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福州南后街花灯:传统技艺面临断代危险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东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春节前一个月到3月,是福州南后街传统扎灯手工艺人谢善霖最忙的时候。
    福州素有灯市旧俗,明代万历学者王应山《闽大记》有“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的记载。而南后街作为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曾经是福州市区传统花灯最大的制作和售卖集市。
    从10岁起跟着奶奶一起学做花灯,从生涩到纯熟,从风华正茂到鬓染秋霜,谢善霖对着花灯度过了40多年的岁月,而这也是福州传统花灯制作由盛转衰的40年。南后街的灯笼店,曾经满街都是,如今几乎无迹可寻。而要找到这些手艺人更是不易。只有穿过几户人家的侧门,转过窄巷,越过数个深院,才能在某间小屋见到他们。谢善霖的小作坊就是其中一间。
    窄小的房间里站了两个人就显得捉襟见肘。地上满是散放的灯笼材料和半成品,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谢师傅扎得很快,几分钟就做好一个,向着身后一放,便又摆弄起新的竹篾来。做好的灯笼架子在他身后高高堆起,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数量均出自一人之手。
    
    由于花灯的买卖只有正月这几天,谢师傅平时只给寺庙扎莲花座,或者接一些丧事或者节庆用灯增加收入。等春节将近,师傅就开始集中做灯应市。制作花灯的材料有纸、布、竹、木等,需经过裁纸、染色、破竹篾、扎灯架、捏人面、糊纸等多项工序,最终才能做出一盏传统花灯。谢师傅从8月开始备料忙到正月,能扎1000多盏花灯,收入也不过3万出头而已。
    “夏天开始劈竹子做成这样细细的一根,没有地方买材料,竹子啊纸啊,都要自己做自己染色。”谢师傅把两根竹篾捻在一起一折,一边用绳子缠着接合处固定,一边说:“现在的小辈哪里吃得了这个苦。”
    谢师傅说,南后街以前有好多家专制花灯的店铺,大多是家传手艺。如今由于改建后铺面升值,不少灯笼店主无力负担租金,纷纷退出花灯行业,留下来的几家也只有正月元宵前后才能短租铺面来卖灯。
    
    渐渐式微的福州花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南后街花灯制作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底,南后街(花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然而,如今愿意继承家业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传统技艺面临断代危险。“好多大学生来找我,还有人来拍微电影。没什么用,没有人是真正要学。”谢师傅说。
    保护和传承,对于任何亟待留存的传统工艺而言都是尤为重要的。南后街花灯同样面临这样的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