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吴光:道家黄老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董子与儒学研究公号 吴光 参加讨论

    【按】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多,深受管理者青睐追捧。吴光教授在温州图书馆“企业国学班”与“华立集团管理学院”的讲座中论述了“道家黄老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源文如下:
    一:“道家黄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黄老学? 
    简言之:就是黄帝老子之学。 
    具体言之:所谓黄老学,就是形成于战国末、兴盛于西汉初、假托黄帝立言、阐发老子思想并综合吸收阴阳、儒、墨、名、法各家思想之善长的新道家学说。 
    形成黄老学的时代条件: 
    第一、必须在《老子》一书广为流行之后。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是春秋末与孔子同时代的道家学派奠基人,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老子其人其书都是在战国时期。本人经过详细考证认为老子即老聃,其人其书都在战国早中期。所谓“孔子问礼于老聃”之说是《庄子》贬低孔子、抬高道家地位而编造出来的故事,不足凭信。《老子》书的流行应在战国中后期; 
    第二、必须在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比较丰富、流行以后。根据本人考证,黄帝充其量只是古代口碑相传的部落联盟领袖,既无文字著作传世,也无确切遗迹可靠。黄帝之名与黄帝故事均不见于《诗经》、《尚书》、《周易》、《论语》、《孟子》等古籍。黄帝故事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其流行已在战国之末。黄帝书都是战国时期的谋士假托黄帝立言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黄帝书大多注明是“六国时”、“依托之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四篇古佚书中只有一篇《十六经》是“黄帝书”,其中所载“黄帝君臣之言”大多来自于《国语·越语》所载“范蠡之言”,有人将它视为《黄帝四经》是牵强附会。诸子百家言黄帝最多的是道家与阴阳家,尤以《庄子》居多; 
    第三、出现以黄帝为统一天下的中央大帝之象征,如《黄老帛书·十六经》称“黄帝曰:唯予一人,兼有天下”之类文字,说明黄老学应出现在战国末年大国争霸而走向统一的局势之后。 
    综上所说,我考定的黄老学形成时代是战国末期,而兴盛于西汉初年。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 
    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人文管理、制度管理、创新管理;有六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人员管理、人文管理、制度运作、经营模式、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不外乎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制度设置、利润再分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1)、科学管理:包括发展模式、品牌战略、制度建设。寻求效益最佳、利润最大化。 
    (2)、人文管理:核心理念、营销口号、人员素质、职业道德、创新思维、企业文化。 
    二:黄老学的思想主旨与特色 
    道家发展三阶段论 
    老学(老子、关尹子):老子其人其书,老子的思想:道论、无为论、自然论、辩证思维;关尹与《关尹子》。“老子贵柔,关尹贵清”。 
    新老学(庄子学、稷下学):庄子立足老学“自然无为”理论,其基本立场是排斥儒、墨、法家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吸收了儒墨之说(如《天下篇》);稷下道家以《管子》四篇为代表作,反映了道家对儒、法思想的吸收与融合,但不足以称黄老。 
    黄老学(《黄老帛书》、《鹖冠子》、《文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进一步综合吸收了先秦诸家思想而成一家之言。成为道家史上最具包容性而且与政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学派。 
    黄老学的基本特色 
    一是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司马谈《论六家要指》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即以老子道论为基础,,综合阴阳、儒、墨、名、法诸家思想精华,并非是“漫羡无所归心”的“杂家”,而是有一贯宗旨的新道家。 
    二是“适时而动,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在“无为”理论方面,老庄哲学所宣传的,是绝对的“无为”和“不争”,如《老子》强调“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一种否定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无为主义。而黄老道家则主张“顺应天时,适时而争”的积极无为主义。如《淮南子·修务训》主张“循理而举事,因事而立功”,《黄老帛书·十六经》则强调“静作得时”,认为“作争者凶,不争亦毋(无)以成功。”这也是黄老学的思想主旨。 
    三: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黄老学的智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着重运用黄老道家的如下思想智慧: 
    贵“因”思想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称赞道家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强调了“因循为用,应物变化”的思想。 
    《吕氏春秋》也很强调“贵因”思想,主张“因水之力”、“因人之心”、“因民之欲”、“因其所用”,甚至认为“因者无敌”。这与儒家“仁者无敌”(孟子)的思想显得很不相同,然而各有妙用,殊途同归,归于天下大治。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贵因”?一是要因时制宜,抓住机遇,适时而动,开拓企业新局面;二是要因地制宜,发挥地理优势,就地取材,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三是要因人之情,进行人性化管理,用人所长;四曰“因人之欲”,关心企业员工的正当利益与需要,鼓励竞争,论功行赏。 
    “待时而动” 
    黄老道家提出“无逆天道”、“毋夺民时”、“节用民力”的主张,提出“待时而动”、“适时而争”的思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策略主张,可以启发我们:一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二是要“抓住机遇求发展”,善于做市场预测,适时果断地作出经济决策;三是要树立“因时循理”的良性竞争观念,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善于运用“无为、有为”的辩证法 
    黄老道家提倡“君无为而臣有为”、“上无为而下有为”的积极无为主义,强调上下有别、各司其责。作为企业的主要领导不要向下属卖弄聪明才智,不要干预下属员工的工作方式,而应适当保持“上无为而下有为”的宽松环境,充分发挥下属的创造性智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正如《吕氏春秋·分职》所说:君主的职责是“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这是值得企业领导者参考践行的用人辩证法。 
    兼取众长与多元和谐 
    《吕氏春秋·用众》说:“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又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此,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吕氏春秋》的作者,试图取众家之长以补道家之短,造出一张学术思想上的“粹白之裘”,以像三皇五帝那样大立功名于后世。这种兼采各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的战略策略思想不仅对国家的发展战略富有启示,而且对制订企业发展战略与文化战略富有启示作用。它启示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求立于不败之地;启示我们要有兼容并蓄、多元和谐的气度与胸怀,兼取众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建功立业。
    (作者系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