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谱摆到日程上,那是1997年元旦后,当时我任二炮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我给父亲写信征求意见,他于1月l 5日回信说: “我也有这想法,应当办了,就着我还健在,把这事办了……。如有必要,我去老家一趟”。 之后到六月份,父亲写出了4页纸的《家谱》,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家谱资料。我也于7月30日撰写出河北省霸州市东杨庄乡黄庄子村《袁氏家谱》,并提出撰写家谱的三条《原则》,还撰写出纪念爷爷黄金亭奶奶张金珍的碑文《莴古流芳》,立墓碑的事也在这一年圆满完成,可以说,这是我们黄庄子袁氏家族第一次修谱。 第二次修谱是2006年,当时我任二炮工程学院政委,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袁氏家谱》再作些补充和完善。因为当时父亲已经79岁,搞家谱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9月份我给父亲写信,让他再回忆一下过去的事情,10月上、中旬,父亲先后写出来题为《家史》和《家谱》的两封信,我又找几个弟弟妹妹核准情况,于1 0月26日整理出《袁氏家谱一览表》,从我爷爷袁东亮到我儿子袁兴华,这4代人是一目了然,并制定了《家规》和《家训》,可以说,此时《袁氏家谱》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系列。 第三次修谱则是我2008年元月退休之后,如果说退休后第一年我忙于二炮京师园干休所的安居工程,第二年我作了肺结节切除及手术后的康复,没有等这一年结束,2009年12月10日,我就集中精力续修《袁氏家谱》,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撰写文章,先后撰写了<袁家坟志》、《袁东亮生平》、<袁希程生平》、《黄氏家谱考》、《终身铭记养育恩一回忆爷爷奶奶》、 <回忆母亲杜春芬》等文章,这些文章既表达了我们真情实感,也是《袁氏家谱》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第二件事就是与弟弟有路、有凯到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县袁庄寻根问祖,也代表我父亲了却了他生前想“去老家一趟”的心愿,并与保怀一起,制作出《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县袁庄袁氏族系表》、《河北省霸州市黄庄子袁氏族系表》。第三件事就是与弟弟有路、有凯一起,争取到了袁家坟7亩土地中5亩土地的承包权,制定了长远建设规划,在北京房山精心制作了三块汉白玉墓碑,请武汉、西安、北京的书法家陈礼熙、傅传武、葛现明、管日东、周剑初撰写了碑文,并于2010年9月25日举行了袁家坟立碑仪式。现在做的是第四件事,即整理有关资料,准备出《袁氏家谱》这本书,也可以说《袁氏家谱》这本书出版之日,就是第三次修谱结束之时。 下这么大功夫撰写《袁氏家谱》,原因何在呢?首先,这是我们袁氏家族处于兴旺时期的一个标志。“盛世修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立世几千年来得出的绪论。 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家族也是这样,当这个家族处于低谷或无作为时期,或没有人想到写家谱,或想到了但没有人能够把家谱写出来,只有这个家族处于兴旺时期,才会有人来做这件事情。 其次,这是我们袁氏家族发展脉络的一个记录。自从我爷爷袁东亮出生到离开山东老家,跟随“闯关东”的人群,流落至河北胜芳、天津,最后在霸州市黄庄子安家落户、生息繁衍,这一袁氏分支己历经5代,前后126年,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仍写不出家谱,留给后人的将是一笔“糊涂账”。我三次修订家谱,花了7年时间,而前后历时则有17年,把袁氏家族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也了却了我一桩心愿。 再次,这是我们袁氏家族对后人进行教育的一本教材。我们家族的先人们,辗转千里,易地谋生,走的是一条泥泞坎坷的道路,这里既有创业的艰辛,也有受挫的懊悔,还有重大变故的悲伤。也可以说,在这一百多年中,家族成员对忠与孝的抉择,爱与恨的交织,是与非的争论,都展现在袁氏家族这个大舞台上,后人既有经验可借鉴,又有教训可汲取,这对于正身、立业、成家、甚至所作所为,是会起到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的。 袁有望 二O—O年十月六日至八日初稿 二O—O年八月十六日修改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定稿 二O一三年十一月六日补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