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艺是民间彩扎工艺的一种形式。绢艺在历史上究竟始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史料可查。据宋《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的民间艺人已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清代已有史可查,多为八旗子弟茶余酒后玩耍、观赏的小技艺,与“蝉塑毛猴”属同类小工艺。 “绢艺”故名思意就是用绢质材料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主要作品有人物、鸟类、植物、草虫等。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均能以假乱真。该工艺选料严格,做工细腻复杂。仅一只蝈蝈就需118道工序,用时20日。作品讲究“气、韵、味、趣”。气正、韵高、味厚、趣雅。 一片再平常不过的绢,一只足可以假乱真的蝈蝈,从绢到绢蝈蝈的距离有多远?秦三杰师傅的手近20天的时间,118道工序,平面布料就成了立体的艺术品。 绢蝈蝈,这样一件艺术品草虫,如何称为真?眼观之,大眼圆瞪,翅薄而透,后腿似强有力地蹬着地面,腿刺清晰可见,细如发丝的长须骄傲地翘起,就连白肚子上的鳞片也细致整齐。手触之,后腿坚硬如铁,大肚虚软,捏而瘪,须柔,倒抚可以感觉到上面根根略涩的绒毛。 此时,不由让人想到了“栩栩如生”一词,或者“栩栩如生”也不能完全表达亲眼目睹秦氏绢艺的这些绢蝈蝈的感受。 绢艺使用的绢非常讲究,大缎子、平缎子、绉缎、绫子、纺绸、乔其纱、洋纺......不同的绢使用起来效果也绝对不同。一只绢蝈蝈通常由6种绢制成,须、头部、身体、翅膀、腿、鳞片材质各不相同。其制作工艺复杂自无法细说。单是须,便有40道工序。它抽自雪白的绢丝,最终却形成由粗渐细、带有绒毛的赫色硬须。且不同的蝈蝈其胡须并不相同,有觅食的、备战的、喝水的、休息的,构成一只蝈蝈极好的状态写照。再看白菜,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白菜的每片叶都严实地裹到一起,就连白菜的根和须也都做的相当逼真。虽然白菜做起来工序比蝈蝈少,只有48道工序,但白菜也同样是用绢,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做出的。就这样!经过艺术家的妙手匠心, 两只蝈蝈趴在一棵大白菜身上,就变成了秦氏绢艺的代表作“蝈蝈白菜”。另外, 秦三杰家中展厅内摆放的还有《螳螂捕蝉》《竹林之声》《国泰百财》《秋韵》等作品.作品中的人物、鸟类、植物、草虫件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均能以假乱真。 秦氏绢艺华夏神品 “秦氏绢艺,华夏神品”这是大作家冯骥才观看了“秦氏绢艺”后题词。“蝈蝈鸣声闻千里,大地似锦百财聚,童叟喜取百年乐,咏唱祖国富强曲”这是书画大师启功先生见到绢蝈蝈时的赞美。 秦氏绢艺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上刚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2007年11月份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其中这个“山花奖”是秦志胜亲手做的蝈蝈,在2007年11月被评为秦氏绢艺的“山花奖”之一。秦志胜看到这种产品得到了“山花奖”全家人都很高兴,最终民间工艺产品抱到了家。为民间工艺的绝技!“秦氏绢艺”因为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欢迎!而且行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秦志胜做蝈蝈和白菜已经非常棒,在这些基础上秦志胜还开创了自己的一个特色绢蝈蝈,特别是依唐伯虎之画而制作的白菜蝈蝈让人惊叹不已。 秦氏绢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丰富。作品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工序繁杂,栩栩如生,真假难辨,给人自然真实之感和美的享受。秦氏绢艺均为手工制作,做工细腻,始终保持不变质,不褪色,不变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真不愧是秦氏绢艺的后代传人啊! 秦氏绢艺的作品被国家、河南省、安阳市等博物馆收藏。远销全国及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世界》杂志、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中国百姓权益网河南频道、安阳电视台、河南大河报、河南今日安报、安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杂志给予多次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愿秦氏绢艺能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中国伟大的民间艺术,将绢艺这项事业做到辉煌的顶点。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河南人、每一个安阳人都将为之而感到自豪。愿秦氏绢艺能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秦氏绢艺”系家族传承,目前已有第11代传人,谱系清晰。“秦氏绢艺”表现内容宽泛,仕女人物,花鸟昆虫,果蔬等无所不能,皆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尤以“白菜蝈蝈”为其代表作,名扬海内外,在国际工艺品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秦氏绢艺”有较高观赏、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