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汉语所面临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设立,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汉语在世界传播的速度,扩大了汉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 汉语的海外传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许多都是语 言战略问题,或者是必须从语言战略的角度来加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语言传播的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一个 崭新而又重大的问题, 已经成为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领域的战略性问题首先都是由学术 界来进行思考和规划的。没有学术界介入的战略问题研究都很 难经受住历史和学术的最终检验。 第一,国家和平崛起战略之中的汉语国际传播。 和平崛起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力。无疑,汉语的传播是扩大中国 软实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如果我们这样认识这个问题,就会 对“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这一结论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将汉语的对外传播列入国家和平发展战略之中, 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高度,全面调整汉语传播的政策和方 针,使其在新的形势下,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我们将孔子学院作为国家的软实力的运用来考虑时,我 们就要研究国家软实力的特点,作为软实力的孔子学院的运作形式,它如何软起来,它软的特点和形式,它和国家的经济、 政治实力的关系,它如何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实力相配合,这 是我们目前在运作孔子学院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国家的全球战略和全球利益是我们始终要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如果不 考虑国家的全球利益和战略部署,而仅仅将孔子学院作为教育 部门的事来做,那就会对孔子学院的战略使命认识不清。如果对文化传播的特点和一个国家运用软实力的方式不能认真、周 密和成熟地考虑,而仅仅在一种政治热情中来考虑问题,其结 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它对国家长期的战略利益的负面影响最终会显现出来。这些都需要学术界来认真考虑。 当我们从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来考虑汉语国际传播问题 时,我们就要研究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就要对那种过度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来传播汉语的做法和政策进行反思。应真正 从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出发来规划语言的发展和传播,行政力量 是重要,如何在语言的传播中按照其规律与特点展开我们的工作,如何巧妙地运用行政的力量,行政力量如何在语言和文化 的传播中表现出来,它表现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都应根 据孔子学院运作的经验和教训来重新思考和研究。 将汉语国际传播列入国家战略之中,作为提高和加强中国 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国家给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更大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学术研 究上给予支持。应该说,孔子学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 巨大的成绩面前,更要考虑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征求学术界的意见,广开言路,听取各种意见,这才能使这项伟 大的前无古人的事业更为健康地发展。 第二,探索一种和平的、平等的语言传播模式。 当我们有了这个基本的出发点时,我们就不再将我们的目 光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和对外汉语教法的问题上,尽管这些问 题仍是我们的核心问题之一。正如李宇明先生所指出的:“研究语言传播是语言学等学科的天然职责,但以往的学术精力集 中在第二语言教学的技术层面,对语言传播的宏观规律关注较 少,认识有限。”①值此汉语大规模地走向世界之时,我们发 现中国尚缺乏在全球如此大规模传播自己文化和语言的经验和历史。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问题。我们开始关注西方 国家长期以来的语言传播经验。但我们发现我们面临着一个更 为深刻的问题,这就是发达国家的语言向外传播是和其殖民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是和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连在一 起的。直到今天,西方国家的语言传播也仍旧隐含着这样的倾向。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多数国家在制定重要的教育规划时往往不注重本土语言,他们直接套用殖民地模式,青睐欧洲语 言,在大部分的“援助”项目中只采用英语,而不重视本土语言,从而脱离了第三世界学习者所面对的多语言现实和文化的 独特性。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对一种西方语言和西方教育原 理的依赖与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依赖密切相关,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导致富裕的西方国家实力的加强,也同样会带来贫穷 国家经济、文化甚至语言上的落后的局面,西方依然处在决定原料价格以及语言规范性的大国地位。”①他们将这称为“语言主义” ①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三期,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这告诉我们西方强势语言的向外传播和传播的经验并非十 全十美,他们的经验仍有其历史的痕迹。他们的不少经验在技术侧面值得我们学习,但在文化立场上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做 为一个后发现代化的国家,作为一个曾深受帝国主义侵害和压 迫的国家,如何根据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特点,确定我们自己的语言传播和传播的政策仍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当然希望 在汉语传播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得到传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 以改善,但我们从未有“汉语中心主义”,语言是平等的,如同文化和国家的平等一样。回顾新中国成立前百余年的中国英 语教育史,其间的辛酸泪是不堪回首的,因为那时的英语教育 并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教授与学习,同时还是对西方国家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文化的冷谈,对自己文化立场的动摇与模糊。 今天,在传播汉语时,我们没有西方国家在传播语言中所包含 的为“橙色革命”培养力量的野心,②我们所展现的是一个爱好 和平的伟大中国,所坚持的是平和、平等的语言传播观。 所以,我们是要学习西方国家语言推广的历史经验,但必 须看到这样的经验是有历史的局限性的,对中国当下的语言传播理论的构建的价值有其限度。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也从 国家战略的角度,认真梳理总结“西方国家语言传播的历史与经验”是我们汉语向外传播和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①我们应在实践中总结出中华民族自己的和平、平 等的语言传播经验,这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重要使命。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等编《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第715页,语文出 版社2001年。这个观点很值得中国教育部门的外语教育政策制定者,特别是英语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注意。书中还说:“当一种语言,比如英语,比另一种语言, 比如尼日利亚语或肯尼亚语,获得较多资源和权利时,从结构上,这种语言的权势必削弱他种语言的功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这种‘语言主义’给欠发达民族 和社会造成了不少灾难性后果。”(同上,第715页)今天中国的全社会学英语,各种职称及技术级别的晋升都考英语的做法值得深思。 ②参阅王建勤《美国国家语言战略与我国语言文化安全对策》,载《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二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第三,加强调研,注意语言传播政策的研究。 语言传播政策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长期被忽略的问 题。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描写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体、语言自身的结构,而社会语言学则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研究 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是兼顾言语,提倡联系语言本体之外的 社会因素研究语言,研究在社会生活中实际的语言是如何运用的。”②语言政策(Language Policy )是对语言和政治关系的研究,“语言政策的形成必须考虑到语言对个体、族群、民族、社 会及国家的意义,其中也涉及到认同的概念。”③它是社会语言 学研究的一个部分。在一般的语言政策研究中大都是从在一个 多民族国家中,如何处理好国家统一的语言和各民族语言的关系,使语言的规划更加合理。但实际上在国家间也存在着语言 政策的研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在一个庞大的政治、经 济联合体中如何处理各个民族国家间的语言问题。④ 而语言的对外传播和传播所涉及的是语言间的关系问题, 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传播语言和接受语言之间的关系,这绝不是语言学本身能够解决的。例如,我们从日语的 传播政策史中可以看到,在日本对东亚的侵略和扩张过程中, 它的整个语言传播和传播政策的目的就是“把亚洲人民教育成日本帝国的臣民,政治家的野心是想在大东亚共荣圈内把日语传播为通用语言。”①日语的传播和其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因此,政治、经济、民族、国家关系等多方面问题都应成为语言 传播政策研究的内容。 ①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西方国家已经连续召开了多次“国际第二语言问题研讨会”,并展开了“世界第二语言调查”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 ②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第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蔡芬芳《比利时语言政策》,第100页,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年。 ④参阅丁元亨《欧洲整合与欧洲语言政策》,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年。 调查研究是一切政策决策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这仍是我们在进行汉语对外传播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为做好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育情况的调查,应尽快建立专 门的研究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对汉语在海外传 播的基本情况做系统的调查,对重大的政策问题做深入的理论研究,使我们的决策机构能够随时动态地了解在全球范围内汉 语对外传播的基本情况,从而使汉语的传播政策的制定更为及 时与合理。目前北外的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在三年前已经成立了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研究所,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研究汉语国 外传播的学术辑刊《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年与商务印书馆、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合作召开了首届中国语言战 略发展研讨会,我们中心将继续在这一方向努力,为丰富中国 的语言传播政策尽力。 调查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 政策。在国家财力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对外汉语传播不能平面地展开,而应根据国家利益和不同的地区特点等多方 面情况有重点地展开,全球汉语教育的展开也应有一个基本的 设计和规划。而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有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政策的深入研究。因为文化和政治情况的不同,每个国家 与中国的国家关系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汉语政策,对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汉语政策我们应做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与分析,从而制定出我们传播汉语的不同政策。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等编《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第678页,语文出 版社2001年。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这应是我们在制定汉语传播政策时 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已经开始了这项政策研究,但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显得不够。英语传播的历史和法语传播的历 史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有价值的经验。 从对外汉语这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来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 上,应将社会语言学研究、将语言传播政策研究作为学术展开的一个新的方面。在领导机关的学术质询中应注意吸收社会语 言学家、语言政策学家参加。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我们的 学术视野不断开拓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知识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汉语传播事业开展得更为平稳和 顺利。 在调查各国的汉语政策时,我们应展开国别汉语学习史研 究。对外汉语史研究、国外汉语学习史的研究是近年来对外汉语界在学术上的重大提升,以往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从 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上考虑的,现在则证明这个领域的研究展开 将会对汉语国际传播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个研究是和海外汉学史的研究紧密相连的,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无论是从基础性 研究还是从政策性研究来说,这都是一个亟待发展的方向和 领域。① ①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参阅:张西平《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调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程裕真主编《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年;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载《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一期。 第四,积极与海外汉学界互动,为汉语走向世界提供良好 的外部条件。 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认识海外汉学家这个群体? 如何与海外汉学界展开良性的互动?这是一个与汉语向外传播有关的重要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认识 并不统一,一些人认为,我们只做汉语教学,而不是做汉学研 究,因此,没有必要和汉学家打交道。所以,一段时间内在我们这个领域中对如何对待海外汉学,存在着分歧。现在更多的 人则认为不重视海外汉学家的做法是不利于汉语向世界的传播 的,加强与海外汉学家的互动是我们做好汉语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认识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汉语在海外传播 的最主要支持者就是海外汉学家,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 没有他们的支持,汉语在海外的传播就会产生困难。团结和帮助汉学家将是汉语向外传播的一项长期政策。 将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作为对外传播汉语事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或者说我们应拓宽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解。即便不将 海外汉学研究列入其学科范围①,也应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这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支持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只有对海外汉学 (中国学)的历史现状、汉学家的基本情况有了系统的研究,我们在海外各国的汉语传播中才能寻到真正的合作者,使我们 所展开的国别和地区的汉语政策研究等一系列关于汉语传播的 问题有了人力上的支持。应将对海外汉学(中国学)史的了解作为所有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本土教学人员的一个基本 修养,并将“海外汉学史”作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阶段或研究生专业阶段的基本课程,使所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员对海 外汉学的历史和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以便他们在海外从事汉语传播时更好地和汉学家展开合作。① ①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很难将其归在某一固定学科之中。 做好海外汉学家的工作对于我们已经展开的孔子学院计划 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汉学家的支持,我们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学院就有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们所开始的孔子学院计划 如何和海外汉学家展开互动,如何利用汉学家这批资源都有待 深入地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已经成立13 年,13年来接待了近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对各国的汉学史也做了深入的研究,我们所主办的《国际汉学》成为整 个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辑刊。在这方面,北外的中国海外 汉学研究中心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加强对海外孔子学院运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② 目前,对外汉语事业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2008年12 月,世界汉语大会在京召开,现在已经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 249所孔子学院,56个孔子课堂。据统计:2003年,美国有200 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2006年增长3倍;2004年,中国派出 69名对外汉语教师,2006年应需求派出1000名志愿者和1000名教师;2005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3000万人。面对这样的形势,学 术界应有更为冷静的思考,从学术的角度对应这种快速发展的汉语教学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和学术的支持。 我认为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首先,从中国和平发展的全局出发,精心布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战略发展的一部分,目前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性的发展。因此,孔子学院应该围绕着国家的和平发展这个总的战略布局,使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布局更为合理。为国家在全球的发展服 务,为国家在全球的利益服务,这应是布局孔子学院的基本出 发点。在孔子学院的建点问题上,应更多地从国家的整体安排和国家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而不能仅仅将对方的要求和需要 作为设立的主要动因。这样,就需要我们真正了解国家在全球 的战略和利益,有全局在胸,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孔子学院的软实力作用。 ①当然,对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研究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此,它对中国学术的发展,甚至对中国国家的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参阅赵国臣《孔子学院与汉语国际推广》,载《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8 年第一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从迅速发展到精心布局,这是孔子学院从初级发展到高级 发展的重要转变,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 其次,走出功利性语言推广的思路。在目前的孔子学院 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市场运作方式、市场运作的手段,并通过这样的市场化手段使孔子学院发展的费用达到良性 的循环。这样的思路并不错,甚至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像美国托 福考试那样精心地设计我们的市场化计划。但我们应考虑在孔子学院运作过程中的市场运作和市场机制的范围和限度, 也就 是说,在多大的范围内运用市场化的原则,在多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市场化的原则。作为软实力形式的孔子学院的目标是非 常清晰的,我们希望各国朋友通过在孔子学院学习中国语言和 文化,使他们了解中国;使孔子学院成为展示中国悠久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窗口,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桥 梁。经济上的盈利从来不是它的追求的必要目标,如果忘记了 这一点,反其道而行之,那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孔子学院作为软实力形式所应遵守的基本的规律和原则。当我们对孔子学院 的软实力特点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们对那些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其目的的合作者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同时,我们对今后的孔子学院的规划也会更为理性与科学。 再次,借助孔子形象,做好文化推广。一位外国记者在谈 到孔子学院时说,“选择‘孔子学院’这一精心挑选的名称正好表示了北京希望提升软实力的雄心,也不会使人联想到中国 官方意识形态。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也代表着和平、和谐。和 平与和谐是中国目前一直宣称的价值观,中国希望以此来消除别的国家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这个评论说明了孔子学院 作为一个品牌已经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以“孔子”为名作为学院的名字,说明我们已经开始较好地理解了软实力的特点。 但我们必须看到,从事孔子学院工作的基本队伍大多数来自国 内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师。他们对孔子学院所承担的文化功能认识并不很清楚,他们大多数人也不具备在语言之外运用孔子学 院展开文化外交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能力。孔子学院是“立足 语言教学,而不局限于语言教学”,这是由它的软实力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在对孔子学院的这个特点的 认识上还远远不够。“立足语言,侧重文化,通过语言传播文化”,这是孔子学院的重要工作方针,这是其软实力性质对其 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由此出发制定出我们的孔子学院的师资培养计划,并由此出发制定出已经成立的孔子学院的工作计划。 最后,探索更为成熟的运作形式是孔子学院需要考虑的 问题。在推广自己国家的语言方面,西方国家有着更为成熟的经验。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学院,法国的法语联 盟,英国的文化委员会等等,它们共同的成熟经验是“国家 支持,民间运作”。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的运作就十分典型。 1946年美国通过了《富布赖特法案》,利用销售美国作战的剩 余物资所得为学院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经费。这个法案暗含的原理就是,任何通过使用富布赖特基金而获得学术成果的人 士都要感谢富布赖特,感谢美国,从而在心理上对美国亲近。 1961年美国又通过了《互相教育与文化交流法案》和《富布赖特一海斯法案》,正如一位美国国务院的官员所说,这两项立 法“将国际教育和交流重建为官方外交关系的公共领域”。显然,这是一种国家的行为,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富布赖特采取 了民间的基金会形式,这样使它的运作有更大的回旋空间,在 行为的把握上更富有弹性。这些成熟的经验都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和设计我们的孔子学院的运作形式,使其运作更为圆润,使 其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使其机制更富有活力和弹性,从而为中 国的软实力的发展提供更为成熟的经验。 李宇明先生指出:“中华民族的语言,随着中国的发展加快了向外传播的步伐,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也早成为外语教育的 最大国度。但是,我国处理现代语言传播的经验十分不足,理 性思考也相当欠缺。全面观察语言传播现象,深入探讨语言传播规律,按照语言规律做好语言传播规划,已成为国家发展不 容忽视、不敢懈怠的社会课题。”① 第六,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 国家汉办2006年提出,对外汉语要实行六大转变,汉语国际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同时,快速发展的汉语 国际传播的形势也对我们原有学科的设计提出了问题。以往那 种以教学法为主的研究思路显然跟不上。 ①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载《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三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