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汉字故事:破解武夷山文字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立新 参加讨论

    
    图一:武夷山“五曲幼溪津”摩崖石刻
    
    图二
    
    图三
    提起神秘的福建武夷山,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千年悬棺之谜、彭祖之谜等。但我今天要说的是武夷山的文字之谜。
    2001年7月我到福建南平采访,乘间去武夷山一游。早就听说武夷之魂在九曲溪,于是,卸下尘思,坐稳竹筏,竹篙一撑山水转,但见溪水澄碧,岩峰凝紫,曲曲呈异趣,湾湾聚佳境。每转过一道湾,岩壁上都镌有南宋理学家朱熹七言排律《九曲棹歌》中的诗句。一壁陶醉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一壁咀嚼品味着朱子的诗句,我仿佛成了神仙中人。
    漂临五曲,但见岸边巨岩上有一行摩崖石刻:“五曲幼溪津”。据兼作导游的筏工介绍,“幼溪”是明代兵部侍郎陈省的号。陈省罢官后隐居于此,为泛舟便利,自辟了一个渡口名曰幼溪津。
    筏工指着岩壁上的字说,看见了没有,那个“幼”字的“力”写成了“刀”。陈省对摩崖石刻情有独钟,在武夷山留下了几十处石刻。奇怪的是,他所有的石刻,凡有“幼”字的,那“幼”中的“力”均是不出头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陈省罢官归隐后,自是心不甘气不平,寄情山水,也只是聊以自慰。他有意让这“幼”字不出头,寓意自己现在的境遇。他说,等到自己有朝一日重新复出,这“幼”字自然就出头了。可是,他陈幼溪一辈子也没能东山再起,所以这武夷山石刻上的“幼”字便永无出头之日了。
    据载,万历十一年(1583年),陈省因受张居正牵连被罢官,遂在武夷山接笋峰下筑室“云窝”,隐居13年。其间,他在武夷山五曲、六曲的岩崖间留下了以“云”为主题的系列摩崖石刻,除“云窝”外,还有诸如“云崖”“云路”“云桥”“云关”“云台”“留云”“嘘云”“卧云”“白云深处”“栖云阁”“云石堂”等20余处。的确,举凡落款为“幼溪”的石刻,“幼”字均不出头,写成了“(幺刀)”(见图二)。当地人戏称:“当官不得志,专写错别字。”陈省果真是将一腔愤郁不平之气寄寓在一个“(幺刀)”字中吗?
    其实,陈省所书不出头的“(幺刀)”字并非错字。翻阅《汉语大字典》,便能查到这个“(幺刀)”字,指明为“幼”的讹字。讹字是指古代传抄、书写过程中字形发生了讹变的字,当它积非成是被大家接受并进入字书后,与其相应的正字之间的关系,类同于异体字。在古代碑帖中,这种写法不乏其例——(图三)
    那么,陈省究竟是高蹈远引、离世绝俗的真隐,还是身在江湖、心驰魏阙的假隐?这个“云”字可以给出答案。
    陈省有言:“为爱白云深,结庐在五曲。”可见,正是出于对武夷山白云的深爱,他才仿效“结庐在人境”的陶渊明归隐山林的。在武夷山的13年里,陈省的恋云情结特别深重,只要看好一处景观,便冠以“云”的雅名,并勒石纪之,把一腔心语寄寓云间。如刻于六曲的“栖云阁”,此处云海氤氲,陈省以之隐喻自己栖居的“幼溪草庐”,表达愿与云融为一体的高洁情怀。
    陈省在武夷山岩崖上的“云”字系列石刻,留下了他的咏云情怀,是其隐士心迹的见证!远离了金戈铁马和官场的尔虞我诈,洗却凡尘的陈省在武夷山的云岚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这些“云”字永远定格在长满青苔的岩壁上,无声地诉说着陈省内心的衷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云无心以出岫。”云是最无根底的物象,白云出岫本无心,对于与云为友的陈省亦应作如是观。故陈省绝非恋栈权势、汲汲于官位的利禄之辈,是该恢复他的名节了!
    朱熹《九曲棹歌》中的《五曲》诗仿佛是为陈省唱的——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