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东周王城:谁的王城?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关于东周王城,还有一些历史问题需要厘清。如王城始建于西周还是东周?它作为都城是与东周王朝相始终还是仅存在于某一时间段内?东周王城在东周时期的使用者及其地位是怎样的?敬王是否从王城迁都成周?东周王城的营建有怎样的历史背景?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我们一一解答,才能对东周王城有系统而清晰的认识。
    东周王城出现于何时?学界尚存争议。较早关于王城地望和营建时间的记述见于《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下班固自注:“河南,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郑玄《诗·王城谱》从其说。这些文献认为王城地望在“河南县”,营建于西周初年,并认为成周是与王城同时营建的相距不远的两座城。成王居洛邑,所以称之为王城,也是西周王朝的东都;“雒阳”则是周公迁殷遗民之地,也即成周。《后汉书·郡国志》也认为“河南”就是周公营建的洛邑,但至春秋时才改称为王城。而自此以后关于王城与成周的关系就成为历史悬案,一直纠缠不清。
    应该说,成周与王城的关系、王城的地望和始建年代随着现代考古资料的丰富已基本接近历史实际。令方彝铭文同时提到“成周”和“王”,“明公朝至于成周,……用牲于王。明公归自王。”《三代吉金文存》中御正卫簋也有“自王”铭文。一些学者认为铭文“王”即王城,但更多的学者认为令方彝铭文中的“王”是某处地点或建筑;御正卫簋“王”字铭文,郭沫若先生认为指的是周王。正如有学者所言,在可信的西周文献包括金文资料中,始终不曾看到“王城”一词。根据笔者的相关研究,西周的“洛邑”和“成周”是一回事,西周时并没有所谓的“王城”,王城之名出现于春秋时期。据学者的研究,王城之名最早出现的时间在《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即前673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此后,《左传》也出现了关于王城的记载。
    目前,考古发现与王城和成周有关的城址确定有三处。其一在涧河两岸原汉河南县城一带,发现有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城址一座;其二在瀍河两岸发现有始建于西周初年的城址一座;其三在汉魏洛阳故城原汉“雒阳”县一带,发现有始建于西周晚期的城址一座。
    涧河两岸的东周城址根据考古报告其城墙的始建年代为春秋时期。《国语·周语》载:“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谷、洛斗”处即今涧河入洛河处,地近瞿家屯村一带,在此发现有春秋时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应为东周王城的宫殿区。笔者经过系统研究,认为该城不仅有郭城,也有宫城,是内城外郭的形态,而且战国中晚期在郭城南新建有一座小城;其郭城的始建年代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该城建有宫城,宫城内发现有大型的夯土建筑群,在宫城东现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坑博物馆一带发现东周王陵区,其中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院内发现的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被认为是东周开国之君周平王的墓葬;其他还有诸如春秋时期的道路、墓葬、手工业遗址等发现。与郭城建造及使用对应的还有发现于东周王城中部偏北小屯村一带的一至四号战国大墓,经研究应为西周君陵区。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涧河两岸的东周城址应为东周王城无疑。
    瀍河两岸发现的西周城址,面积约6平方公里,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存。一是大量的“殷遗民墓”和西周贵族墓地、西周平民墓地的发现,其中的北窑西周墓有学者论定为“成周八师”阵亡将士的公共墓地;二是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的西周大型铸铜遗址的发现;三是大面积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发现;四是西周大型祭祀遗址的发现;此外还有车马坑、大道等的发现。上述遗存时代集中于西周早中期,地望与《尚书·洛诰》所载周公所卜及营建的成周位置相合,从《尚书·多士》《逸周书·作雒》等文献可知,成周城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迁居殷顽民以便监控。考古与文献结合可证,这座城址即应为周公营建的成周,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城垣。该城兴盛于西周早中期,废弃于西周中晚期。
    汉魏洛阳故城原汉“雒阳”县一带的西周晚期城址,面积约4.8平方公里。与之呼应的是数量可观的西周晚期墓葬,更为重要的是闻名于世的金村东周大墓的发现,其时代从战国早期延至战国中晚期,正与敬王至慎靓王时代吻合。金村墓地学界多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东周王陵区,正与《国语·周语》韦昭解“狄泉,成周之城,周墓所在也”记载相合。据《左传·僖公二十九年》杜预注云:“狄泉,今洛阳城内大仓西南池水也。”其地望及性质比较清楚。关于其增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子朝之乱,其余党多在王城,敬王畏之,徙都成周。成周狭小,故请城之。”《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下引陆机《洛阳记》云:“洛阳城,周公所制。秦封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侯,大其城。汉魏益增修之。”考古资料显示,该城始建于西周晚期,东周时期向北增扩,秦代又向南增扩,东汉至魏晋面积更阔,正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则文献所言敬王徙都成周应为史实。该城与瀍河两岸的成周城存在一兴一废的关系,应是瀍河两岸的西周早中期成周城废弃后异地营建的新成周城,即敬王徙都之成周。
    如此,东周王城的历史沿革应该说就比较清楚了。它始建于春秋初年,即平王为“辟戎寇”东迁之洛邑,王城之名最早出现的时间在《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前673年),此后相继出现了关于王城的记载。《括地志·洛州·河南县》:“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郏鄏,周公所筑,在洛州河南县北九里苑内东北隅。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迁都成周,至赧王又居王城也。”这是东周王城作为东周国都的地位而存在。其间,敬王元年子朝自立当居于王城,敬王不得入,先居泽,后入于周,此“周”当即汉魏洛阳故城内的成周。后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奔于晋,翌年晋入敬王于周。此后至考王元年,王城记载不多。公元前440年,考王立,据《史记·周本纪》:“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惠公之后是为武公。据文献记载,西周惠公封其子于巩,号东周惠公,当此时,东西周分治。西周因其“故天子之国”而地位凸显。《史记·周本纪》又云:“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战国中晚期在郭城南新建的小城即为赧王所居。西周武公和赧王也可以说是共居王城。赧王徙居王城,实属寄居性质,当时王城仍为西周的国都。(徐昭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