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本土传统红木雕刻后继乏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红木雕刻,苏州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雕刻艺术,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
    
    ▲手工雕刻师傅日薪普遍在200-500元之间,但干了一辈子的师傅们不愿意让子女再走这条路。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山红木家具企业的手工雕刻师傅基本是外地人,以浙江东阳的师傅为多数。
    尽管古典红木家具市场行情持续升温,但一凿一铲鬼斧神工的传统雕刻工艺却正在遭遇后继乏人的尴尬。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制造基地沙溪镇和大涌镇,在明清时代已展现其雕刻工艺之独特,形成别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红木雕刻艺术风格。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传统工艺的本土传承人却寥寥。年轻一代面对传统,既静不下心来,又吃不了“至少三五年才能出师”的学艺之苦。
    据记者采访了解,中山红木家具企业现在普遍是从外省招聘雕刻师傅,尤其以浙江东阳的师傅居多。可是即便这些日薪达到200-500元的外省手工艺人,也不愿意让子女“接班”,传承问题同样突出。在机器雕刻已成常态的当下,从业者们依然认为,机雕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和对人工的依赖,但是无法达到手工雕刻的人文美感,传统工艺传承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本土传统雕刻传承人寥寥
    筇在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工厂的二楼,李仲良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他是这里的厂长。去年李仲良被评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也是中山年龄最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筇
    1988年,李仲良初中毕业。据他说,当时的大涌红木产业刚刚兴起,一些小老板买来木材制作成古典红木家具拿到周边市场去卖。从梅州、广西、福建、浙江来的木匠和雕刻师傅集聚大涌,在竹子和松木皮搭成的厂棚里干活。
    “吃住都在松木皮棚子里,一层隔板,上面当宿舍,下面就是工作间。粉尘大,被子上都是灰尘,工作条件很苦。”李仲良回忆,那时候的工厂设备简陋,也就是小作坊。除了有少量的电刨、电钻、电锯外,其他工具都相当传统。
    就是这样工作条件艰苦的家具作坊,当时成了李仲良这些本土年轻人谋生的出路。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告别学校进入工厂当学徒。和李仲良一起进工厂的同学有4个。因为是舅舅的工厂,跟着舅舅学艺,李仲良得到照顾,每月可以领到10元工钱,而他的同学只有基本生活费。带他们的师傅每月有1000元左右,当时算高薪。
    李仲良说:“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师傅叫我们搬搬抬抬,然后才是学基本功。不觉得麻烦和辛苦,那时候人们的观念是,学一门手艺可以养家或者自己创业。”
    隆都红木传统文化滋养了几代人。自清代中期开始,隆都民间工匠便已由分散式的穿街走巷,发展成专业化经营。据记载,清末民初,大涌有一家“财记”雕刻社很出名,所生产的锄头、风柜等农用家具在当地盛行。在工艺方面,清代安堂所建的北极殿中的盘龙木雕、菩提吊屏,明代始建、清代改建的林氏宗祠中的人物故事浮雕台梁等雕刻艺术,都代表了清代以来大涌木雕艺术水准。此后大涌的侨胞将海外原材料和雕刻工艺带回家乡,又推动了大涌红木雕刻工艺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
    不过传承到了李仲良这一代,似乎受到了工业高速发展的影响。
    李仲良后来也成了师傅,带过几个徒弟。但他在1993年转为做企业管理。1997年受红古轩创始人吴赤宇的邀请,进入红古轩担任高管。他的几个徒弟不是自己创业办厂,就是和他一样走上企业高管职位。
    而大涌本土80、90后年轻一代,在蓬勃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下,基本也没有了静下心来花几年时间学手工雕刻的耐心和兴趣,学习机器雕刻进车间都需要引导和鼓励。在大涌红木家具产业最早的发源地南文社区,每年都有针对年轻人开办的机器雕刻培训班。
    ■“东阳师傅”相继回乡就业
    筇年轻的工匠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显得相对稀少。在红古轩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85后的小伙子边干活边随着音乐轻轻摇摆身体,放在他工作台面的手机播放着节奏欢快的流行歌曲,在空旷而嘈杂的车间里,为他营造一点小乐趣。筇
    据李仲良介绍,红古轩的雕刻工全部是外地人,只有少数的木工是本地人。一些年轻人还很难称得上是雕刻师傅,他们多数承担工艺相对简单的流程。这基本是中山红木家具企业的普遍状况。
    在合兴家具公司,记者见到了雕刻主管吕晓燕。她带领着10多位来自浙江东阳的雕刻师傅为合兴家具效力。她和李仲良的经历相似,也是初中毕业后为谋生当了红木雕刻学徒,不同的是,她和她的同乡凭借东阳历史悠久的雕刻工艺,成为国内各地红木家具企业挖掘的人才。
    吕晓燕的舅舅在合兴干了18年。她1999 年来到大涌跟着舅舅干活。“当时合兴有四五十个雕刻师傅都不止。2008年以后减少至十六七个。机器代替了一部分人工。”
    据她说,合兴对于工艺的要求很严格,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造型,机器做出来后,一定要用手工再修整几遍。合兴是中山红木家具龙头企业之一,以手工高端红木家具为主打,所以还保持着一定数量的雕刻师傅,那些小规模的家具厂根本就没有手工师傅了,主要是养不起。
    吕晓燕在合兴工作了14年,2006年她的舅舅准备退休,就推荐她接任雕刻主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招聘和管理好雕刻师傅队伍是她的主要工作。上周,她给现有的雕刻师傅们人手一张意见征集表,快到年底了,她需要提前了解师傅们的去留和其他要求。
    “这几年很多东阳师傅都回乡去了,招到合适的人实在不容易。两三年前,家乡企业给出的工资还只有2800-3000元之间,但这两年日薪涨到了200-500元。”她告诉记者,东阳师傅们回乡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家乡的红木家具产业这几年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对雕刻师傅的需求加大,二是在收入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在家里工作,方便照顾家庭。
    对于雕刻师傅回乡就业的现状是否影响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吕晓燕认为,肯定有所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大涌红木销售市场知名度很大,企业只要开得起工资还是招得到人才,只不过人工成本上涨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手艺人不愿意子女“接班”
    筇吕晓燕夫妻俩在大涌工作,读高二的儿子和父母在家乡,她每月花2000 多元请了一个保姆。据说像她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很多浙江、福建的师傅只在小孩上小学之前出来打工。吕晓燕因为家族两代人与大涌红木结缘,所以更愿意留在这里。筇
    吕晓燕和李仲良这代人,算得上是当下中国红木家具行业里的中间力量。不管是在行政管理之位,还是在车间一线负责,他们都经历了从学徒到师傅的辛苦学习历程。或许正因为这一原因,他们不想让子女再走这条路。
    “接班人确实不多,大涌遇到这个问题,东阳同样遇到。我们自己几十年辛苦走过来,不想让小孩来接我们的班,不想让他们吃苦。肯定是坐在办公室会更舒服。”吕晓燕这样说。
    她有四姊妹,只有她做了手工雕刻师。“最近说要延迟退休到65岁,我们是做不到的,雕刻很伤眼睛,很多人只要家里的负担轻一点,都会转型。我们一般也不会带徒弟,现在的徒弟不好带啊。”
    吕晓燕说,她当年当徒弟,师傅只要把茶杯盖子动一下,徒弟就得心领神会马上去倒茶,现在的年轻人进到工厂,先要看工作环境好不好,还要看工资待遇满不满意,有的干不了几天又跑掉了。她以前学艺3个月没工资,学满3年的收入还要和师傅按比例分成,这放在今天没有哪个年轻人会接受。
    据记者了解,如今不光是免费开班都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热情,不论是在中山大涌,还是浙江东阳、福建仙游,很多红木家具生产厂家都打出“带薪招收学徒”的广告。
    李仲良早几年为了留住一些年轻人,不光是亲自教雕刻技术,还把自己的工具都送出去了。
    ■大师级雕刻师傅高薪难求
    筇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自然大师级的师傅就显得更加抢手。此前有新闻报道甚至称,顶级雕刻师年薪超百万堪比CEO。对此吕晓燕也是深有体会。最近她帮合兴从东阳招聘来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筇
    “这位师傅是7月份过来的,他对工资、工作量和住房条件都有要求,基本都满足他了,企业为了提升人才实力,必须得有所付出。”据吕晓燕说,请到一位工艺美术师,也相当于请了一位技术指导,平时闲聊的时候,他给其他同事指点一下,就能提升大家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吕晓燕招人不是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也不是到人才市场等待,她说这两个途径都作用不大,主要还是向亲朋好友发布招聘短信或者直接打电话咨询,在“朋友圈”里找合适的人。
    据记者了解,在中山工作的外省雕刻师傅们,基本工作相当卖力,由于企业基本采用计时制,只要没有特别的需要,他们都不愿意休假。按他们的说法是:“这么远来工作,不想浪费时间,巴不得多干点,好早点退休。”
    事实上,大涌曾经也不缺少手工雕刻大师级工匠。据记者了解,1925出生的大涌村民李亮波,在12岁时随叔父李金海远赴斐济从事木工雕刻,是大涌第一批正式到海外从事红木雕刻的工匠,他巧夺天工的技艺在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现存大涌岚田村的颐老院里红木家具和装饰木制品,有很多是他雕刻的作品。不过这样的本土“大师”,早已消失在历史岁月中。
    >>>观点<<<
    机雕将取代手雕?
    近几年来,红木家具的传统雕刻工艺逐渐被电脑技术和现代工具所替代。电脑制图和机器雕刻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制造效率,已被业界充分采用。不过李仲良认为,机雕只能取代部分人工,机器做出的造型必须经过人工修整才更有灵气,而红木家具独特的榫卯结构也是机器取代不了的。
    有东阳雕刻师说,机雕作品在工艺上无法与手工比拟,前者是流水线出品,后者是雕刻师傅的心血所在,手雕家具更加具备收藏性。但是机雕趋势也促进了手工雕刻水平的提升,一些粗劣的手工雕刻必然会被淘汰。
    在中山工作几年的湖南雕刻师傅黄生,月薪近万元,从事红木雕刻十几年。他认为机器雕人物就比较难,因为人物讲究表情,还有一些讲究意境的作品,机器也没法做到。但他也承认,机器雕刻确实提升了红木家具生产的品质和产能,在基础造型和简单工艺方面,机器比人更精准。红古轩等新中式红木家具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们,也推动了红木家具现代工艺的创新。
    >>>相关链接<<<
    人工木材价格齐涨推动红木家具涨价
    雕刻师傅以及技工的薪酬不断上涨,让不少名贵家具的工艺成本占比越来越高。有业者甚至称,工艺占比已经达到了接近50%的地步,甚至更多。而原材料的涨价更是来势汹汹。据记者了解,今年6月,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生效,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红木家具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
    按CITES 公约制约,缅甸计划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停止原木的出口。受此影响,缅甸花梨价格上涨迅速,据称,直径50公分左右的木材价格已经涨到了2.3万元/吨。
    在CITES 公约中,交趾黄檀、中美洲黄檀、微凹黄檀、伯利兹黄檀和卢氏黑黄檀由附录III被升列至附录II,加上附录原有的檀香紫檀和附录I的巴西黑黄檀,目前共计有7种重要红木树种进入了一、二级保护植物目录,这意味着这些树种都要有进出口许可证或者再出口证明书,才能进行国际贸易。
    >>>名词解释<<<
    红木雕刻
    红木雕刻分为原雕、浮雕、空雕等技法,选用不同的技法,就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浮雕,它接近于绘画,线条流畅,有多层次效果。而空雕可以使画面多层次的镂空,重重叠叠,内容有很大的容纳性和表现性。雕刻的题材很多,有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人物纹等。雕刻艺术在制作家具上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成熟的雕刻不仅要求匠师具有一定的腕力,还要求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运刀如用笔,各类刀具刀法运用自如。不少精美的雕刻,作为家具主要的装饰手法,其美学价值远远超出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