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让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能量平衡而和谐 《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为什么现在还要去推荐它?难道这么多年没人去好好地看过这本书吗?随着社会文明发展,《论语》对我们当今的企业、市场经济有什么指导和借鉴意义呢? 易和书院院长,“国学培训”首创者,国学管理倡导者马仙蕊女士做客《总裁读书会》,为广大总裁读书会会员解读《论语》,破解国学经典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运用之道。 《论语》:儒家的经典著作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同一本书”,是中国人的《圣经》。 为什么要推荐《论语》? 在一百多年内《论语》被打倒过,扭曲过,但是真正地理解它,我们有一个断层,百年的断层。 山东的孔孟之乡,那里的人对孔家孟家的学说有感情。多年以前,孔孟学说被打倒的时候,孟子的故乡,郓城的人们偷偷把孟子的那些典籍、古迹全部都保护下来。现在还有孟庙、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母爱义仁的碑,还有当地过的母亲节,不是西方的母亲节,而是孟子的母亲过的节——圣母节,因为孟子被称为亚圣。当地的人对国学、儒学特别推崇。 山东人非常爱《论语》、爱孔孟。孔子《论语》已经不能说是一个省的,它是属于一个国家,属于整个华人,甚至它是属于全世界的。孔子学院现在很多了,孔子这种精神一直传扬到现在,包括这种文化。精神是抽象的,但文化是可以触摸到的,它一直流传至今,生生不息,是统领着华人乃至全世界很多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家园。 孔子思想的基本体系是仁、义、礼、智、信。两千五百年前已经形成这样的体系,但是我们近几百年来其实恰恰没有按它去做。没有用这个体系的东西来指导,作为正道来指导社会的文明发展,指导企业、市场经济。这是作为中国人最遗憾的,所以回过头再来看它,去学它意义更大。 五常与六学对现代人际关系的启发 儒家的五个伦常——仁、义、礼、智、信。为什么一定就是五呢?因为天人合一。天有五个时,春、夏、秋、冬,加上长夏,五个;地有五方,东、南、西、北,还有中;人呢,五个手指头,然后有五脏,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种演绎法,演绎法就是take it for granted,你跟我说五,我就相信一定是五,因为它是宇宙的一种自组织理论,一定是五。 马仙蕊在博客里面曾提到过,把《论语》看做是六学,生活之学,教育之学,修养之学,关系之学,为政之学,还有智慧之学。论语五常是演绎法,六学这是归纳法,是她个人的体会。这实际上是一种启发,在“六”当中有一个能有点儿启发就够了。 例如,什么叫关系之学呢?中国人经常讲,通情达理、世故人情,中国现代的市井的社会关系之学是毒药,是已经完全扭曲了三纲五常,或者人伦关系。就像《厚黑学》,宣扬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让人和人相处时都要藏一把,都要隐着,不要直。 实际上孔子讲过很多的直文化,比如说良师益友的友谊。益友,讲益友的时候,是友的益处,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友直、友谅、友多闻,他没把谅放在前头。友直,必须是耿直,直截了当,正直,更多的是正直。现在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原来孔子想像的那样,或者提倡的那样,经过这几千年的演化,儒家学说逐渐地代替了孔子思想,真正《论语》本真的东西。 例如人际关系,孔子的一个学生兴冲冲地问孔子:“或曰以德报怨,若何?”“你讲了这么多仁爱什么的,我觉得以德报怨挺好。” 孔子当时就问了:“何以报德?”就是你以德报怨,怎么来报这个德,以德的平方来报德?这讲不通,最后他给了一个答案: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智慧,或者说是一种正道,回归这个正道。不偏两边还是取得一个中,中庸,万变不离其中。 无论是朋友、对头还是竞争关系,错了就是错了,你得承认错。即使是竞争关系,对了就是对了,即便你们俩是死敌,他做得对,你也得承认他是对了。中国现在呢?双重标准,同样一件事情得看咱俩什么关系。咱俩关系近了,你什么都是对,你杀了人我都替你保,都说你好。咱俩关系不好,你做什么都不对。现在这种关系就是这样,应该回归孔子的思想,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论语》怎样看待企业追求利润? 国学里倡导不能见利忘义,但是做企业的企业家,都要挣钱、都要追求利润等等,是不是和《论语》倡导的思想有矛盾? 马仙蕊在研究国学时,对这个问题有很深入的思考。中国几千年本土的信仰是什么?是成仙。我们本土的信仰就是发明了道教,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一位圣人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菩提树下悟道了,但是他的信仰反而是传到了震旦之国,传到了中土发扬光大,说明我们又发展了佛教。那么第三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几千年封建社会,却选择了儒家思想来统治,儒家思想是中国文人士子血脉之中挥之不去的情怀。为什么?就是因为儒家能给我们带来现世的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谈到儒家思想,不可能回避利益的问题。 《论语》实际上是他的弟子收集的言语,他是因材施教。如果结合《易传》一同看,能看出来很鲜明的一个轨迹,有一句话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喻,比喻的喻就是明白、知晓的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他在情怀里他追求道义,那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呢,他注重利益,这个是孔夫子在《论语》里的一个表述。 再看《易传》里的《系辞传》,孔夫子写的十篇大传,给《易经》插上一个翅膀,让它不再是一个占卜算命的书,而上升为一个哲学著作。他在《易传》里说了,君子有四德,哪四德呢?大家都知道,就是开篇的“元亨利贞”。“元亨利贞”第三个就是利,他就是很公平地很公正地来跟大家讨论利益的问题。他对“元亨利贞”这个利的解释是“利者,义之和也”,他把这个利益和道义结合起来。所以说,不是不可以得到利益,但是利益要合于义,合于道义。虽然有利益,在利益的关系里,可以让道义和谐,这就是儒家思想里最深的东西,用今天的话说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共同体。You win,I win,win、win, Two win, Both win.大家都有利益的时候,这个利益是不违反道义的。 符合《论语》标准的优秀企业家? 用《论语》的思想来看待现在的一个企业家的话,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称得上优秀呢? 马仙蕊讲到《论语》里的一个典故,是他的一个弟子子贡问政。子贡是孔子比较得意的一个弟子,学问做得好,政治也不差,另外还经商。他问:老师,我有三样东西。叫足食、足兵和信,足够的粮食,用今天的话引申一下,我有足够的资金链。足够的兵,用今天的话说是人力资源。我还有我的品牌,企业信誉。那么老师,实在不得已而为之,放下一样的话放下哪样? 老师想了一下说,必须去兵,把你的兵放下。子贡又问,老师,剩下这两样,一个是企业的信誉,一个是足够的资金链,你还得放一个,(老师说)那你就把你的资金链先放下吧。在座的企业家想一想,您的企业资金链断了,它还可以持久吗?最后等于说你就剩下企业的声誉、品牌。 所以在座的嘉宾不妨想一下,想世界五百强也行,想国内的哪个企业也行,想自己的企业也行,你想一下,如果你的企业员工都遣散了,资金链都没有了,你就剩一个品牌了,我就这一个品牌,你的企业还能不能做下去,你还有没有这个底气。 比如说我是苹果,我就剩苹果的一个LOGO了。乔布斯说他办公室里贴着一个“思想者的家园”,我不做别的,我有我的思想。他吃素,信佛,他融会贯通东西方的思想。那么,我是思想者的家园,我用思想来整合这一切东西,我只有这个苹果的牌子,我可以去找制造商,我贴我这个标,我相信企业还能做下去。当然这也不能说得太满了,我是国学老师。 国学和传统文化怎样实践在企业中? 到底怎么样把国学和传统文化实践到企业当中,或者个人当中?只有让大家见到利益之后,那我们每一个人,未来才会是这个环境的创造者,也才会是真正的受益者。 马仙蕊谈到,在2008年的时候,《东方企业文化》杂志采访她,当时杂志中的LOGO就是一个太极,这边写着国学这边写着管理,也就是国学与管理的阴阳合璧。国学培训这个词是她捏出来的,后来她又捏了一个词就是国学管理。她很希望用国学的知识帮大家,创造一些价值,她们有一个课程叫五行识人,用五种能量属性,木、火、土、金、水,来识别人的优势能量和劣势能量。 她们开发这个课程的时候,初衷很明显,就是希望仁、义、礼、智、信,这五种正能量,在职场当中是五行相生的顺转关系。就是人有自己的能量,一个组织有自己的能量,企业有自己的能量,希望是五行相生的顺转关系,而不是五行相克的逆转关系。在这里她们用到了老祖宗用的天人合一,刚才说的这种自组织的理论,用这个理论帮企业做。 在北京有一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包括他的劳务部、他的派遣部和他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部,他们原来用的是西方的标准。西方的人力资源的评判标准是拿过去推到现在,也就是说你原来有一个不好的credit(信用),就一直都留着。五行相生的理论就告诉每个人他都可以提升自己,都可以改变自己,把他放到一个动态的系统里去做,向内认知自己而不是向外。 马仙蕊做国学,她不认为中国现在的问题很复杂,方方面面不是说单纯的一个制度层面就能完全解决的。整个的国学,如果说拿易医儒道禅的精华来说,它只是教你随顺,教你接受。今天的这个环境,尽管它可能都超越了我们能够接受的程度,但是只有在这个状态中修炼自己,向内去寻找内心的答案,这是马仙蕊作为一个国学老师最基本的一个态度。马仙蕊最喜欢《论语》的一个精神是要努力、要精进,但不是去改变一个外在的世界,而是改变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如果相信义德的能量一定能够胜利的话,那这个世界将由我们的正能量来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