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衮雪”:曹操唯一存世手迹是错别字还是文字游戏?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人民日报 杨立新 参加讨论

    
    曹操 图片来源:网络 
    在陕西汉中博物馆,有一组著名的镇馆之宝——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汉魏十三品摩崖刻石。它们原镌于褒斜道南端的石门内外的崖壁上,后因修建水库,于1970年凿迁于此。十三品中,第九品“衮雪”尤为引人注目,其左侧署有“魏王”小字款,故被认为是曹操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
     
    “衮雪”摩崖石刻拓片 
    “衮雪”原刻于石门之下褒河激流中的大石上。观此二字,“衮”字笔势飞动,内力十足,其点画颇具象形意味,中间四点宛如飞溅之水花,下边一撇一捺一竖钩均向上翘起,状如湍急之水流,给人以活泼、张扬、激荡的阳刚之美;而“雪”字则平和内敛,充满了虚静阴柔之态。两字一个“动若脱兔”,一个“静若处子”,刚柔相济,方圆兼备,堪称佳构。故清人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中评道:“昔人比魏武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也。今见其书,如见其人矣!”从内容上看,“衮雪”二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是精辟绝佳的景观描写。这或许启发了900年后的苏东坡,才写出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古名句。
    然而不知为何,曹操却将“滚雪”写作“衮雪”?我们知道,“滚”有大水奔流之意,《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江风浩荡,洪波滚雪”之句;而“衮”多指古代君王的礼服,显然不通之极。这不禁让人由困惑进而产生了怀疑。
    2010年9月30日,成都《天府早报》以“曹操写错字”为题,报道了在四川博物院举办的“大三国志展——蜀汉巡礼”。文中有一段记者与专家的现场对话:
    “‘衮雪’是啥子意思?应该是‘滚雪’哦,但是三点水跑哪儿去了?又或者没有三点水?”这些是现场记者普遍不解的问题,而据专家介绍,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溅,犹如滚动之雪浪,顿时诗兴大发,奋笔疾书“衮雪”二字,随从提醒曹操,“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却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所以在民间,也有这样一个顺口溜:“狂涛巨浪流石边,‘衮’字旁边不用点。”
    按照上述专家的解释,“衮雪”是曹操玩的文字游戏,有意写错字了。此前,“大三国志展”在河南博物院展出时,河南《东方今报》也刊出了《曹操原来最爱玩文字游戏 “滚雪”特意写成“衮雪”》的报道。
    其实在汉魏时期,尚无“滚”字。“衮”为“滚”的初文,二者为古今字,可以通用。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洪迈《夷坚志·雷震石保义》:“镇江大雨雷电,发屋撤木,火毬数十衮于地。”苏东坡《十二时中偈》:“百衮油铛里,恣把心肝煠。”
    以上为“衮雪”正了名。然而它却未必是曹操的亲笔书迹,后人仿题的可能性非常大。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衮雪”与当时字体不符,两字似隶非隶, 存有楷意,显系习惯于楷书书写的人所作的隶书,而在曹操所处的汉末楷书尚未成熟。另外,“魏王”二字名款追镌痕迹明显。因而,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世好事者的伪刻,委婉点的就称之为“疑为曹操存世手迹”。
    虽则如此,曹操在书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小觑。他是汉末章草五大家之一。南朝庾肩吾《书品》赞其“笔墨雄赡”,把曹操书法列入中中之品。唐张怀瓘《书断》称“武帝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将其书法纳入妙品。看来,《三国志》对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语绝非虚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