馆紧邻。进入仰高门,地势逐渐由低到高,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步行约250米,迎面是一棵高大的楷树,树下边木板上的说明文显示,这是大正四年(1915年)林学博士白泽保美从山东曲阜孔子墓旁的楷树上采来种子精心培育长大的。 楷树右侧约20米处(即斯文会馆后墙外)耸立着一尊巨大的孔子铜像,由台北市城中国际狮子会敬赠,台湾著名雕塑家关明德教授恭塑。这尊铜像立于1975年11月3日,高达4.57米,重1.5吨,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孔子铜像。 从楷树左侧石径向前直行约300米,左侧是入德门。穿过入德门,有一条约200米的平地通道与约300米的23余级台阶连接杏坛门。在通道与台阶连接处附近左侧有一棵不大的梅树,旁立石碑,碑文是:“斯文会总裁伏见恭博亲王殿下手植昭和10年(1935年)”。 杏坛门前两侧植杏树数株,从左侧通道行约250米处为圣桥门,连接外面大道。而大道对面就是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杏坛门前左右两侧还各放一口直径1米有余的方形水缸,里面盛满了水,火灾发生时可用其灭火。水缸与墙壁之间的台阶上竖立着一扇大木板架,挂满了木牌。木牌大小相同,上面都是各级考生及其家长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向孔子求助许愿而写的祈祷文字。 杏坛门有三个入口并立,幅宽20米,进深4.7米。入杏坛门就是东西南北对称的大成殿,东西两侧为庑,中间是用大石板铺成的庭院广场。大成殿的面宽20米,进深14.2米,高14.6米。每庑分为12间,面宽28.3米,进深4.7米,没有任何陈列与装饰,宽敞明亮,举行释奠礼等仪式时可供参会者在此饮茶休息。后来据斯文会馆图书管理员岩井直子女士介绍,大成殿占地总面积(包括庭院广场与两庑以及入杏坛门在内)为66108平方米,“床面积”(建筑面积)为37827平方米。 大殿内外的颜色与杏坛门相同,均髹黑漆。而大成殿歇山式建筑的屋顶与入杏坛门的屋脊相同,都镶嵌着贵重的銅圓瓦,年久铜锈成绿色(神社等高规格的建筑通常是銅圓瓦葺的屋顶)。殿外正脊两端分别有两条吉祥动物“鬼狄头”(鸱尾)凌空坐镇。这是一种想像的神鱼,龙头鱼尾,双角双足,宽政11年(1799年)以铜铸造,每条重637.5公斤,作为水神守护大成殿,免遭火灾劫难。 另外,大成殿两侧葺铜垂脊,四隅角各有一只“鬼龙子”(嘲风)坐镇。这是一种想像的灵兽,猫形蛇腹(或曰豹形龙腹)并有犬牙,同样在宽政11年(1799年)以铜铸造,每只重93.5公斤,日夜警惕注视着大成殿四方,辟邪消灾。大成殿正中檐下悬金字匾额,上题“大成殿”,赭红地鎏金楷书,用长方形金色细线围框。匾额均匀美妙地衔接着屋檐与殿面,在整个黑色的大成殿中显得特别庄重夺目。 参观了圣堂的主要景点后,按照约定的时间,笔者准时到斯文会馆理事长办公室拜访了石川忠久先生。石川先生生于1932年4月9日,虽已年至耄耋,给人的印象却是身体健康,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动作敏捷,行为举止要比他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先生首先对笔者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自己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一直与孔德懋女士保持密切联系,随后拿出很多孔先生寄给他的信件、贺年卡以及照片让笔者欣赏。其中一张孔德懋女士与傅杰先生以及日本友人于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孔庙拍摄的纪念照,我觉得特别珍贵,就翻拍了几张。 石川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家,在十分自信地让笔者欣赏了他最近的诗作后,还热情洋溢地说起自己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复兴动向的关注,告诉笔者,日本进入21世纪后各界人士更加重视儒学,并认识到大力推广普及儒家伦理道德来缓解日益严重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必要性,而汤岛圣堂以及他领导的斯文会一直在肩负这一历史重责,坚持不懈地在努力工作。 据先生以及斯文会宣传资料介绍,斯文会平成22年(2010年)6月1日由财团法人改为公益财团法人,目前拥有1200名会员,每年出版一期学术刊物《斯文》,定期举办各种传统纪念活动。1月1日至4日为“正月大成殿特别开放日”,元旦当天举行《论语》讲座,对外免费展示明朝遗臣朱舜水带至日本的孔子像;4月第4个周日举行祭孔仪式与纪念讲演会;5月第3个周日举行祭针灸仪式与纪念演讲会;10月第4个周日举行祭先儒仪式与纪念演讲会;11月23日举行祭神农仪式与纪念演讲会;每年1月和7月举办两次文化演讲会。此外,这里还继承了宽政九年德川幕府设立“昌平坂学问所”举办汉文讲座的传统,每周举办以下各种文化讲座: 《论语》朗读、《论语》阅读、汉文入门、《孟子》讲读、汉字起源、《易经》讲义、阴阳五行说、素问讲读、《老子》讲读、《史记》讲读、十八史略讲读、汉诗作法入门、圣社诗会、江户汉学讲义、唐诗鉴赏、江户汉诗、古文书解读、书法、中国古典音乐、中国画、健康太极拳等。 先生在兴致勃勃地给笔者介绍有关汤岛圣堂以及斯文会的历史与现状时,还顺便在笔者面前开封了一份刚收到的《第十届全国藩校峰会在水户》纪要,一边让笔者翻阅,一边向笔者介绍,这是他今年2月18-19日作为“汉字文化振兴协会会长”在茨城县水户市与其他同仁一起负责主办的会议纪要,而第一届全国藩校峰会从平成14年(2002年)在汤岛圣堂举行,以后每年在全国各地原江户藩校(注2)轮流举办一届,所以今年是第十届,有35所藩校代表参加。 当笔者真诚表达出对斯文会的宗旨及其相关纪念活动的特别兴趣时,先生便即刻建议笔者加入斯文会,并表示愿意作为笔者的入会介绍人,笔者当场致谢并表示同意。接着,先生还希望笔者参加今年4月22日在汤岛圣堂举行的祭孔仪式(释奠礼),并将马上给笔者发邀请函,笔者衷心答谢并当场表示欣然接受。 由于石川先生儒雅大方,和蔼可亲,滔滔不绝,而笔者又如饥似渴,好闻不倦,故交谈愉快,气氛融洽,时间流逝得也特别快,不觉已近正午。告辞前与先生一起在理事长办公室、孔子铜像前合影留念。最后,当笔者告诉石川先生自己今天只看到了神农庙的标志时,老先生就特意带我到了座落在大成殿东北墙角外一隅、因没有铺设石径而鲜为人知的小型神农庙前参拜了神农。 笔者当天下午返回神户,即按斯文会有关规定填写了相关表格并缴纳了5千日元的年度会费后,很快便收到了斯文会事务局发来的会员认可通知以及祭孔邀请函。临会时,为了全面了解释奠礼每个细节,笔者提前一天从神户前往东京,住在母校招待所---山上会馆。 22日上午9点半左右笔者到达汤岛圣堂时,已有不少来宾和市民陆续来到。斯文会馆的工作人员在杏坛门入口两侧设置了服务台,并十分热情地向每位来宾以及参会者免费分发一份介绍释奠礼的说明书(包括祭孔的历史和主要内容、仪式进行表、孔子颂德之歌、祭文以及斯文会的由来与宗旨)以及当日所讲经文——《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原文拷贝和参考资料。 进入杏坛门时,便可发现对面大成殿门前摆放着一个很高大的花篮,上面写着: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冯寄台。 大成殿工作日关闭,只有在周末和节假日才对外开放(大人门票为200日元,小孩免费)。此时大成殿十扇门已打开免费欢迎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与斯文会会员以及市民自由进入。殿内正中高台带门的神龛内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小型铜像(高38厘米,宽13厘米,厚3厘米),是明代遗臣朱舜水从中国流亡日本时所带的3尊孔子像之一(注3)。孔子像左右两侧的两尊神龛里分别依次供奉着“四配”与“十哲”。即左面高台神龛中供有“四配”(西)中“宗圣曾子之位”与“亚圣孟子之位”,右面高台神龛中供有“四配”(东)中“复圣颜子之位”和“述圣子思之位”;左侧“西哲五位”依次是,“先贤郓公冉子神位”、“先贤齐公宰子神位”、“先贤徐公冉子神位”、“先贤吴公言子神位”、“先贤陈公颛孙子神位”;右侧“东哲五位”依次是“先贤费公闵子神位”、“先贤薛公冉子神位”、“先贤黎公端木子神位”、“先贤卫公仲子神位”、“先贤魏公卜子神位”。 与在曲阜孔庙举行的祭孔大典不同的是,这里的释奠礼规模很小,在大成殿内举行。10点之前,来宾、斯文会会员以及市民陆续聚满,主礼嘉宾、身着白色礼服的祭官伶人、祭主以及石川忠久理事长依次到达指定席位:主礼嘉宾席位在祭祀桌案右(东)侧,祭主以及祭官伶人席位在祭祀桌案左(西)侧、司礼站立在殿内中央入口处,石川忠久理事长席位则在司礼左侧旁边。 十点整,释奠礼正式开始。斯文会谣口明常务理事担任司礼,整个仪式按以下程序庄严有序进行: 1参会者就坐 2来宾就坐 3祭主祭官伶人就坐 4修祓(注4)全体起立。 5开启龛门奏乐警跸全体起立 6奠币 7奠馔奏乐 8献茶煎茶道松风花月流高野枫石家元(注5) 9祭文奉读德川恒孝名誉会长全体起立 10祭主拜德川恒孝名誉会长 11来宾拜 12参会者代表拜全体起立 13来宾祝辞 14撤馔奏乐 15撤币 16关闭龛门奏乐警跸全体起立 17祭主祭官伶人退场 18讲经东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高桥均先生 19孔子颂德之歌二松学舍大学附属高中学生全体起立 20理事长致辞石川忠久理事长 21祭主来宾退场 22参会者退场 以上神道式的释奠礼大约持续了近一小时,虽规模不大,也没有警察在场,但井然有序,气氛素雅,令人肃然起敬。据斯文会会计主任宫田末子女士介绍,这次参加释奠总人数320名左右,其中来宾与斯文会会员以及二松学舍大学附属高中学生近120名,其余200余名为自由参加的普通市民及观光游客。笔者在人群中十分高兴地见到了来自史迹足利学校的前桥勋先生(注6),他带领着另外两名男同事代表史迹足利学校参加。 另外,宫田末子女士在阅读拙稿“从东亚看儒学复兴动向”知近年曲阜祭孔大典上的供品为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太牢后很遗憾地告诉笔者,历次的释奠中一直供有失去知觉的活鲤鱼,但自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后,举国上下因此谨慎从事,所以2011年与2012年度的释奠礼中没有供奉活鲤鱼,以示哀痛。 除了因天灾人祸而引起的这一微小变化以外,上述神道式的释奠礼一直保持传统规格,多少年来几乎没有随意更改过。比如,祭官伶人一直来自与大成殿一街之隔的神田神社,《孔子颂德之歌》是在昭和2年(1927年)6月向市民公开募集的673首歌词中严选的,作者是下平末藏先生,由当时的东京音乐学校(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中田章先生作曲,一直沿用至今;简洁感人的古体祭文也只是每年更改一下年月日以及祭主姓名而已。德川恒孝先生从平成元年(1989年)5月1日就任斯文会名誉会长后一直担任祭主至今。 也许有读者注意到这里的神道式释奠礼中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讲经,但没有当代曲阜祭孔大典中领导和名家多次献花篮的隆重场面。前述高大花篮则是此次释奠中唯一的。 释奠礼结束后,石川忠久先生邀请笔者前往大成殿西侧的廊庑去品尝高野枫石家元为所有参会者免费提供的煎茶和日式点心。先生与笔者一边品茶,一边谦和地询问笔者有何感想和建议。笔者首先十分高兴地告诉老先生,此次亲身感受到了日本神道式释奠与当代曲阜祭孔大典的异同点,受益匪浅,衷心感谢;然后不加思索地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一、鉴于斯文会至今还没有制作过有关介绍汤岛圣堂以及释奠等系列传承儒学文化活动的录像,是否可以开始准备制作相关DVD?这样既可做宣传,又可增加收益; 二、鉴于中国大陆方面至今没有派代表参加圣堂的释奠礼,而两岸各地文庙近年已在以各种形式共同举行祭孔大典,以后是否可以邀请中国大使馆代表来参加?这样做一定会让孔子之灵感到欣慰。 石川忠久先生听后连声答道“Goodidea!我本人完全同意,以后一定找机会将你的建议提交理事会认真讨论”。笔者感到老先生的这番话不仅仅是礼节性的,而是衷心希望两岸代表在圣堂共同参加释奠礼的愿望不久成为现实。 (作者: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 注1: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5月23-24日间笔者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在日本石川县加贺市举办的亚洲地区孔子学院2009年联席大会,再于9月27-29日间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在中国曲阜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儒学大会与祭孔大典等系列活动,随后将这两次亲身经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用日文写了一篇题为“从东亚看儒学复兴动向”的文章,于2010年3月4日发表在年刊杂志《宗教与现代2010》(平凡社)上。2010年4月1-5日,笔者还曾自费专程到中国曲阜考察,期间得到曲阜儒家联合会段炎平副会长、尼山孔子基金会孔庆亮干事与毕海鹰干事等同仁的协助和邀请,参加了由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主办,有世界各地孔子后裔代表参与的孔子春祭大典;同时受曲阜师范大学之邀,作为祭祀官参加了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内举行的曲阜各界尊孔人士祭孔春季大典等系列活动。2011年7月15-18日,笔者又作为主礼嘉宾应邀参加了在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另外,2012年3月2-3日间,笔者于日本神户市接待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尼山孔子教育基金创办者孔众先生来访,并与孔先生就儒学和孔子文化等问题多有交流,期间孔众先生言及他正在上海筹建东方书院,并建议笔者关注日本儒学动向并收集有关孔庙的相关资料。以上,便是笔者再次考察汤岛圣堂并特意拜访石川忠久先生的主要背景和动因之一。 注2:在江户时代,拥有一万石以上的领主“大名”均称作藩主,藩主家臣称为藩士,各藩创办的教育机构即藩校,规模与教学内容多样,许多藩校模仿汤岛圣堂设有孔庙,庙学合一,通常是藩主与藩士的所有子弟强制入学,但不接收普通百姓子弟(后来也有对老百姓开放的藩校)。一般藩校的教育方针是“文武兼备”,学生7-8岁入学,先文后武,14至20岁前后毕业。习文的内容以朗读和书写“四书五经”为主,江户时代后期增加了“兰学”(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科学)等,习武有剑术、枪术、柔术、射术、炮术、马术等。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共有276个藩,维新后新政府于1871年废藩置县,将大部分藩校废除,其他少数藩校则变为旧制初级中学。 注3:原是朱舜水为感谢柳川藩(现福冈县柳川市)儒臣安东省庵而赠送给安东之物,后辗转流入大正天皇之手,1925年圣堂修建后,由天皇赐给汤岛圣堂。 注4:神道祭祀开始时首先实施的一种仪式,神官手执“大麻”面对鞠躬低头的受礼者,以“左右左”的方向来回晃动,这样受礼者身心上的污秽与罪过就会被祓除转移到“大麻”上。“大麻”即神道祓除妖魔的神符之一,白木棒尖或杨桐树枝挂着“御币”。而“御币”通常是用白色的和式纸条折叠成若干之字形后串起来的一种币帛。 注5:“茶道松风花月流”为日本煎茶道的流派之一;“家元”意为嫡派掌门人。 注6:2012年3月29日,笔者曾赴东京郊外枥木县足利市参观了被誉为日本最古老的学校--史迹足利学校,参拜了校内的孔子坐像,并拜访了该校事务所所长前桥勋先生与研究员孔佩群女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