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晒”传统手工艺 那莲村民比手巧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南宁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观七仙女撒花祈福,赏独特的“点米画”和五花八门的民间手工艺品,看壮族八音、骑顶马等民俗节目巡演,听民间歌王歌后古戏台对唱山歌……8月19日,邕宁区蒲庙镇孟连村那莲街传统民间节庆“赛巧节”如约而至,不仅举办了民间意味深厚的祭拜仪式和各种民俗表演,家家户户门口还摆出“花台”,展示当地妇女自制的水果、五谷杂粮和刺绣等材料制作的手工艺术品,琳琅满目令人惊叹。
    七夕节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但七夕传统流传到邕宁区蒲庙镇孟连村那莲街,与当地地域文化和民俗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赛巧节”。一年一度的“赛巧节”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与。此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家特地前来考察。
    现场直击:
    摆“花台”赛巧手
    上午10时,那莲街的村道小巷开始热闹起来,龙狮开路,后面紧跟盛装打扮的“七仙女”、出游花王、骑龙童子,伴着八音队的唢呐声、锣鼓声,吸引了大批居民、行人,不少人更是一路跟随这支民俗节目的巡展队伍,用手机、相机留下了精彩的画面。
    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各家各户门口的“花台”。五颜六色的“花台”装饰得非常漂亮,各种时令水果如哈密瓜、水蜜桃、山竹、火龙果、龙眼、葡萄等应有尽有,其间还夹杂有嫩绿的秧苗,以及用染了红、黄、绿等鲜艳颜色的小黄米砌成的楹联、吉祥图画,用新鲜柚子肉制作的毛茸茸的小狮子等。
    76岁的杨燕珍和70岁的杨桂珍老两姐妹早早就在家门前摆好自己做的手工艺术品,神态各异的孔雀、耕牛、天鹅,精巧细致的绣鞋、花草,让人惊叹不已。老两姐妹说,这些东西全是用水果、大米之类的材料,白手雕刻、刺绣而成。杨燕珍从15岁开始就学习制作手工艺术品的手艺,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50多年。她说,这门手艺不能在她的手里失传,要在有生之年好好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后辈。如今最小的孙女陈宁嘉欣已经得到杨燕珍的“真传”,虽然长年在外地求学,但是今年的“赛巧节”,陈宁嘉欣也抽空做了一件“福在眼前”的艺术品参赛。
    传承人:
    希望“赛巧节”被更多人了解
    “赛巧节”源自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仙女都到那莲老街八尺江畔的白石潭沐浴,挑选“巧女”的传说。美丽的传说亘古不变,那莲街的女人们世代相传制作手工艺品。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这里的女人依然能用纤纤素手,编织出精致的日子。
    2014年,“赛巧节”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此,“赛巧节”第五代传承人曹文碧深感欣慰。曹文碧还表示,做手工艺品的传统与那莲街的地理位置有关,那莲是个古老的圩镇,同时也是古代盐运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做手工艺品售卖。
    “点米画”是“赛巧节”重点展示的手工艺品,也是当地的特色,每逢“七夕节”才制作,专门用来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画作多以男耕女织和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为题材。“要把供品变成艺术品,最难的就是点米成画。”曹文碧介绍道,点米成画的原料主要有芝麻、绿豆、黑米、小黄米等,做成画后不易保存,改良的关键还是制作工序。由于“点米画”产品均为纯手工制作,想要形成规模还有一定困难。
    为了把家乡文化发扬光大,曹文碧还成立那莲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都踊跃参与做好赛巧节的各项准备活动,定期把村里的其他民俗活动推广出去。曹文碧希望“赛巧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点米画”能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
    专家点评:
    传承弘扬民间节庆和手工艺
    中国民协副主席叶舒宪、韦苏文,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周燕屏等观看了祭拜仪式后,穿梭在老街欣赏各家的手工艺品,当看到“点米画”时,他们惊叹连连。
    叶舒宪认为,古老的七夕节文化在那莲得到很好的延续,“单看戏台子就知道,这里的古戏台正对着神庙。因为在中国民间文化意识中,戏是演给神看的。在这里,戏台、神庙、大树在同一个空间里融合,这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课堂。同时,南方和北方的‘乞巧节’文化差异很大,北方叫‘女儿节’,普遍是针线活表演,而在这里演变成手工艺表演,令人眼睛一亮”。
    周燕屏表示,每年都有广西壮族民间民俗表演活动参加中国民协的比赛,因此她对壮族节庆有所了解,但亲身体验“赛巧节”还是第一次,“我去过很多中国‘乞巧节文化之乡’,觉得这里的‘赛巧节’独具特色,一是有纯民间的手工艺比赛,二是群众参与性很强。广西壮族的民俗活动确实丰富多彩,令人感动”。
    韦苏文告诉记者,全国这样的赛巧活动不多,邕宁那莲街能继承传统令人惊喜、意外。用米染色绘制各种图案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趣味的审美观念;瓜果塑造动物、人物的形状惟妙惟肖,“我只能感叹民间创造力之伟大。虽然‘赛巧节’在边缘地区不为更多人所知,但他们通过过节的形式传承民俗礼仪值得推崇。中国民协、广西民协以及南宁民协等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做好‘赛巧节’保护和开发工作,使‘点米画’、瓜果的造型艺术得到完好的弘扬、发展;做好‘赛巧节’传承人以及手工艺传承人评选工作,让民间节庆和民间工艺得到世代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