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龙(公元1810年-1871年),经名托必尔亭俩,道号赛义德·束赫达伊(殉道者的领袖),回族,祖籍宁夏灵州(今灵武),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学派第五代教主。他在西北回民和当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是一位德高望重、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据悉,马化龙一家是虔诚的“办道”者,他的祖父和父亲分别是哲赫忍耶学派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教主。祖父马达天,是马明心的学生,被害于发配去黑龙江的途中,葬于船厂,人称船厂太爷。父亲马以德,著名阿訇。马化龙幼年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曾在伏羌南关马二阿訇(又称关里爷)和山东金阿訇门下攻读阿拉伯文,及长“穿衣”成为阿訇后,和弟弟务农经商,生活开始富裕,便捐了一个千总武职。 1849年马化龙继任哲派第五代教主时,清廷正面临着列强侵侮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无暇顾及哲赫忍耶派的宗教活动。马化龙借此机会,即以伏羌关里爷、金积滩里爷、徐州张三爷和牛木头太爷等四大阿訇为助手,开始振兴哲赫忍耶。所以,仅十数年,就“富甲一乡”。 1862年春,陕西爆发了大规模回民自卫抗清斗争,马化龙受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影响,于同治元年发动了著名的宁、灵反清起义。他以“总理宁郡两河等处地方军机大总戎”之名,坐镇金积,指挥宁、灵、平、固、秦、伏等义军,左右西宁、狄河、肃州及陕回各路反清大军,一时战火燎原,攻城陷堡,杀官抗清,致“甘境之靖者盖十无二三”。同治八年,清廷命左宗棠集全部兵力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以马化龙为首领的灵州回民与陕西部分起义回民联合起来,逐堡逐寨拼死抵抗,击毙了清军将领刘松山,给清军以沉重打击。同治九年底,由于粮尽援绝,马化龙以“若天下不肯灭绝回教,情愿悔罪投诚,只求贷其一死,使甘回得以复业,陕回得以还乡”的心愿而受缚。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马化龙父子、亲属及反清首领1800余人先后惨遭杀害。 这次反清斗争,虽然因教派门宦不同,各据一方,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领导核心,被清军各个击溃,终于导致失败,但他以死拯救教民之心,永远留在众多穆斯林的心灵深处。 马化龙在宁夏回民自卫抗清斗争中,作为这一斗争的组织者、领导者,他的功劳是主要的。在整个自卫抗清斗争期间,马化龙采取了“安揖地方,保卫汉民”的和睦相处的政策。在战乱时,马化龙仍重视农事,多次捐银兴修水利,并亲赴塘渠监修,受到回汉人民好评。更多地域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中国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