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代中国为什么亟需重建文化自信?重建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10月28日上午,年届九旬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主讲《文化自信的历史纪实与时代意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担任主持,这是“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重磅活动,以下为讲坛实录第二部分: 张岂之先生满怀激情的演讲 讲座现场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想给同志们也做些介绍。在西汉时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域,即今天新疆乃至中亚地区,被称为西域。在公元前的2世纪,西域一共有二十几个小国家。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以西域为基地,威胁丝绸之路的二十多个国家,大月氏、乌孙等国。也威胁着西汉边防的安全。鉴于这种历史情况,汉武帝决定派人出使大月氏,想说服大月氏与汉朝一起夹击匈奴。派谁去啊?张骞被选中,他是今天陕西城固人,在汉王朝担任一个官,叫郎官。在汉武帝这时期还不到30岁。武帝指定他出使大月氏等国。张骞出行的时候,随从一共有100多人,13年以后回到长安,只有他和另外一个随从二人返回来,其他都不在了。张骞亲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回到长安以后,向汉武帝汇报了情况。张骞的西域之行,以13年的艰苦奋斗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西域之行,同时也使汉王朝的声威传播出去,传播到当时的西亚,一直传到欧洲。由张骞开始的这一中西的通道,后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的作用,被人们誉为“丝绸之路”。 在东汉时期被封为定远侯的班超,也曾经为中西交通的发展立下了不休的功绩,在唐代时期,海上交通也有重大的发展。从福建的泉州出发,也出现了海上的交通。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就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公开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到今年2016年的10月,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可以很清楚,这个重大的战略构想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今天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3日杭州G20峰会的开幕式上有这样一段讲话,他说:“一带一路创意旨在同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的繁荣,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个方面共同参加,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历史是这样子,是这样的。所以第二个问题,最后虽然我们在座的朋友不需要多研究丝路,新的丝绸之路也不需要,但是这个历史情况还需要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