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时,小儿麻痹症夺去了陈翠冰像健全人一样行走的能力,但没有动摇她自强不息的心。她坚信自己可以用双手改变命运,用雕刻表现理想,用艺术创造人生价值。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全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我用剪纸去表现心中理想,已是生活中最大的富足。 陈翠冰今年54岁了,靠一双巧手,成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一个出行不便的残障人士蜕变成剪纸手艺人,剪纸作品曾入选上海世博会、亚运城运动员村进行展示。 陈翠冰一岁遭遇一场大病,让她从此落下小儿麻痹后遗症,走起路来总不太方便。由于左脚行动不便,她腿上还留着四次手术后的刀疤。单腿走路的陈翠冰在锻炼时脚使不上力,但她依然坚持每天进行腿部和手部力量训练。 骑自行车、游泳,每天早上7时许起床,骑着单车到游泳场,哪怕过年期间气温只有7℃,也依旧保持冬泳的习惯。 虽然活动范围有限,但创作却带来了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尝试在电脑上学绘画。2001年,她为了帮补家计尝试创作,最初是用香皂雕玫瑰花,“先用的胡萝卜做试验品,熟练之后才在香皂上雕刻。”她为作品取名为“思乡花”。这些香皂玫瑰在一些活动现场被年轻人追捧,后生仔喜欢买来送给女朋友。 “我接受命运,也敢于和命运抗争。”在她的一副大型作品中,八个残障人士或赛跑或打球,还有热情的舞者,这幅《命运》是陈翠冰最早期的作品,表现了尽情享受运动和舞蹈的残障人士,陈翠冰在作品中倾注的激情也是她本人的人生态度。 因为自身经历,她创作了许多残障人士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残障人士的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她还在荔湾区供疗站照顾着30多个心智障碍人士,教他们唱歌、画画、剪纸、做手工。每当她来到工疗站时,大家都会迎上去叫她一声“冰姐”。 白鹅潭风情酒吧街、芳村花墟跃然纸上 “拿起了剪刀,我就可以剪出心中所想,我总是告诉学生创作要有故事性,要体现文化底蕴。”陈翠冰用巧手剪出了广州的风土人情,她住在芳村,让芳村白鹅潭风情酒吧街、芳村花墟等跃然纸上。陈翠冰认为剪纸需要天分,也更需要恒心,一般人很难有耐心坚持,能长时间静坐的残障人士反而拥有学习优势。 2010年陈翠冰的艺术人生再次飞跃,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手艺人现场展演,同年她代表手艺人为亚残运团长大会现场表演各种体育项目剪纸。并在荔湾区开班授课,将手艺传授给身边的残疾朋友。陈翠冰说:“我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2012年3月起,广州市文化馆邀请她给广大市民上课,5年中她持续开剪纸和丝网花艺术培训班多期,为400多名市民授课,这些学生中有部分也将剪纸发展成一技之长,成为剪纸手艺人。 探索剪纸艺术的更多表现方式 陈翠冰告诉记者:“一幅小作品要伏案2天才能完成,每天至少创作8个小时。”虽然常年在轮椅上行动不便,她的创作热情却没有被磨灭。最新作品《轮椅太极》用十二把大小不一的纸伞上呈现,每一把纸伞上都有坐轮椅的人在打太极,组成太极二十四式,别具一格。十二把伞上还映衬着十二个月份的主题花剪纸,彰显花城的活力。 另一幅名为《缤纷文艺 筑梦花城》的大型剪纸,是陈翠冰和8名学生合力创作了2个月之久的作品,融合了粤剧、书法、武术等多种非遗项目,用来庆贺广州市文化馆建馆60周年,“我和学生们一起构思反复修改了3次。” 陈翠冰和学生们仍在探索剪纸艺术的更多表现方式,《百蝶剪纸》用月历纸、杂志纸做成,蝴蝶的花纹取材于真实蝴蝶品种,用彩色方式呈现。还有的作品会采用反光纸,创作上将人脸模糊化,展现抽象创作。 学艺:家人鼓励成就独特手艺 孙开福今年60岁,1982年进入江西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学习。2006年,孙开福迷上了蛋雕,从此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清晨四五时起床,就开始忙碌着构思绘图。 就算难得出去旅游一趟,他的心思还是离不开蛋,不是四处寻蛋,就是去寻当地的蛋雕大师交流。“从事蛋雕的人很少,一开始时我也无从拜师,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他说,蛋壳是非常脆弱的,镂空时特别需要掌握蛋壳的受力点,如果先把受力的部分先镂空了,后面不受力的部分会一动就碎。 初学时,10个蛋壳有一个成功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他已经掌握了蛋雕的技艺,脆弱的蛋壳在他手中“坚如磐石”,捣弄起来得心应手。 “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放弃工作去‘捣蛋’,让人觉得挺可笑的。”孙开福自己也笑了起来,但是话语里却透露出一股执着和认真劲儿:“我觉得人生在世,物质上能衣食无忧便已足够,等到退休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太晚了。” 孙开福说,虽然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为自己安排了比上班更辛苦、常人更难以忍受的作息,让家人又是好气又是心疼。潜心研究两三年后,他已被认为是中国南派蛋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