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晋商》第十七集:余音绕梁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平遥文化网 小慧辑 参加讨论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这是山西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不光是重大节日、宗教庆典、买卖开业要唱戏,甚至体面人家祝寿、嫁娶、孩子出世、老人发丧都要请一台戏以示庄重,可以说山西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这种高亢激昂的旋律渡过。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元代的文艺主流就是一种叫做元杂剧的文学剧本,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四位戏剧家中关汉卿和白朴的籍贯就是山西,不仅如此,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批戏台都集中在山西南部。为什么当时山西的戏曲演出活动会如此繁荣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峰:山西戏曲特别是在平阳、晋南发展起来也有一个历史原因,因为平阳离当时宋朝的首都开封特别近,元朝灭了宋朝以后,宋朝好多宫廷艺人流落到山西,另外在元朝的时候,山西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是相对比较安定的地方。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黄竹三:在元代山西处于北方的区域,它和河南、河北、山东形成一个演出区域,其中山西是戏曲演出的摇篮之一,我们不能排除河南等地是它产生的摇篮,但是山西是它的重要摇篮之一是无可非议的,据我前20年的调查,因为现存大量的戏曲文物在山西元代戏台就有20多座,有的已经毁了,有的还保留下来,今天保留下来的是8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位于山西南部的一座金代墓葬被挖掘出来,厚重的墓门被打开的那一刻一切疑问都有了答案。时间和空间在这些戏曲陶俑身上汇合起来,一段缺失的历史就这样被填补上了,开场的鼓板敲响了,更加盛大的演出即将开始。
    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表现元杂剧演出的壁画,从人物、场面、服装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元代的戏曲演出要比辽金时代更加华丽、气派、复杂,中国的戏曲到此时已经完全成熟。元代以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山西也逐步卸下了历史加在它身上的许多责任,操着山西口音的读书人又循规蹈矩地加入到科举、做官的社会规范之中,但戏曲却在山西民间蓬勃地发展着,此时扶植、传播、推广山西戏曲的责任相当大的一部分就由晋商承担起来,也是从那时起山西戏曲带有了明显的商人色彩和内涵。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黄竹三:每一个城市商业活动频繁城市人口增加,满足他们的娱乐需要必然戏曲繁盛,另外一个方面,商人的活动在新的地区来从事商业活动必须以乡土观念联络自己的同乡形成一个团体,这样就建立了各个地区的会馆,会馆的商人以会馆为中心来联络感情形成团结的纽带,维护他们之间的感情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家乡来的东西,家乡物品的共尝,家乡技艺的共同观赏,于是商业到了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戏曲活动必然兴盛,一个是本地戏曲的兴盛,一个是他们家乡的戏曲必然会传播到那个地方,因此说商路就是戏路。
    这处兴建于二百年前的商人俱乐部和商业办事处占地一百多亩,规模宏大,和所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群一样它是沿着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伸展开来。在这条中轴在线树立着两座最为主要的建筑物,一座是供奉着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将领关羽的大殿,另一座是一个精美的戏台。对于飘泊在外的人来说,有什么声音会比浓浓的乡音更能打动那些孤寂的心灵呢?当时戏曲不光是联络感情的纽带,有时候它甚至是处理商业纠纷的手段,在河南社旗县的这座三晋会馆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光绪年间山西商人共同制订的商业规范,而对于违反的人处罚竟然是罚戏三台。不管是犯规者还是处罚者,大家都会坐在这座戏台之下,中国人讲究面子,商人讲究和气生财,一通锣鼓、一串唱腔,批评和自责、不满和愤怒都在梆子声里烟消云散。
    这里曾经是清代山西商人的住宅,在这个院落中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戏台,一百多年前,最著名的山西梆子演员都曾在这个戏台上演出过,而由宅院主人出资组建的戏曲班社聚梨园在山西梆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聚梨园的班主是渠源淦,他出生在当时著名的商人家族。当时由大商人出资组织戏曲班社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而且成功的戏曲演出活动又可以给商人带来极大的名声,于是渠源淦出巨资从山西南部请来梆子名角并且购置了豪华的演出服装和道具,据说当时旦角用的凤冠完全由真正的珍珠装饰,而老生穿的龙袍则由金线绣成,由于他组建班社的目的完全是自娱和获得名声并不为了盈利,所以他对于演员的培养、剧目的排练不惜工本、不怕耗时做了充分的准备,聚梨园的每次演出都能起到轰动的效果。与渠源淦自组班社不同的是另一个著名的商人家族太谷县曹氏却是将当时著名的演员、著名的戏班请到家中进行汇演,三多堂汇演的时间是每年的腊月,这时许多梆子戏艺人因为班主歇业而面临衣食无着的窘境,三多堂的主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自己酷爱梆子戏,二来也可以帮助艺人们渡过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原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士星:搞一个多月,每天下午五点钟开戏一直演到晚上十点钟,当时演出的剧目也很多,而且都是专人专行当,一个行当一出戏,都是按顺序演,比如今天唱《下河东》,不管哪一路来的演员都唱《下河东》,明天唱《打金枝》,大家都唱《打金枝》,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互相比赛的局面。第一天演出,第二天大家就在一起评议看谁唱得好,哪个戏班唱得好,所以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比赛竞争,在互相竞争中就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由于山西梆子的形成得益于晋商的出钱出力,所以在演出的剧目中也就难免服从于商人的情趣。这是山西梆子历史上最著名的剧目《打金枝》,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唐代,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山西籍将领郭子仪,《打金枝》的大致情节是唐朝的皇帝为了感谢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功业将自己的女儿下嫁郭子仪的儿子,这对小夫妻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感情不和,在郭子仪寿诞之日,皇帝的女儿凭借公主的身份拒绝为郭子仪祝寿,郭子仪的儿子一怒之下打了公主,这种对皇室成员的侮辱在传统社会足以造成了严重的政治事件,但最终皇帝将这件事当作家庭纠纷轻描淡写地处理掉了。君国大事被人之常情所取代,皇权的威严,宫廷的神秘,在舞台上被温情脉脉地唱腔、台词冲刷得荡然无存。
    山西省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高晓江:戏剧的内容总是伦理性、道德性比较多,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人。因为商人他是商贾,离开家乡的那一批人他是游子、客商,远离家乡思乡,他们的情感倾向会对戏剧的内容造成一些塑造,造成一些影响。
    在戏的最后一幕《劝宫》中皇帝不像是一个帝国的主宰,而更像一个宽宏大度又有些故做胡涂的老岳父,皇后也不再有母仪天下的尊严,而是既心疼女儿又心疼女婿、唠唠叨叨的老岳母,身份高贵的公主完全被塑造成任性刁蛮的年青妻子。山西人按自己喜欢的样子重新演绎了历史,这出戏在1956年作为山西梆子的经典被摄制成电影,剧中的皇帝由山西梆子戏史上最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丁果仙扮演。
    山西省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高晓江:在山西的梆子当中和商人的关系相对紧密的是晋剧,可以说商人催发了晋剧的形成。现在的晋剧我们听起来的时候会有热耳酸心的感觉,显得较弱一些,它比较柔软的东西在四大梆子中风格最为柔软,这和商人的欣赏口味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当山西商人席卷天下的事业结束的时候他们扶植、传播、推广的梆子戏却日益成熟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留声机成为一种时髦的消费品时第一批灌制唱片的剧种中就有山西梆子,这时梆子也从晋商的大院、会馆中走出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舒展着身姿,这种从一千年前传来的声腔此时已完全脱去了读书人的斯文、精致,它演绎着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