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作笔,葫芦为纸,52岁的栾清明在葫芦上作画10年;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栾伟平也喜欢上了捏泥人。“民间艺术的传承,急需得到政府部门的扶持。”栾清明焦急地说,要不然,很多技艺都要失传了。 一见钟情“葫芦画”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惟妙惟肖,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东屏中心小学的栾清明除了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民间艺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却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 据栾清明介绍,1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葫芦画”便一见钟情。他暗下决心,今后也要在葫芦上做文章。他回家后取出葫芦种子,种在自家小院里,经过他的精心照顾,葫芦秧上长出了多个半米高的大葫芦,从此他就效仿着制作起了葫芦手工艺品。 虽然用烙铁在葫芦上画画,更有立体感,可烙铁作画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烙铁稍稍停顿,就是一个黑疤,要特别小心。”栾清明说,烙铁画不可以涂改,必须一“烙”落实,不仅要控制烙铁的火候,还要控制下“笔”的轻重,半点都马虎不得。 经过多年摸索,栾清明的葫芦画技艺已经炉火纯青,推向市场后很受欢迎。 子承父业,也成了民间艺人 今年20多岁的栾伟平长相清秀,由于儿时医疗失误,他的听力有些障碍,但戴上助听器可以与人正常交流。 “受我的影响,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在苏州画过动画,在同班同学中是画得最好的。”说起儿子,栾清明有一丝自豪。“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受到网络的影响,都坐不住。而他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创作自己喜爱的面塑作品。” 栾伟平从去年开始捏面塑。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除了老一辈艺人的十二生肖外,古代英雄人物、神话故事、卡通动漫等。只要有图片,他就能做出来。简单的2至3分钟,就可以捏出来,复杂的人像时间稍微长一点。 “现在喜欢面塑的人群很多,孩子们喜欢光头强、喜羊羊等造型,而中老年人则偏爱一些老古董。”栾伟平表示。 栾清明说,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高大上”的东西,要想靠它谋生,有的时候不太现实。让他想不到的是,儿子栾伟平也走上了这条道路。 说起销路及未来,栾清明表示:“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生意要好一点,而平时则比较清淡。葫芦画、捏面塑等都承载了传统文化因素,要想很好地传承下去,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