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和道家柔弱、退让相对立的刚健、日新的哲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老子以前,中国古代就有一部书,叫《易经》。《易经》是部占 卜书,它包括卦、卦辞和爻辞。它用一、一两种符号,或三个或六个组成一组,叫做卦。最初有八卦,后来发展为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名和卦辞,每卦又分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每爻各有爻辞。根据卦的形状,来判定占 卜的吉凶。起初,人们思想比较简单,大约只要知道是吉是凶、事情该办不该办就行了。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人们的思想日益进步,于是就要问个为什么?甚至要问怎么办才好?这就要求对占卜的结果说出一番道理。这个道理虽然被认为是神的意思,但实际上它并不会从天下掉下来,而只能取之于人们的生活经验。科学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都日益深刻,这些认识就会被用来作为解说占卜结果的材料。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占卜结果所表示的,主要是一种道理,神的意志退到第二位了。
    把解释占卜结果的那些道理集中起来,解释和说明《易经》,编成书,就是《易传》。《易传》和《易经》,统称《周易》。
    《易传》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后期,就是从庄子到韩非这一段时期。共有10篇,后人称为《十翼》或《十大传》。《易传》说,易,讲的是道。道有天道、地道和人道。《易经》把它们全都包括了。我们看到,《易传》的作者们和道家人物一样,也完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他们把原来供占卜用的神学书,说成是讲道的哲学书。
    道是什么?老子、庄子讲了一辈子道,但始终没有清楚说明道是什么?他们甚至认为,能说清楚的反而不是道。但《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道,就是“一阴一阳”。
    “一阴一阳”是什么意思?古人有许多解说,现在有许多人也比之于“对立统一”。这种解说是否恰当? 有兴趣的可以继续研究。但从《易传》本身来看,里面只是讲了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春夏过去就是秋冬,由此还可推想到月亮有盈有亏,万物有生有死,国家有兴亡,人生有祸福,生物有雌雄,物体有刚柔。自然,上下、高低、大小、善恶、美丑、黑白、是非、彼此……都算在内。它们对立着,并且互相替代着,“一阴一阳”,大约就是对这些现象的概括。《易传》认为,“一阴一阳”之道是无所不包的,因而无论是天、地、人,都遵守着这个最普遍的法则。
    对立双方互相替代,事物就发生变化;或者说,变化就是对立双方的互相替代。你看,黑夜成了白天,好的成了坏的;寒冬代替了酷暑,混乱代替了安定;荒地上长出了小草,小草又结出了果实;小孩生出来了,后来成了大人,大人成了老人,老人又要死亡。这不都是变化吗?不都是一个代替一个吗?
    代替、变化的结果,总是旧的死亡,新的生出。《易传》认为,这是天地最重要的功能,叫作“天地之大德曰生”。事物不断地生出,世界的面貌就不断更新,叫作“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在老子看来,万物都要归根复命,复归于静,其实也就是都要死亡,所以他要切实地坚持清静。在庄子看来,万物在不断流转,像个不停运转的圆环。而圆环自身却并不改变,因而也是个静止状态。所以庄子主张人们处于圆环中央,而不随万物流转,这样就抓住了道的枢机,其实也是一个守静。但在《易传》作者的眼里,世界乃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白天黑夜不停地交替,春夏秋冬的不断轮换,是由于天的不断运行。天的运行一刻也不停止,人应该效法天道,自强不息,这叫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传》认为,伟大人物,应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也就是说,具有和天地一样的品质,像日月一样地放出光明。天的性质,是乾,是阳。阳的性质,是刚,是运动。和天的性质一样,就是刚健,自强,而不是作一个弱者。地的性质,是坤,是阴。阴的性质,是柔,是静止。和地的性质一样,就是柔顺,就是博厚。《易传》不排斥柔,但《易传》说的柔不是柔弱,而是柔顺。顺,是顺从乾阳,顺从刚健。因此,柔顺的品质,是刚健的补充,是刚健的附属。和柔顺相伴的,是博厚,是包容一切,承载一切。不像老子要以柔弱胜刚强,并且仅仅停止于柔弱。在老子看来,刚强之后就是灭亡,因而刚强也就意味着灭亡。在《易传》看来,刚强正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易传》的哲学表明,和崇尚柔弱、退让的道家哲学相反,当时还有一种主张刚健、进取,赞成不断更新的哲学存在着。
    老庄主张无所作为,甚至听其自然、安于命运,但《易传》把人和天地并列起来,认为人可以辅助天地,去完成那所要发生的事情。虽然《易传》所说的人主要是圣人,但老庄的圣人却是无所作为、安于命运的典范。
    《易传》哲学还表明,中国古人不仅强烈地要求认识人道,而且强烈地要求认识天道。天道是自然界的规律,要认识它,就必须发展自然科学。天道又是人道的榜样,因而它实际上是中国哲学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