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姓氏:宁姓源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据《姓纂》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宁氏宗祠
    宁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宁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卫成公将小儿子季亹封在宁(今河南省获嘉县,一说今河南省修武县),季亹的后代中有的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宁氏。
    姓氏源流
    宁(甯)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源流二
    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武公,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Wěi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获嘉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世代相传姓宁。据《元和姓纂》四十六:“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潜夫论》引《世本》云:“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以邑为氏。望出齐郡,又与宁通。汉甯成,史记作宁城。”据此,宁氏发祥于春秋时代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弟,当时被封为诸侯的周文王众多子弟之中,相当出类拔萃。卫武公则为卫国第二任国君,其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812-758年。
    源流三
    出自满族复姓所改。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迁徙分布
    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三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宁氏最早发源于春秋时期卫国的宁邑,得姓不久,便风光显赫,见诸史册者有宁俞(宁武子)及其子宁相,宁殖(宁惠子)及其子宁喜(宁悼子),宁速(宁庄子)等均为卫大夫,另有被放逐于秦的卫国大夫宁跪,这样宁跪子孙和秦宁公之支庶便在陕西相融合,另宁戚仕于齐,子孙便落籍山东。
    战国时期,有周威王师、赵国中牟人(今属河南)宁越。
    秦朝时期,有魏人(今河北临漳)宁昌,东阳人(今安徽天长)宁君。
    西汉时期,有东平亢父人(今山东济宁)宁寿,南阳穰人(今河南邓州)宁成;东汉时期有朝歌人(今河南淇县)宁季,广汉人(今属四川)宁叔。在两汉时期,宁氏族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黄河中下游省份,并有进入安徽、四川等南方省份者。魏晋南北朝时,宁氏族人曾繁盛于今山东济南一带,故后世宁氏族人有以济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这一时期的宁氏族人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有避乱南迁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者,就连祖国西南端的广西也有了宁氏族人家的足迹。
    隋、唐两朝,宁氏名人再次多见于史册,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沉顿的局面,使宁氏族人发展呈现新局面。
    两宋以后,宁氏族人南迁者渐渐多起来,并逐渐播迁于广东、福建。
    明朝初期,山西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明朝中叶以后,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宁氏族人进入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之宁氏入迁云贵。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宁氏填四川。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山东、河北、河南之宁氏族人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辽宁、吉林等地,并有闽粤沿海之宁氏族人入居台湾,山西之宁氏族人入迁内蒙,陕西之宁氏族人进入甘肃。
    如今,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为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