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老子天下第一(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白鹤飞 参加讨论

    圣 人 风 范
    圣人所为是道显于世的途径。圣人的风范,为人们树立了榜样,特别是为修道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道的启示
    圣人的所作所为,反映出了道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准则,这是道通过圣人给我们的启示。
    大智若愚。“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闽闽呵。”“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二十)众人快乐,如享受盛大宴会的美餐,又像春天登台远眺美景。唯独我淡泊恬静无反应,像婴儿一样不会笑。疲劳呵!就像无家可归。众人都富足有余,唯独我有所遗失。我蠢人的心,愚笨无知呵。世人清醒,唯独我昏昧呵。世人精明,唯独我糊涂呵。众人好像都有所作为,唯独我愚顽又鄙陋。我希望唯独与众不同的,只重视仰食道。众人都快乐,唯我恬静,笑都不笑。众人都有所得,唯我失去了。我是笨人的心,愚蠢无知呵!世人清醒,唯我糊涂。众人好像都有所作为,唯我愚顽又鄙陋。极其正直像弯曲,极其灵巧像笨拙,极其有余像不足,极其善辩像言语迟钝。
    虚怀若谷。“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语才!诚全归之。”(二十三)因此圣人按道理行事,已成为治理天下的首领。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声名显扬,不自我显示所以才能自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见功,不自以为贤能所以才能长进。圣人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声名显扬,不自我显示所以才能自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见功,不自以为贤能所以才能长进。圣人与道一样,他具有道的品格,因此必然像道那样,永无欲望,不认为自己创造了什么,对取得的成功从不自居。
    处下居后。“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非以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六十六)所以圣人想处在百姓之上,必须用言语对百姓表示谦下;想要处在百姓之前,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不正是因为他无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与他争。圣人会居在百姓之上,但对百姓谦下,与百姓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功业。圣人会在百姓之前,但决不是见便宜就上,而是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这样百姓就信任,才能继续走在前边。处下居后,才能居上领先。这是圣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谁和他相争。
    永无偏心。“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四十九)圣人永远无偏心,而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圣人的心与道心一样是至善的,至善决定了无偏心。圣人肩负着使百姓幸福安康的使命,尽可能地满足百姓的心愿,百姓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因此圣人就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圣人自己没有什么欲望,他早已没有了常人的思想,有的只是道心。他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替天行道而已。圣人待人,与常人不同。他对善良之人和不善之人,都一样善待;对守信之人和无信之人,都一样信任。
    办事和顺。“圣人之在天下,欱欱焉,为天下浑心。”(四十九)圣人治理天下,和顺相合,使天下归于浑厚质朴。圣人办事情,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就是和顺,和是合道理,顺是顺天意。换言之,是按照道的规律办事,是执行道的意志,是替天行道。圣人办事情有他的独到之处,其独到之处在于居无为之事。无为是以不言的方式施教,之后任万物自然发生而不自以为创造了什么,也不加个人的意志,对取得的成功不自居,使天下归于浑厚质朴,返本归真归于道。
    道的显现
    圣人是道显于世的途径,圣人的所作所为向我们展示了大道的风采。
    沉默寡言。“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十七)深思熟虑呵,最大的圣人珍视自己的言语。这就是圣人的风格与风范。圣人与道相合,势必反映出道的品性。道是静的,静必然话不多。道是隐的,隐必然不张扬。因此,圣人就表现出好像很珍视自己的言语的样子,话特别的珍贵特别的少。
    复归婴儿。“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五十五)含德深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蜂蝎毒蛇不伤他,凶禽猛兽不抓他。筋骨柔弱而握物牢固,不懂男女交合而小生殖器却勃起,是由于精气非常旺盛。终日号哭不止却不气逆,是由于和谐达到极点。这里所说的德行深厚之人是圣人。他就像初生婴儿一样,蜂蝎毒蛇不伤,凶禽猛兽不抓。初生婴儿,是道演化的结果,既然能转化为人而出生,身上必然带有极强的生命信息,有的玄窍是开着的,闪烁着光芒,这种带有极强生命信息和能量的小生灵,对蜂蝎毒蛇、凶禽猛兽有着非常强大的威慑力量,使它们不敢靠近他,更不敢伤害他。初生婴儿的筋骨是柔弱的,不可能有什么力气,但筋骨柔弱带有道的特点,在道的作用下会紧紧地握住东西。道演化成小男孩这一阳性的生命体,精气固然非常旺盛,勃起乃是阳性的反应。他终日号哭不止却不气逆,是由于和谐达到极点。这种和谐是大和谐,因此就不会气逆。
    举止风貌。“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十五)古代善于修道的人,微妙而深奥通达,深奥通达得难以认识。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能勉强进行形容。说:动作缓慢呵好像严冬趟水过河。谋划思虑呵好像害怕四邻。庄严严肃呵好像在作宾客。涣散随和呵好像冰凌消融。混沌纯朴呵好像朴素的自然。积厚深沉呵好像江河的浑水。空旷开阔呵好像空虚的山谷。古代善于修道的人,指的是古代圣人。古代圣人,是知晓微观世界的一切的,也知晓宏观世界的一切,给常人的感觉是深不可测的。一是稳重。动作缓慢,就像严冬趟水过河那样。二是谨慎。深思熟虑,就像害怕四邻一样。三是庄严。庄严严肃,就像在作宾客。四是随和。涣散随和,就像冰凌消融。五是纯朴。混沌纯朴,就像朴素的自然。六是深沉。积厚深沉,就像江河的浑水。七是谦虚。空旷开阔,就像空虚的山谷。
    性格如水。“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保持平静。居处众人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里善于深沉虚静,给予善于效法上天,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从政善于治理天下,处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随顺天时。因为他不争,所以无怨咎。圣人性格如水,具备了“七善”:一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水往低处流是顺乎自然的选择,圣人居处就像水一样顺应自然而选择善地。二是心里深沉虚静。水静默深远,圣人心如深渊,虚静不争。三是给予效法上天。水滋润万物无所求,圣人无私济世作奉献。四是说话遵守信用。水堵止开流皆有度,圣人说话算数,遵守信用。五是从政善于治理。水能净化污秽,圣人从政清正廉明,善于治理。六是处事善于发挥才能。水随物成形无所不至,圣人旷达悠远无微不至,善于发挥才能。七是行动随顺天时。水涸溢随时,圣人更是如此,顺应自然。圣人与万物无争,就不会产生冲突,没有矛盾和斗争,因此也就没有怨咎。
    超常本事。“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二十七)善于行走的人不留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被指责。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人没有门闩也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缠也解不开。圣人无论行走在陆地还是水面,均不会留下一点痕迹。他知道别人想什么,因此会非常正确地把握自己,说话无论是在道理上还是在语气上,都会令听者满意。他数术是通的,就用不着使用常人的计算方法,而是一下子就知道了结果。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把外界干扰全部封闭在外,使自己始终处于清静的状态,别人打不开封闭之门。他想控制的东西,是常人无法解开的。“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五十)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山中行走不避兕牛和老虎,进入敌阵中不穿铠甲不带兵器。兕牛对他用不上刺人的角,老虎对他用不上伤人的爪,兵器对他用不上锋刃,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他未进入死亡的境地。只有圣人,才能够格称之为善于养生的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四十七)圣人不用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用窥望窗外,就可以知道自然规律。
    圣人世界
    圣人世界,是一个极其奇妙的世界。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六十七)国家不大,人也不多。大的器具用不着。人们珍视生命,爱惜生命,因此不远迁。有车船但无人需要乘坐,有铠甲兵器但没有地方摆放。人们依然用结绳来记事。以自己的食物为甘甜,以自己的衣服为美观,以自己的习俗为快乐,以自己的居所为安逸。这是多么恬淡、安静和悠闲啊!邻国相互望得见,鸡犬的叫声相互听得到,人们到老死,也不相往来。这个国家在哪里呢?在常人看不见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亦非常人。
    老子是与道相合之人,不仅仅明了这个世界的事情,对于这个世界以外的事情也一清二楚,他描绘得绝非这个世界的情景,而是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把 握《老 子》
    《老子》这本书,是老子修道达到了与道相合的境界之后写出来的,主要论述道、德、修道与行道。
    该书的形成,是老子修道实践的结果。修道,是通过调心、调息、调形来使人进入与大自然建立起特殊联系的状态,达到与宇宙同步运行并产生谐振,实现人体与宇宙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宇宙的能量和信息在人体内积聚,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使人体健康、挖掘潜能乃至于与道相合。修道的过程,就是按照道的规律,从人返回到道。因此,《老子》一书,确实是博大精深。
    无所不包
    《老子》一书,阐述了宇宙的起源、发展及变化,描述了宇宙的本原——道的特征、性质与规律,向世人昭示了比天还大的秘密。这是老子的伟大之处,也是老子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老子所讲述的是绝对真理,是智慧的海洋。
    我们应该看到,老子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人类未知的世界。因此,在领悟《老子》的过程中,应该站在老子所站的高度来看待。那么,如何才能站在老子的高度呢?那就应该像老子一样去修道去求证,如此才能领悟老子的真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老子对道的论述,自然会囊括天地宇宙之至理。《老子》的博大精深,其理由就在这里。综观中国文化的历史,几乎都能够找到老子的身影。诸子百家,无一不受到老子的影响。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教。”不仅如此,老子所说的内容,有些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有些正在被证实,而有些也将要被证实。因此,《老子》无所不包,一切都可以从《老子》中悟出答案。
    潜在科学
    《老子》一书的内容,从现代科学发展的现状看,还不能够完全证实老子所言,这是因为现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老子所说的那一步。因此,可以说《老子》是潜在的科学。
    所谓的科学,从最广泛意义上讲,是指导人与外部事物之间打交道的理论知识,通常首先是指导人与自然界之间打交道的理论知识。对于科学,应该历史地、辩证地来看。
    从历史上看,科学是由从唯物到唯心、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发展的。科学,分为三类:一是博物科学。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开始辨认周围的动物、植物,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有药用,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动物可以用来驯化,哪些动物是驯化不了的、肯定是有害的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功利性,也具有精神性,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渠道。因此,领悟自然,沟通自然,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最原始的动机。二是理性科学。是单纯通过头脑中的思维与思辨,构造一套逻辑严密的推理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讲理、推理是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恰当方式,唯有通过数学才能知道理念世界的存在,而且超越于我们此岸世界。因此,内在性、纯粹性和批判性是理性科学的基本特征。三是近代科学。也叫数理实验科学,必须是可以量化的,可以进行计算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可以控制的;必须能够诉诸实验,实验牵扯到实验设计、预测以及数据的可重复性等等,在其背后隐含着一套数理结构。数理实验传统是近代科学的主流,也是当今能够接受的科学的标准。
    从辩证上看,近代科学也不是尽善尽美,其负面影响众人皆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和依赖导致的风险已经显现。考察近代科学不难发现,以功利为出发点,以人类为中心,以“我思”为价值原点。近代科学,说到底就是主体意志的开发,主体意志的展示,主体意志的实现,其形而上学基础是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但是,我们今天知道,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使人类家园呈现出破败迹象。在生命科学领域,人类目前对自然界隐藏着的决定论的规律没有足够的洞察,对生命系统的了解仅仅是皮毛,它后面所蕴含的无限复杂的关系还不为人知。这是近代数理实验型科学所遭遇的极限。
    人在地球上仅仅是一个很渺小的物种,它属于大地,属于自然。人生的使命,在于意识到这种归属。老子所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回归自然的大道。老子所言,正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的最佳方法,并且也是要通过修道来实证的。所以,从老子所言不断被科学证明的趋势看,完全可以说《老子》是潜在科学。
    唯物哲学
    一部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争论的历史。
    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理论与工具,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结果。
    唯物论的出现与发展,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必须承认,人类对于客观存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未知领域依然相当广阔。老子所说的道,就属于人类未知的领域。对于老子而言,道是可见的,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从老子所说的不断被科学发展所证实上看,老子所言不虚。在老子眼里,产生宇宙的本源——道都是物质的,那么人的思维也是物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有很多人以为老子是唯心论,这是因为他没有老子以道观道的本领,看不见道,而现代科学又没有发展到完全证实道的客观存在的程度,所以认为道是虚无缥缈的。唯物论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有理由相信,伴随着科学进步,终究会有证明老子所言是唯物的那一天!
    老子经过刻苦修道,获得与道相合之身,具有圆融的智慧,究极天地宇宙至理。修道的过程,是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的过程,是返本归根的过程。在修道过程中,必然会体会道天地宇宙至理,体会到博大精深的哲学。对老子而言,修道是源头,而哲学是支流。
    《老子》一书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九大定律:
    一、无中生有。“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一)天下之物生于有形之物,而有形之物生于无形之物。对于这一点,常常被称之为唯心主义。关于这一点,有一个观察能力的问题。老子描述的道,对于常人来说确实是看不见的,因为常人没有这个功能,但对于老子来说,他看见了道的一切,这对于老子来说是唯物主义的。因此,老子才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就是宇宙万物都与从道中来,这也是老子著名的道生论。这个道对常人而言就是无,所以说是无中生有。
    二、阴阳转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二)道产生混沌的元气,元气生出阴阳,阴阳相合生成时间,时间生成万物。“一生二”的“二”就是阴阳。阴阳,是能量与信息,能量为阴,信息为阳。这里所说的能量与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与阳,而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概念。能量与信息互相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能量与信息,形态像蝌蚪一样,进行着S形曲线的游动;能量为黑色并放着黑光,而信息为白色并放着白光。对此,太极图作了形象描述:外圆是元气,阴阳鱼相交的S曲线是阴阳运动形态,阴阳鱼中的鱼眼是阴中有阳和阳中有阴。
    三、实虚转化。“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十四)意思是说,什么叫重视大忧患好像重视自身?我之所以有大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等到我没有身体时,还有什么忧患呢?及吾无身,指的是什么?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实体全部转化为虚态,是身体虚化了而达到无身,是人与道合的结果。对于宇宙万物来说,都是由实态物质与虚态物质两部分构成的,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人来说,实态物质与虚态物质共处于人体之中,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虚态物质,包括道、元气、阴阳和时间。这些虚态物质,就存在于人体之中。按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来看,实态物质作超过光速的运动,实态物质就变成了虚态,其临界点就是光速。也就是说,虚态物质是以超光速存在着的实存体。人修道,是通过特殊方法使人体与宇宙建立起谐振的关系,人体内的道就会按照其自身的规律,使宇宙之中的虚态物质在人体内积聚,当虚态物质积聚多了之时,使人体不断地虚化,而虚态物质会在人体内道的吸引下向上一个物质层次返,最终返回到道。这,就实虚转化的基本原理。
    四、对立统一。“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二)意识是说,有与无互相转化,难与易互相形成,长与短互相显现,高与下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和谐,先与后互相连接。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先与后,论述了修道的不同状态、阶段和层次,也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哲学思想。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的普遍的规律。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互相排斥,互相联系,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五、质量互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六十四)合抱粗的大树,由细小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土筑起。登上百仞的高处,从足下第一步开始。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
    六、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是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人的修道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过程。
    七、物极必反。“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事物壮盛就会衰老,称作不合道,不合道就会早败亡。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面。
    八、归根复命。“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十六)返回于它们的本原叫作静,静,就叫回到生命的起点。从道出发,由无形物质发展变化成有形物质,并不断发展,产生了万物。这也就是从虚的实存体发展为实的实存体。之后,按照道的物极必反的规律,待到发展到了极端的时候,万物就开始消亡,又返回到虚的实存体,回归于道。这个过程就是归根,用归根后的形态特征来称呼则为静。静,这叫作复命。复命,是指返回到静的状态,这叫作回到生命的起点。怎么理解回到生命的起点呢?自然万物是由道发生发展而来的,其生命的起点就是道。自然万物在经历了它的生命历程之后,又转化为静态,转化为道,这就又回到了生成此物的初始状态,这就是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九、循环往复。“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二十五)道运行不止,运行不止至遥远,遥远至返回本原。一是运行不止。道的静,是相对于其它物质而言,道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不停运动的,运动的结果决定了万物的发展变化。二是运行遥远。道的运行,不是在常人可见时空完成的,而是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运行的。三是返回本原。它运行非常遥远,遥远到返回本原的程度,最终又返回道,形成一个又一个轮回。万物发展从无到有,在从有到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老子》,现实意义在哪里?老子说:“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十四)把握住现今的道,用它来驾驭现存事物,就能了解远古万物的起源,这就叫作道的要领。道,是洞悉宇宙万物无穷奥妙的唯一途径。把握住了现今的道,实现人与道合,就可以知道过去、现在与未来。
    正确地把握《老子》,准确地认识道,为实行道奠定基础。毋须讳言,老子是第一位向世人昭示道的圣人。老子以对世人的深切关怀,以大无畏的气魄,昭示了道这个比天还大的玄机。老子是修道大家,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达到了与道相合的境界,把握了道的本质、特征、性格、运动与规律。老子在隐居前,毫无保留地把道昭示于天下,给世人开启了认识道的大门。老子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以其圆融智慧告诉世人,道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从而打破了人格化的神的主宰地位,还道以至高无上的本来面目。
    正确地把握《老子》,了解德与道的关系,把握修道的唯一诀窍。德,是道化于物的功能。道生万物,而万物靠自己的德来蓄养。有德则道居,无德则道离。人,修道的关键在于德,德是修道的基础。有德方能得道,无德就不会得道。因此,德是修道的出发点与切入点,是修道能获得道的唯一诀窍。
    正确地把握《老子》,懂得圣人所为的导向意义,把握好修道的方向。圣人,是与道相合之人,是道通过人显现于世的途径。圣人的所作所为,给世人以启迪。源于此,老子对圣人进行全方位的详尽描述,从心到行,从性格到举止,从说到做,从形态到风貌,描述得细致入微,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生动无比的圣人的画卷。圣人的一切,为世人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对于修道者来说,具有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指导意义。
    正确地把握《老子》,明白修道的基本理论,保证修道的顺利进行。老子无论是论道还是论德,无论是对圣人的描述还是说事论理,从修道的角度来看,都是修道方面的理论,既论述了修道理论,也阐述了修道方法。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修道的基本理论,是顺利修道的保障,是得道的重要保证。可想而知,没有修道理论的指导,是难以修道的,更是难以修好道的。
    老子五千言,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包含了哲学、宇宙学、人体学、修道学、生命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气象学等等。
    老子五千言,包含着绝对真理,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去领悟。
    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我深感“道”行与之无法相比,难免有不到之处。要领悟圣人老子所宣示的大“道”,还是请您走进老子所描述的大“道”里吧!
    从辩证上看,近代科学也不是尽善尽美,其负面影响众人皆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和依赖导致的风险已经显现。考察近代科学不难发现,以功利为出发点,以人类为中心,以“我思”为价值原点。近代科学,说到底就是主体意志的开发,主体意志的展示,主体意志的实现,其形而上学基础是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但是,我们今天知道,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使人类家园呈现出破败迹象。在生命科学领域,人类目前对自然界隐藏着的决定论的规律没有足够的洞察,对生命系统的了解仅仅是皮毛,它后面所蕴含的无限复杂的关系还不为人知。这是近代数理实验型科学所遭遇的极限。
    人在地球上仅仅是一个很渺小的物种,它属于大地,属于自然。人生的使命,在于意识到这种归属。老子所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回归自然的大道。老子所言,正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的最佳方法,并且也是要通过修道来实证的。所以,从老子所言不断被科学证明的趋势看,完全可以说《老子》是潜在科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