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儒家道德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所包含的道德理念和道德精神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精神财富。 一、儒家道德思想基本内涵概述 儒家道德思想作为我国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但其仍包含着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儒家道德思想中所蕴含的仁爱的伦理关怀、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明礼的道德价值以及诚信的道德追求都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息息相关,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及研究。 “仁”是儒家道德中最为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具特色的部分。当樊迟向孔子请教“仁”是什么时,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可见“仁”的核心就是“爱人”,此即儒家道德中的“仁爱”思想。“仁爱”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发端,是德性的最高层次,推动了道德行为的产生和作为。“仁爱”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爱”,这里的“自爱”不是指爱一己自身,是指爱自己的亲人。孔子主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之情是每个人无须后天经验和思虑,与身俱来的自然本性。一切人伦关系都是从“孝悌”做起,即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形成一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浓厚家族亲情;二是“泛爱众”,“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这就是从这血缘亲情基础上“孝悌”扩张与舒展,来爱别人。儒家道德思想从“仁爱”出发,形成了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伦秩序,构建了仁、义、礼、信的价值体系,为中国道德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和框架。“义”在儒家道德思想是指“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原道》),指的是思想行为在处理公私、权力与义务、付出与获取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得当、适宜,并符合一定的标准,这涉及了“义”与“利”的问题。儒家道德认为“利”是“义”的重要内容,而“义”是“利”的实现方式,孔子说:“其养民以惠,其使民以义。”(《论语·公冶长》)儒家不反对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但是前提是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正当“义”的方式获得,因此当“义”、“利”方式冲突时,要义重利轻,先义后利。“礼”是儒家道德思想中突出价值理念和道德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礼义之邦”的美称,对国家而言,“礼”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对个人而言,“礼”则反映了个人的言谈举止的道德素养。“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日篇第二十》)一个人只有懂得礼仪,才能立身成业,被社会所接纳,才能维护家庭的和睦、国家的稳定和安宁。“信”是忠实于自己内在的某种信念和原则,言行一致,常与“诚”相结合,组成“诚信”一词,“诚信”被儒家称之为“立人之本”、“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共认的重要美德。 自我修身是儒家思想中对每个人都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内容,只有先达到自我修身,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才能把“仁”、“义”、“礼”、“信”这些儒家道德思想内化为个人自身宝贵财富,达到“至善”的境界,因此儒家思想中又有着丰富的修身自省的内容。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滑坡 现实和建设需要 今天市场经济建立并高速发展,这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改变,它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然而,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境界的提升,相反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剧烈的改变的同时使一些不道德的现象蔓延滋生,道德滑坡给人们的精神生活蒙上阴影。 所谓道德滑坡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对具有道德责仟能力的社会成员失去了约束力或约束力弱化,相对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精神文明发展相对滞后、下滑。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滑坡的表现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人利己主义思潮泛滥。经济人的利己主义的本质造成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金钱万能的价值追求。金钱的多少成为了衡量经济人成功与否的唯一尺度,最大限度地获取金钱也成为了他们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凡事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思想出发点和行为的落脚点,无暇顾及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端,就演变成了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追求私利的最大化,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化公为私、损公肥私,把个人、团体的局部利益与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完全地割裂开来,把个人利益放置于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之上。市场交换使人们获得了很多利润,也唤起了人们无耻、贪婪的欲望,生产有毒产品、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地沟油”、“毒桂圆”、“毒奶粉”、“楼脆脆”等事件频出。 第二,职业道德沦丧。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要求每个行业的工作者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因此对各个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劳动规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然而,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趁职业之便,以权谋私,或是以次充好,行业不正之风弥漫。如医院出现“无钱不医,有钱才医,大钱大医,小钱小医”的现象,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让人无法指望;传道授业的高校教授公然实行“拿来主义”,进行学术造假;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敛取巨大财富;制造假冒伪劣,吃“回扣”,坑蒙拐骗等等行为更是层出不穷。职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百姓对厂家不信任、对政府不信任,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 第三,社会公德缺失。在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有些人连最起码的,为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公共生活准则都不遵守。人与人交往中,不尊重他人,不讲文明礼貌,更不用说助人为乐,“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孩子倒在血泊中,经过的20多人竞无人施以援手;人与社会环境关系中,人们公共意识淡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在墙上肆意张贴广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等陋习随处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肆意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 分析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带来的“利”取向。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市场经济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价值规律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市场配置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佳尺度,效率最高、利润最丰厚为竞争的必然要求。身处市场关系中人的身份也发生改变,成为了经济人。经济人即是在市场竞争中,以盈利为目的,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经济人的利己主义的本质造成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金钱万能的价值追求;二是价值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迅速蓬勃地发展,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价值多元化成为这个时代鲜明的标签,价值多元给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们的价值选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一部分人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选择中无所适从、不知所措,陷入价值观的迷茫期和困惑期,没有价值观、信仰和理想;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扩张西方文化,对人们造成了广泛的、直接的、不可回避的较大影响,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意识形态,使人们以感官的享受和利益追逐为至上追求,这使得人们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民众责任心的丧失往往带来的是一个民族责任心的丧失。 可见,道德滑坡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滑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有序发展、破坏了良好风尚的形成,是关系到党、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刻不容缓,提高全民道德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 从儒家道德思想入手进行市场 经济下社会道德建设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社会主义道德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然而,要使社会主义道德能够源自百姓,又还于百姓,就不得不从中国文化道德的源头一一儒家道德思想人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儒家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来源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孕育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母体,而儒家道德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儒家思想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深深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成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思想元素。 第一,儒家道德思想对中国的每一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它具体生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体系,成为了被普通民众所普遍接受的道德信念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伦理语言,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直到现在,老百姓口中还是常常能听到包涵着儒家经典思想的话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舍身取义”,“和为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这些都是百姓们广为传播、老少皆知的伦理话语。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语系的基础之上,才能深入人心,事半功倍,从儒家道德思想人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动力之源。 另一方面,从儒家道德思想自身内容而言,它注重德育方法的系统性,从“仁”“义”“礼”“信”入手,几乎对一个人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正人君子,以及人日常的所思、所行都做了详尽全面的规范,并将完善自我道德与履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使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同时,儒家道德思想主张以修身的精神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统一,这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优秀道德人格提供了全面、实际的理想范本。此外,儒家道德思想又提出了与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社会和国家关系有联系的“孝悌”、“诚信”、“爱国”等具体规范,这是对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全面解读,这也能够更为直接、详细、具体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生活态度,具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用儒家道德思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道德文化的支撑。因此,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认真地研究和吸取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中那些合理的内容,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所需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处理“道德滑坡”的现象。 首先,针对利己主义泛滥和“义”与“利”的矛盾,批判地继承儒家义利观的合理内核,无疑对引导人们正确处理道德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儒家既肯定“重义尚利”、“重义兼利”,又在此基础上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形成“义”和“利”相统一下正确的价值取向。儒家道德思想在肯定个人利益客观存在的同时,又鼓励个人通过诚实经营去获得“利”,但又崇尚大义,为“大义”牺牲个人“小利”。因此儒家道德思想正确引导人们以不损害他人和国家利益的正当手段去追求个人利益,但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整体人民更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义”又强调舍弃私人的“小利”,这使得人们在物欲横流、多元价值观肆意侵蚀的社会中摆正心态、找准人生坐标,在社会健康发展、文明进步的大前提下更加合理从容地去获得自我的成功。 其次,针对职业道德沦丧,儒家道德思想以诚信作为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诚信”就是诚实无欺,严守信用。“诚”作为最高的价值本体,付诸于道德实践时便表现为“信”,孔子以“信”作为“四教”的科目之一,要求人们讲求信义,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信,只有以诚信相待,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没有诚信的人就像没有軏的牛车、没有軏的马车,寸步难行,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荀子强调:“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百工忠信而不,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荀子·王霸》)每行每业只有忠于职守、诚信无欺才能生产发展、生意兴隆、事业成功。“信者,储也”,只有遵循诚信原则,以信为本,诚实无欺,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赢得信誉,积聚更多的财富。同时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言行一致,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仟和尊重。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行举止必须符合“礼”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体现了个人的行为模式以及所应承担的社会道德义务:一方面,个人在言行上要有节制,明分寸,仪容身态端正,表情适当,言辞恭顺,外言行有度,内有理有据,以立身成业,培养出“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被社会所接纳;另一方面,个人在人际交往关系中,懂礼貌、讲礼节、知礼让、互相尊重,具备有恭敬、谦让的行为和精神,形成和气、和睦、和谐的氛围。 另外,儒家道德思想注重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君子人格,然而又以“修身”为起点,沿着“齐家”、“治国”的路径,最后达到“平天下”的终极价值目标。君子人格即是彬彬有礼、谦虚自强、克服困难、敢于进取、见义勇为,当他人处于危难时挺身而出施以援手,具备了“仁”、“义”、“礼”、“信”的优秀品格。儒家道德思想不仅强调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更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整体责任,即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个人道德的不断完善是完善社会的起点和基础,坚持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优良道德品质的锤炼与保存,更重要的是道德的践行,即在道德实践中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完善。任何道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贯彻,才能发挥规范个人行为、调节人际关系、发展和谐社会的作用。内圣外王相统一的理论诉求,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个人道德品质建设的认识,为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思想支撑。 最后,魅力人格的塑造使政府官员作为社会精英人物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的管理和行使者,既承担着社会政治,管理职能,又承担着社会道德规范的践履,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精英人物。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曾说过:“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品质、能力等等。具有仁、义、礼、智、信等君子品质的魅力人格就能感染、影响、带动他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就是对魅力人格社会影响力的最好诠释。正人先正己,治民先治吏,政府官员不仅要有熟练的、较高的工作业务水平,而且更要立足于儒家道德思想确立“学者为己”的目标,存养“仁者爱人”的善美心灵,保持“诚意慎独”的态度,端正自身去正确处理对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系。领导者只有展示崇高的人性、善美心灵和德行,取信于民,才能起到道德表率作用,使百姓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引领大众向善,从而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道德新风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