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要学国学? 2011年02月26日 来源:半月谈 作者:胡赳赳 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抗战期间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旨在复兴国学。他认为,全部中国文化都可以统摄于“六艺”之中,这里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国学听起来唬人,使人避之犹恐不及,正如对经典的描述:大多数人想看而没有看过的书。亲近国学,概因有二:其一、今人想过和没有想过的问题,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若不去找,自取其辱;其二、白话文读着不过瘾、不解渴、琢磨头少,不像经、史、子、集,常读常新,意韵无穷,营养丰富,能量充沛。一个人的阅读根系,一定要根往下扎,不必被奇花异果吸引,要从根部去找营养。奇花异果,美则美矣,一旦追根溯源,恍然大悟,不再吃惊羡叹。找到根了,则“不受惑”。胡适当年在北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我要告诉年轻人的,就三个字,“不受惑”。 读书择其善者而从之。再追究,择其信者而从之。若不信,则不辩善恶。所以,书字头上一把刀,信。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没错。不是教你不信书,而是要“择而信之”。今人则矫枉过正,搞成了“怀疑主义”,怀疑一切。什么都不信。挑出一点小毛病,放大若干倍,唾弃之。这不是读书法。这是扔书法。真正读书种子,坏书也能看出好,好书看出知来,知书而达礼,达礼而笃行。非如此,则像俗话所说:“读书读到牛屁眼里去了”。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只是神通,是把戏。打通没打通,并不重要,打通了,也只是得些神通,此神通解决不了世间问题,也只是让别人赞叹一下而已。刀枪不入又如何?一颗子弹就把你干掉。所以,此等神通不重要。法力再大,也是一具肉身。肉身也是现世的象,此象能否“一叶而知秋,而知四季,而知八荒”,这就是学习,就是修行。 在家族中,我从来不以暴力对待弟弟们,我一强大了,他们都很尊敬我;我一强大了,长辈们也会放心,再也不耳提面命了。有时我想听他们的训诫,但他们再也不肯多指指点点了,这是我难受的地方,又要靠我一个人去摸索。最大的反抗,就是把自己搞强大了。只有弱者才造反。强者不叫造反,强者叫顺理成章。真正的强大是不需要“示强”的。 李健的歌《故乡山川》我很喜欢,他把故乡吟唱得很唯美。小镇,小环境;大城市,大环境。要是大环境不好,只得去营造一个小环境了,是谓明哲保身。孔子说:不入危邦,不居乱邦;孔子还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老祖宗把答案都告诉你了,你还在想问题?可笑。是否回小镇隐居,我喜欢一句官腔:一切视情况而定。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需要时刻绷紧一根弦,要有留点时间给自己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本职工作之外,拥有看书、写作、思考的独处时间,让人得到心灵的安宁。人每时每刻都在起念头,但我们要做到只存一念。其实,在达到“只存一念”状态时,人是特别舒坦的,进入一种单纯的忘我境界。人要保存单纯的念头,杂念妄生则后患无穷。但我们也要克服自己,因为人一刹那间会闪现很多念头,我们要从这么多念头中提取一个出来,不被其他念头所干扰,并不容易做到。佛教金刚经说“善护念”,就强调了唯一的重要性。我们要护持好自己的念头,清楚明白哪一个是自己的念头。 以前觉得人人要为我,对我有帮助的人就交往,活在一种比较急功近利的状态中,后来慢慢醒悟过来了。因果规律很强大,如果没有看到果,是因还没有到。我们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就得恶果。因果循环屡试不爽。所以说要存善念存善心,因为因果循环会展现出来。永远不要有敌人,不要有事物的对立面。一定要化解,将对立面化开。 我们以前想过的和没有想过的,前人都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现在不是没有答案,而是对答案视而不见。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把小环境营造好了,比如办公室和家里。现代人很喜欢装修,其实我们的心灵需要装修。将自己从内到外装修成一个整洁的状态,让自己随时可以容纳新鲜事物。现在很多人心里只容得下自己,心里摆满了杂物没有打扫干净,更别提装修了。(文:胡赳赳) 文章评论: 提及国学,想之礼义廉耻。国学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已淡忘,在这个淡漠的社会之中我们该是要洗涤心灵的,而国学之中能给予我们的就是古人的那些最淳朴的东西。这是我们已经在这个烦躁不安的社会中失去的东西了。国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想上的东西,更是精神上的满足。――杨文 既然那么多的人知道这个社会充满了烦躁不安的情绪,为什么就不知道从自己做起呢?认识自己真的很困难啊!――麦爽 越浮躁,越应该学学古人。――小王 记得大一刚开学学校给每个新生限定的征文标题就叫“国学”,当时抓耳挠腮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确实不知道国学应该谈什么。而后院里的毕教授给大家开了堂关于国学的讲座,所到学生寥寥无几。现代人对于国学的淡漠恐怕也不是能通过硬抓和强迫才能使之提得起兴趣的,至于为什么学国学,如今惨淡的价值观和社会人普遍存在的世界观早已把老祖宗留下的的东西抛到脑后,国学,也是时候该提起了。――胡倩 前几年中大成立了博雅学院,这个学院没有当前热门的经济、管理专业,学院学生学的知识也并不是专向某一个方向,学生四年不分专业,学生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我想博雅学院应该是全国最重视国学的学院并且教授的学生国学熟悉程度最高的,看似国学的实用性并不如其他学科,“钱”途貌似也远远不及金融类专业,但是我们国家不缺少亿万富翁,缺少的是那些智慧、道德都十分高,肯专注于研究学问的学问家,我们现在的教育过于浮躁,能不能赚大钱成为衡量一个学科的价值唯一标准,实在可悲。――高欣婷 国学如同中医,所对立的并不是西学,而是“现代文明”,正如中医对立的不是西医,而是“现代医学”。西医也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如“放血”一法。国学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我的个人体会,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扩宽知识面,起码能够增加谈资;二,古代文明特别是古代星相学占卜学和医学,有很多可以直接拿来用到生活中。 三,培养生活情趣,因为国学是古代士族建立起来的,这种贵族文化较之现在流行的草根文明,更加关注生活本身的闲情逸致;四,形成世界观,国学的哲学底子很深,我的观点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哲学上能够超越中国。比如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000多年前先贤对于宇宙和人类的认知,已经登峰造极了,现在都没有这么好的书可看。五,国学大部分都是历史,了解历史就是了解人性,预知未来,端正当下的心态,对很多的所谓不公正能够看得更开,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六,更加精通汉语言。――马超 国学是遥远的昨天的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奇花。而今,土壤上的作物换了一季又一季,此时的土早已与彼时不同。把遥远的那朵奇花移植过来,是否能活呢?现在国学貌似兴盛,其实生命力很微弱。另外,书而为今,若不能在实践中践行,读来何用?在国学中刚刚读完礼义廉耻,再去投机钻营,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怀念,可以研究,但大可不必把过去当成如今的良药。时间会是最后的解药,那是因为时间封存一切,而后,一切都会变得如尘埃一般微不足道。我们的国学亦如是。在如今,我们想要解救自己的灵魂,不是要向过去去寻找,而是来如今寻找,是看着自己的心,而不是给自己满负的大脑填充进些新的负担。如今的灵魂,生活在现世,即使有千年前的良药,估计也是药效未知呀。何况国学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时代,解救过任何一个人。我们极度推崇的国学,反而处处显示着它的局限性。――龙在天 国学是我们的财富,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任何一个其他民族无法比及的;我们时常感慨于古人的灵感与智商,惊叹于他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长河落日圆”每每提及国学,我都会想起这句诗,极其平常的词语,给出了一个奇迹,无法用其他词语形容的场景,无法超越。守护我们的宝贝并发扬。――李斐 国学,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对几千年来自己与生存环境交流的感悟总结,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的反思和顿悟,拥有了她就拥有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资本!我们的先人靠他生存和开拓进取,今人更应该继承!――聂洋洲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们,当向“西方学习”已经无法证明自己“时尚”的时候,很多人当然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学了,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李特 学了国学容易发现古人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把所有的人生道理都做绝了,后辈只要照着做基本就不会出什么差错了,那些精华或糟粕在各种变换的环境中都能找到适用的地方,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国学的原因吧。但是一味遵从书本容易使人丧失创造能力,看国学的时候能把书当书读而不是信条来读,可能就不会跳进古人的禁锢中了吧。――杨弼麟 一国之学,传之于世,警醒世人。我们哀叹文明传承的流失,又在有意识的选择中刻意荒芜了国学学问的挖掘。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国学不过是个噱头,不知是在娱乐观众,还是在愚乐大众。单凭几个学者随口高呼几句重视不过是在国学这棵参天古木上挂上几缕嫩绿妆点妆点,不施肥,不除草,不过是渐成枯木一株。――曹文婷 国学或许是当代中国人在找不到信仰的迷茫中抓住的一把竹简。其实不论是今人书还是古人书,洋人书还是华人书,读书讲究的是方法。尽管古人可能已经在书中将许多话都说了,但如果你有心将它们对立地摆起来,那也是相当精彩的辩论――尽信书不如无书便是一例。读自己的书,让别人说去吧。当代人学的“国学”究竟是真国学,还只是寂寞?――夏阳 现代人多少有些迷茫,缺少信仰或者是正在寻找信仰。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找寻信仰者不是在怀古思今,就是“西学东渐”,西方的耶稣基督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表面信仰,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从传统文化里找到归宿。加上国家也开始重视儒学,发掘儒家思想的精髓,因而人们去粗取精,吸纳精华。――贝拉 在经济与社会都处于转型期,中国人或出于自信而扬我中华传统,或出于现实迷茫而回归历史寻找答案,当然更多是亦步亦趋甘做狂热人群的一份子。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一过热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对“国学热”要有冷思考。我们浮躁地功利性地读,或是形式上地崇拜,都不太可取。学问还是需要静下心来循规蹈矩地做,书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来读。――笔笔的笔 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和自然界真理的探索仍然没有改变。阅读,哪管什么国学或传统、古今或中外,在一个片刻间营造的世界里,忘掉自我或直视自己,当掩卷回首,才觉那片蓦然灯火已变阑珊为灿烂。――李展蓝 首先让我怀疑的是,“国学”是否真的热?所谓的“国学热”,我看是商家为了盈利制造出来的虚假繁荣。背后真正热的还是对利益的追逐。看看人们对金钱、房子、美女、权力、美食、衣服、包包、汽车、移民等等事情的热切追求,你就会发现国学其实一点都不热。而且我也认为国学根本没有热起来的必要。现在是一个迷茫的时代,仅仅靠读几本古书是不足以找到生活的答案的。再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逻辑,而严密的逻辑思维正是看清这个复杂世界的必需品。与其学国学,还不如读读西方的经典著作。文化为什么要分国界?――王俊岭 国学是很好的东西,宝贵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深入地理解,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熟知本土文化,这并不是过分的要求。――春之子 在下想请教各位先贤:什么是中国的国学!大家讨论时,先考虑一下!为什么是国学?…… 个人认为,现在所提的“国学”似乎又是有别于其它国家的“学问”,是吧!我们的国学是不错,但当我们对自己国学沾沾自喜时,我们是不是也在贬低其他国家的自尊啊!尤其是我们几乎是最不被自己国家文化当回事的“少数家”。其实,最平凡地讲,中国的国学较多的是我们先祖通过各种方法为我们踏出的人生路,是从心理上使我们健全(不管是统治与被统治);而西方不管是环境还是生活条件,总较我们差些(当然指的是以前……)所以生理上偏重些。总的来说呢,当西方人夸奖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国家时,正是汗颜啊!――国学对我们来说只是“智慧的启迪”(每想起这点,心里总是笑着泛起西方的童话故事,智力那叫一个……,要知道中国儿童那时候可是准大人了,虽然现在我们相反)……――李晓燕 联系之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人应该反思,如何构建起能够诞生大师级人才的土壤。现在,国学在一些中国人的眼中是繁琐的、难懂的和无足重轻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对于国学,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之精华,学以致用,搞清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但那种“还不会爬就想走的想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要精通国学,学以致用,将国学精粹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再者,要坚持内外双修,求真务实,只有这样,我们的气质和修养就自然能够得以彰显。――刘鹏飞 国学这个在如今沦为了茶余饭后的牙祭,其原因在于有的国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珍惜,认为如今的社会经济飞速,国学好像就是那让自己落伍的病毒,其实国学才能真正的让你装备自己。学国学、品其气、善其身,做真正的“儒商”。――刘文亮 中国古代还是有逻辑学的(墨家,虽然粗糙,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不能说精致)但都算不上大学问。中国人对道德的体悟是登峰造极的,而究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世界所加的行动都源于道德。――潘宇峰 为了让心灵重获宁静。――西铭 做回老人家,让我们的心灵返古归真。――施先生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古代饿死最多的是“读书人”还是其它?怎么我潜意识总是觉得读书人饿死的多啊! 农民尚且团结和睦,读书人也不乏富贾啊。――李晓燕 可以扬弃地学国学,不可盲目地信古。二千年前的孟子就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与时俱进,正确对待老祖宗。――栗彦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