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 国务院将进一步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楼盘、商场、酒店热衷起洋名,“曼哈顿”“威尼斯”到处都是,“瑞士小镇”“加州广场”“爱丁堡”“安纳溪”,让人傻傻分不清是干啥的。 与本土品牌喜好洋化刚好相反,可口可乐、奔驰都是洋品牌汉化的好例子。深究洋名走红,个中缘由,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缺乏自信的表现。 语言文字的传播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汉语文字意蕴深长,在国际文字中具有重要地位。曾经,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输入输出使一些人一度丧失自信。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汉字输入法等技术,不仅使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也屹立于国际舞台。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往往是最薄的版本 。 对民族语言的轻视和文化自信的缺失,曾一度让汉语边缘化。而今,运动员姚明的名字从“Ming Yao”变成“Yao Ming”;“Kongfu(功夫)”“Pinyin(拼音)”等已被收录于英语词典;产品、药品说明书上须配备中文说明;APEC(亚太经合组织)、PM2.5(细颗粒物)、ICU(重症监护室)等字母词有了经审定的规范中文译名……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语言文字更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汉字必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通过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节日晚会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加重视语言文字的魅力。还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分批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籍佳作。 无论是汉语的国际传播,还是传统文化的涵养传承,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基础教育、离不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经过60多年努力,我国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70%,但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交流。“十三五”期间,还需进一步落实好普通话普及攻坚工程,在农村、民族、边远地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应该清醒地看到,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是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都需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源泉。 (姚喜双 作者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