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时代的更迭,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逐渐取代了以往的手工技艺,皮影戏、铜匠、手工染布、编草鞋等许多以前十分常见的传统手工艺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在一些偏远的乡村里,还有人续写着这些古老的生活。 皮影 胶片电影取代了皮影戏,机械化生产取代了零散工匠,闹钟取代了敲钟人……时代的更迭,给生活换了新容颜,最接近自然的手工操作被进步抢走了接力棒。只有在偏远的乡村里,还有人续写着这些古老的生活。 皮影 皮影 皮影 皮影 皮影 皮影 皮影 皮影戏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土影戏”。传说汉武帝时,皮影戏最先流传于河北、陕西等地,皮影的造型各异、风格多变,曲目也很多。清乾隆时,法国神父将皮影戏带到了法国,称“中国皮影”。后又传至欧洲其他国家,曾轰动一时。 皮影戏里表演者操纵的皮质人形,即皮影,是用羊皮或驴皮制作的。制作时,先把皮子刮薄,雕出形象,再染色、上油,最后通过灯光照射,在幕上映出皮影人的影像。 修船匠 修船匠 船,起源于何时,很难考证。从原始人的独木舟到今天漂洋过海的万吨巨轮,人们在水上的行走历程,漫长又伟大,承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木船,带着曾经的辉煌,披着昔日的荣耀,在不断更新的制船材料与工艺中,在日益发达的陆上与航空交通里,逐渐退隐江湖,淡出人们的生活。 修船匠,原本四海为家,做点锯木、出料、钉边、车眼、调浆、补缝之类的活计。现在,已近乎失业。 做杆秤 做杆秤 做杆秤 做杆秤 杆秤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据古籍记载,远古时期有个商人叫陶朱公,受打水的横杆启发,发明了十六两制杆秤。秤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秤砣有石砣、金属砣;提绳有二提绳、三提绳。计量单位,由夏商时期使用铢和两,发展到周朝时期铢、两、金、均、石。直到解放后,改为十两一斤。 制作杆秤工序繁琐,大小程序加起来估计有三四十道。杆秤的杆,一般用硬木晾放一年左右,出杆成型,刨光打磨,才能弹线、定星位、安提绳。如今,电子秤已经大行其道,偶尔才能撞见杆秤略显黯淡的身影。 打花带 打花带 男耕女织的年代,纺线、织布、绣花、缝衣、打花带等针线活是妇女的必修课。针线活的优劣,似乎成了评判女孩是否勤劳与贤惠的重要标准。黔东南的苗族妇女,几乎人人会打花带。花带是她们服饰的点缀,更是背孩子的主要工具,送情人的重要信物。 打花带既可用一把椅子、一双手、几根花线的轻装操作,也可以自制简陋工具,专业打造。 铜匠 铜匠 铜匠 铜匠 人类使用铜器的历史达六千年,从前居家过日子的生活用品,用的大多是铜器。铜盆、铜勺、铜铲、铜锁是最常见的,大门的吊环也是铜的,箱子、橱子的柜门都要用铜的拉手,殷实的大户人家,还要在柜门钉上园形的铜皮,在四角包上角铜,刻上吉祥的图案。 铜匠,挑着一担子铜器、铜皿,和着铮铮琮琮悦耳的金属声,翻山越岭,吃着百家饭,走街串巷,干着手艺活。做铜活,修铜器,风光体面。现在,随着材料种类的丰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手工铜匠少了用武之地,逐渐被人们淡忘。 手工染布 手工染布 手工染布 手工染布,在三四十年前,还是许多农村妇女的必修课,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染布的主要原料是山地产的一种叫蓝靛的植物,它经浸泡发酵,加进稻草灰与生石灰,就是染布的上好染料了。染布的流程比较复杂,白色的素布,在一定量的蓝靛染缸中经过几次提染,再蒸煮定色,晾干漂洗。 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偏远农村,以及部分旅游区,还有蓝靛染布这一门操作复杂、方法原始的手工染布工艺。 补锅 补锅 补锅 补锅 补锅,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补锅匠挑着挑子走街串巷,一路吆喝。妇女们拿来裂纹的缺口的甚至碎成几瓣的铁锅。匠人放下挑子生炉子,待火旺后,把碎铁片放到炉子上的甘锅里,然后用手钻在破洞边打眼,便于固定钢钉,待铁片化成铁水,把铁水倒在自己做的模具里,铁水便成了小球,将铁球堵在漏洞和沙眼上,里外两面压平,再用砂纸打磨平整,这只破损了的铁锅就补好了。 修算盘 修算盘 算盘,又称“中国的计算机”,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古人用小木棍进行计算,称“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算盘后来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天由于电子计算器盛行,算盘逐渐退出实用领域。 画年画 画年画 在我国,春节贴年画由来已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张贴鲜艳悦目的年画,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唐以前,年画多为手绘门神;隋代后期,有了木版年画;到了宋代,木刻取代了画像。清代,由于绘制技术和雕刻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木刻年画进入了巅峰时期。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等地的木版年画名满天下。 编草鞋 编草鞋 草鞋,是由稻草编织而成的。编织草鞋在很多地方不叫编,而叫“打”。打草鞋的工具有鞋耙(一种打草鞋的工具)、围腰和木槌。 编草鞋时,打草鞋的老人腰间系上草绳,坐于鞋耙的一端,将事先搓好的草绳结成四股,一头拴在腰间,一头扣在鞋耙上,边编织,边用榨子、木棰把它敲落实。鞋底板两头椭圆,前宽后窄,恰好合脚。草鞋前后还各安有两排耳纽,一根细绳将耳纽贯穿起来,套在脚上。如今,草鞋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多为人们旅游纪念和怀旧悦目之用。 画糖画 画糖画 卖糖画的小摊贩,挑着糖担子,内有一炉一锅一石板,一铲一凳一转盘。他们的转盘上画了一圈小动物,你转到什么,他就会用糖给你画个什么动物,所以糖画又叫转糖。师傅在制作糖画时,将炼制后的红糖(或白糖)置于铜瓢内加热溶化,然后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凝神运腕,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随着缕缕糖丝飘下,诸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作者:老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