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邱振中:我对20-21世纪的书法不悲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中国书画网 邱振中 参加讨论

    从宋代开始,每一个时代人们都在批评当代的书法江河日下、拙劣不堪,当然也有表扬的,但批评的多。我对20世纪、21世纪的书法实际上一点都不悲观。 ——邱振中 
    20世纪中国书法肯定是承续清代后期的书法而来的,它受到了清代碑学的很大影响。20世纪中国书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书法创作出现了一批大家,比如于右任、林散之、齐白石、沙孟海、陆维钊等等,其中不乏可以和前代大家相比的人物。 
     
    书写中的于右任 
    如果说从王羲之以来,每个时代都出现这种少量的书法大家的话(比如每一百年平均出现两个左右),那么20世纪也不会少于两个。所以,我认为20世纪的中国书法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由于考古材料的新发现,比如汉简的大量出土使20世纪中国书法获得了很多新的支点,这对书法创作来讲当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武威汉简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书法新热潮也是20世纪的一个很重要的书法现象。在这个热潮中,有众多的新一代书法爱好者投入到书法创作的探索中,再加上书法教育的发展,原来人们所担心的书法承接会出现断层的现象基本得到了改观。 
    另外由于书法理论的重要进展、出版物的印刷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书法的基础、书法的后备力量、书法创作人才的储备实际从80年代以后跟以前都不一样了,所以我对21世纪的书法是乐观的。 
     
    邱振中的一些著述 
    即使现在21世纪刚刚开始,我们也有信心,21世纪的书法一定会取得不亚于20世纪及以前各个时期的成就。对于20世纪面临的环境是否有利于书法的开展这个问题我没有系统思考过,但我可以即兴谈一下。比如说,什么叫做有利的条件呢? 
    唐代的条件算是有利吧,唐代楷书的成就算厉害吧,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唐代楷书,用最高标准来挑剔的话,没几个真厉害的,只有欧阳询、虞世南的作品是一点毛病找不到的,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我们再来说唐代狂草。对狂草来说,唐代是多么好的环境,但其实这种好环境只是所谓的好环境,最优秀的作品我们能找到几件呢? 
     
    欧阳询楷书《千字文》局部 
    明代的环境算好的吧,那种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对于写草书是个好环境,出现了那么多有名的人,但真正优秀的作品又有多少呢?所以我觉得原因不在于宏观的、大的条件如何,而是在于个人。但是社会的环境有没有用呢?有用。比如说让我这样一个人有读研究生的机会,有改行的机会,有做研究的机会。所以谈社会条件的话,坦率地说,我有点怀疑。但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必须的。 
    林散之的出现,对20世纪书法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他使那种看来几乎已经无法创新的笔法获得了一种转化的契机,带来一种新的内容,这实际上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这就是说,这样一门古老的经过充分发展的艺术,在20世纪还能够有这样长足的进步,这足以证明书法不是一个已经衰亡的、老化的艺术,它还是很有活力的。 
     
    林散之临古 
    20世纪书家中可以称为大师的人,首先是吴昌硕,第二个是林散之,第三是陆维钊。 
    陆维钊之所以可以被称为大师,首先表现为陆维钊的篆书在笔法上虽然没有革命性的变革,但形式感其实是很新颖的。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是靠风格的新颖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他们并不是在构成本质上有多少贡献。林散之是在本质上有所贡献,陆维钊的书法中使用的是基本的书法构成元素,但是形式很新颖,这种新颖怎么判断呢? 
     
    陆维钊在西泠印社为日本书法代表团作书 
    我们把篆书发展的历史梳理一下,然后会发现清代篆书很厉害。秦代、汉代之后,篆书沉寂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太厉害的人物出现,偶尔有几张作品还不错。到了清代,篆书就写得非常好,清代末年,篆书的各种风格都出来了,最后出了一个吴昌硕。在吴昌硕之后,齐白石算比较厉害的,但说实在话我还是觉得他的印章更好。在这之后,陆维钊算是贡献了新的东西,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他走通了,还很好,这就厉害。 
    第二是他的行书,我看过一幅行书对联,每个字有一平方尺那么大,很雄强,很流动,但碑学一派的人很少这么写,把他和清代最重要的几个在碑学系统中写行书者相比的话,不比他们弱。他的字有很雄强的气势,风格犀利,所以他是属于碑学系统里写行书厉害的。这么厉害的人整个近代碑学中有几个呢?我只能说到何绍基是厉害的,赵之谦也写得好,但力量不太够,沈寐叟也算一个,但他比较艰涩,于右任也算一个,陆维钊算一个,他写得好。 
     
    陆维钊作品 
    第三,他的大字隶书对联雄强、饱满,那种圆浑和力量感一点不做作,气势奔放。清代隶书和篆书一样,也是一个很繁荣的时期,有好几个厉害的隶书大家,而且风格各异,比如金农、郑、伊秉寿、邓石如,陆维钊放在他们中间算厉害的。陆维钊的三种字体都可以和清代的人较量,都是好的,他代表了碑学系统的最后一位大家。 
    说到20世纪中国书法创作不足的话,我先讲一件事情。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听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我们一会儿谈哪部小说有多好,一会儿谈哪部小说有多差,他在旁边就问:“你们谈一篇小说到底是谈它的优点还是谈它的缺点呢?”我的朋友就愣住了,我想了一下,跟他说:“对一部好小说我们就谈它的优点,对一部坏小说我们就谈它的缺点。” 
     
    “玄关—邱振中书法作品展”展览现场 
    从宋代开始,每一个时代人们都在批评当代的书法江河日下、拙劣不堪,当然也有表扬的,但批评的多。我对20世纪、21世纪的书法实际上一点都不悲观。我并不认为这个时代从事书法的人,其才能、想象力差于以前的任何时代,关键在于我们从哪一个层面去看。 
    刚才我挑出的三个人一点不差于前代的人。如果站在批评的立场,可以说出很多不足,但是如果站在肯定的立场,那就不是一个不足的问题。我转换成另一个角度思考,作为一个搞书法创作的人,我会去寻找那些20世纪的人没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这不能作为他们的缺点。 
     
    邱振中 起点与生成 中国美术馆 2015 展览现场 
    你也可以认为是前人的不足,但我不会这样去说。前人有他们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会去处理所有线条最细微的质感问题、线条运动的丰富性和流动性的问题,另外还会做所有空间衔接的问题。很可能20世纪的大书法家并没有提出这些问题,这并不能说是他们的缺点,他们解决的是别的问题。 
    20世纪书法史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的推进。20世纪后期投身于书法史研究的学者和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研究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已经开始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利用文献(包括历史文献和书法史文献)来做研究,比如刘涛;另外一种是依凭于社会史研究的模式和成果来做书法史研究,比如白谦慎;还有一种是利用文本研究来清理书法史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祁小春。有一些著作所达到的水准可以代表20世纪书法史研究的成就。
     
    1954年,北京大学给宗白华先生出具的介绍信 
    书法理论研究的进展大家了解得比较少,实际上我们在书法理论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重要的结论和重要的进展。书法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当然是“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宗白华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再后面有熊秉明先生的研究,再后来我们在书法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仅是书法领域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是在其他领域中没有提出来的,或者是提出来也没有解决的,书法理论给出了我们的回答。 
    有了这样一个理论研究的基础,我想21世纪的书法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书法史研究的主要方向除了这三个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向。除了目前基本的三种研究方向,我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方向是需要开辟的:那就是通过对图像本身的分析和研究来解释和解决书法史中的一些问题,或者主要以这个为依据重建一部书法史。 
     
    邱振中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李贺诗 
    我讲的是利用图像的精细分析、深入分析来解决书法史中的某些问题。比如早期楷书的原貌到底是什么?汉魏时期已有楷书的苗头,进入晋代,特别是东晋,楷书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用图像的方法可以使这个问题慢慢清晰。 
    在文化领域、哲学领域中有一些没有提出或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书法界得到了回答。比如书法理论中陈述方式的问题。其实这种陈述方式的问题不仅在书法领域存在,在文学领域、美学领域、在整个中国的文化领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而别的领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些解释。
     
    李白·苏台览古  28.5cm×61cm  2016 
    另外,关于书法的文化特征,我们谈到了书法的泛化问题,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明显的现象,中国文化中大量存在这种现象,但书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实际上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很多性质都跟这种泛化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们的研究还仅仅是个开始,但这种开端多少可以表现书法研究具有的潜力和特殊性。中国文化中很多问题在其他领域没有在书法领域中表现得典型,由这个领域来提出并解释有关问题,我觉得是很正常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