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文化的积淀之深厚是其他很多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关于商业文明方面的文化蕴涵,他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乃至形成了儒商传统。当代企业家同样也可以从几千年的文明中汲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培育追求群体、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以李公生的价值取向,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狡猾,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其中的“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强调群体利益,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大的优势。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在培育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 二、形成阳刚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现在有很多国人把国学等同于儒学,从而认为儒家的“中庸”并不适合于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儒家传统,它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都蕴含着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积极进取的管理思想。《荀子》中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无不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富有竞争精神的向度。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中国社会处于平庸、面临挑战时,也总有思想家出来大声疾呼,以求打破平和,超越现状,拼搏进取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言犹在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种竞争精神的体现。因此,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以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它是源于人的血缘亲情形成的一种内心感情和自觉的道德意识,以此推及社会人群,就是人际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人,人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只有重视顾客、雇员的利益,公司才能在凝聚中求得发展,只有发展,公司才能有长久的经济信誉。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如果企业能够本着儒家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在对待职工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上,体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将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企业才能拥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以“忠恕之道”教化企业员工 “忠”的本义即是忠诚、尽心竭力。“忠”还包含有对待工作要忠于职守,勤奋努力的意思。《论语•学而》中讲到“为人谋而不忠乎?”孔子还讲到“敬事而信”、“执事敬”、“事事敬”等,都是指对待工作要恭敬谨慎,兢兢业业,而不能懈怠散慢。“恕”是指宽厚待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在任何企业里,忠诚敬业,严于律己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财富,他们是企业的基石和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这样的员工是在后天的教育中被塑造出来的。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教化员工,而教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儒家文化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员工注重“修己养性”、“内省自律”,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其基本素质日益得到提高。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更大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培育企业文化中的“诚信之道” 诚信是最高智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尤其如此。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以道德为前提的,而不能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做事讲求诚信,才能够与顾客建立起长久的良好关系,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商业道德首先是诚信,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严守合同协议。那些违背诚心原则,恣意妄为,给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的企业只能是自取灭亡。“德不孤,必有邻”,企业对政府、社会、对自己的供应商、员工也应该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凝聚更多的力量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企业文化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融合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就能形成体现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