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白姓拼音:bái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7位。在201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5位。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当今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总人口大约有374万。 白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远古伏羲时期官吏白龙,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白龙,就是秋官,亦称秋卿,就是后来的大司寇,掌管司法和刑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氏属下官称。 颜师古在史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注解:“师者长也,以龙纪其长官,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东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在白龙(秋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白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白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炎帝时期大臣白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传说,远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炎帝属下有一个大臣名叫白阜,他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 在白阜的后裔子孙中,便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白阜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白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远古黄帝时期官吏白云,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白云,就是秋官,亦称秋卿,就是后来的大司寇,掌管司法和刑狱,是传说中黄帝时期的重臣之一。 在史籍《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黄帝时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在典籍《集解》中则注释:“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东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在白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白云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白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四个源源:源于芈姓,出自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记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周平王姬宜臼三十一年(楚武王熊通元年,公元前740年),荆君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周庄王姬林八年(楚文王熊赀元年,公元前689年)迁都郢,改国号为楚,从此称楚国。 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息县),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便发动了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自杀身亡。 白公胜(熊胜)逝世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太王五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之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周太王五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为春秋时期秦国大将军。孟明视有二子,一是西乞术,二是白乙丙。 孟丙,字白乙,孟明视之子,一说为蹇叔之子,春秋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周襄王姬郑二十五年(秦穆公嬴任好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击郑国,灭滑国,归途过崤山时遭晋军伏击,全军被歼,三将均被俘。后被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又挥兵伐晋,渡河焚船,之后勇败晋军。白乙丙后积功升为秦国大夫。 据史籍《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记载,春秋时期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先祖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氏,并尊白乙丙为白氏得姓始祖,是为陕西白氏,史称白氏正宗。 第六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白冥氏,秦族。”白冥氏在春秋时期即已经省简为单姓白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高辛氏,出自远古帝喾的后裔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潜夫论》中记载:“吉白氏,莘姓后。” 夏王朝的初期,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今陕西合阳),建立了莘国。到了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采纳姜太公之策,由远及近,莘国最后为其所吞灭。 莘国灭亡以后,国人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莘氏、有莘氏。 莘氏族人在西周中期迁居于吉白(今宁夏固原西吉),以地为氏,分衍有吉白氏家族,后又因避羌狄与秦过之间的战乱而再次迁徙向东,因与楚国贵族联姻而世为楚国下大夫,吉白氏后裔中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白氏、吉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白杨提氏,亦称白阳提氏,是汉末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的一个氏族部落名称,集居于陇西地区,以部为氏。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以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白杨提氏在这个过程中改为汉姓白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白直,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白直,是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称,北齐、南宋、南梁、北魏等政权中皆有,为一种小吏。凡在京师、州、郡设置的刺史以下,皆设有白直之官,实际上就是刺史府中的低级侍从,多由刺史亲军或地方军队中抽调,没有朝廷俸禄,由刺史府开支银钱,因此称白直。 在白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白直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白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唐朝白州,属于以地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唐朝时期设置白州(今广西博白),时称白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白氏。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历史文献《台北县氏族略》中的记载,唐朝突厥人白元光系汉化改姓而来,后在清朝中期渡海迁居台湾省台北县,成为今台湾省白氏族人的先祖之一。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中的白氏,仅次于杨氏,是回族大姓之一。回族白氏以源出多支: ⑴.广西桂林的回族白氏,谱系称始祖为伯笃鲁丁。据史籍《元诗选》中的记载,伯笃鲁丁字至道,称鲁至道,答失蛮人,进士,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任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因“伯”与“白”对音,其后裔先取“伯”为姓,后改白氏。 ⑵.据史籍《新元史•氏族表》记载:西域回回伯德那(伯笃那丁)之子察罕(察汗),元仁宗赐予其白氏。 ⑶.明朝时期,哈密回回哈只阿力,在明英宗朱祁镇北狩时有翊戴之功,在明天顺年间,明英宗复辟,哈只阿力举家内附,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哈只阿力逝世后,其子阿讨刺袭职,被明英宗赐姓白名瑜。白瑜子白镔,白镔之子白澜、白赢及五世白镛、六世白廷圭、七世白三捷,均延用白氏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⑷.陕西丁氏也是哈密回回,初居甘州(今甘肃张掖),任指挥使,后迁居北京,其孙丁亦撒,为锦衣卫百户,在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被明世宗朱厚熜赐姓白名勇。 另外,在明朝时期,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西域人,皆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白氏,其子孙后裔世袭至今。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巴鲁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苏氏等。 ⑵.蒙古族巴雅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ak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白氏。 ⑶.蒙古族巴岳图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高氏等。 ⑷.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之伯要歹氏部落,以地为氏,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西拉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巴氏、丰氏、陈氏、联氏、高氏、包氏、罗氏等。 ⑸.蒙古族巴林氏,源出元朝时期大将、丞相伯颜的后裔,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或言以地为姓,或言内扎萨克以部为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潘氏、詹氏等。 ⑹.蒙古族拜都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伊氏等。 ⑺.蒙古族拜达尔氏,世居苏尼特(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白氏。 ⑻.蒙古族达喇明安氏,亦称达喇穆氏,世居鄂嫩果尔(今黑龙江上游北岸支流鄂嫩河即斡难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lamina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白氏。 ⑼.蒙古族鄂尔图特氏,元朝时期即有的姓氏,以姓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rt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白氏。 ⑽.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亦称他哈比己特氏,世居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lbaci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李氏、理氏等。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伦春族白依尔氏,亦称拜英格哩氏、白亚格尔氏、搬吉尔罕氏,有五个分支即吾库萨依尔千、布勒吉依尔千、昭伦千、乌永那千、查拉巴克千氏,世居伊敏、墨尔根城。后有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i Hala。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第十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巴颜氏,亦称巴雅氏,源出辽国时期属国女真旧部,以部为氏,满语为Bayan Hala,汉义“富裕”,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松花江流域、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木伦(今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齐齐哈尔、敖汉(今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白氏、富氏、于氏等。 ⑵.满族白佳氏,亦称拜佳氏、伯佳氏,满语为Ba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 ⑶.满族拜嘉拉氏,满语为Baigiyara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白氏。 ⑷.满族伯苏特氏,亦称白苏特氏,满语为Beisut 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后多冠汉姓为白氏。 ⑸.满族莽果氏,亦称蒙棍氏,满语为Manggo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所冠汉姓为白氏、莫氏。 ⑹.满族纳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纳坦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at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省穆棱县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白氏。 ⑺.满族尼扬尼雅氏,亦称年尼雅氏,满语为Niyangniya Hala,汉义“马箭”,世居费达木村(今黑龙江北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年氏等。 ⑻.满族萨察氏,亦称沙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撒铲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aca Hala,汉义“盔”,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浑春(今吉林珲春)、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白氏、谢氏、隗氏、魁氏等,其中的“谢”为乾隆赐姓。 ⑼.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白氏、边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谢氏等。 ⑽.满族塔喇氏,满语为Tara Hala,满语“旷野”,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这个氏族应当属于蒙古满洲,人数庞大。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氏等。 ⑾.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喇部,即原来辽国契丹国姓耶律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世居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等。 ⑿.满族吴扎氏,亦称兀扎氏,满语为Wuza mongu,老满洲部族,人数众多,有四个分支,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吴氏等。 第十六个渊源:源于犹太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犹太族白氏,是古伊拉克两河流域的一支犹太人,在唐朝时期(公元八世纪)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至宋朝真宗时期时期风餐露宿、艰难跋涉,留居于河南开封地区的民族群体,该民族群落在血缘系统上与亚美尼亚犹太人及阿拉伯犹太人比较接近,生活习性与回族比较接近,但仍有许多区别。 该支犹太族人为了纪念在和大力士角斗中扭伤了大腿的祖先,禁止食用牛羊肉的蹄筋,故此在开封民间称之为“挑筋”,犹太人并不认为这称呼含有任何贬义,在文史中广泛采用。后来的冯玉祥将军觉得这个名称不雅,改其为“教经”。 在开封犹太族后裔子孙中,有依汉俗冠改汉姓为白氏、石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七个渊源: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裕固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多信仰藏传佛教,同时保留原始萨满教成分。裕固族文化基本属北方游牧文化。除汉文化之外,包含有明显的蒙古和藏文化的成分。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一般认为,裕固族主要来源于唐朝后期(公元九世纪中期)西迁到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人。其族源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或铁勒,秦汉时期的丁零。他们初到河西走廊时,依附于当时统治这一地区的吐蕃。并在名义上归附于唐王朝。裕固族自称“尧乎儿”“西喇尧乎儿”,为同源汉语音译词。1954年2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4月,黄泥堡裕固族乡成立。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讨论,一致同意用与“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义)作为全民族统一的新的民族称谓。 裕固族白氏,源出裕固族的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这三各姓氏家族,其在清朝晚期即冠汉姓为白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八个渊源: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土家族白氏,源出土家族中的白彦氏部落。 在明朝时期进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今湖北省长阳地区的土家族人随着汉族兵卒的入迁军垦驻扎以及以后的联姻,改冠汉姓为白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九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佤族、东乡族、傣族、苗族、侗族、彝族、台湾高山族、台湾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白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白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白阜、挚、白公胜(熊胜)、白乙丙(孟丙)、白元光。 迁徙分布 白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七十四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白”有纯洁之义,亦象征品德之高洁,白氏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规家训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白氏名人古以有之,文坛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时事,长庆集中载功德”为其写照。白氏虽历经迁徙,但仍为一典型北方姓氏。 白氏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氏(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 秦朝时期,秦始皇一统天下,封大将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 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代以后,白氏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使得白氏家族更趋繁茂庞大。 唐朝时期,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白鍠居郑州(今河南郑州);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河南洛阳)香山,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 五代时期,白氏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 宋、元时期,有白氏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氏仍以北方为主居地。 明朝时期,白氏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明永历二十八年(公元1673年),有白圭与徐阿华等七人移住台湾旗后,盖寮捕鱼,并建始祖宫。 从清初开始,闽、粤白氏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白姓是台湾的第六十四大姓,白氏族人,大都集住在台北、南投、台中三地。台湾的白氏开基始祖是明朝末年抵达台湾的。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有泉州人白祖孙与林钦宗、林忠等人,入垦台北县五股乡德音村蓬莱坑;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又有泉州人白姓入垦台北县平溪乡平湖村石碇了,遂使台湾的白姓一代一代地繁衍发展起来。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今日白氏族人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氏约占全国白氏人口的55%以上。 白姓字辈排行 白云孙(文天祥)嫡支字辈:“安时仪天道伯汝元廷朝世子应时策名扬标镌绵长永锡衍及新年英伟俊发振祖墓墀”。注:白云孙即文天祥。 【四川】 四川苍溪白氏字辈:“广元旺苍……” 四川广元白氏字辈:“大连天昌志万子玉金兴”。 四川汉源白氏字辈:“焕圣世文仲基锡清才云曾锦早”。 四川达州白氏字辈:“龙应启德明家强真富贵四寿万中有”。 四川青神白氏字辈:“友仕洪文君玉成景亦兴光宗耀祖德忠孝大仁亲”。 四川大英白氏字辈:“金玉分涵居文光士及衢清明成语咒德正在于书”。 四川芦山白氏字辈:“生寿呵吉明相廷元玉伦联文怀树存红正富贵春”。 四川绵竹白氏字辈:“中正永如玉官清民自安朝廷连少凤万世大人安”。 四川剑阁白氏字辈:“素增文朝永其威咸义炳正克元大成明宗耀祖德”。 四川蓬溪白氏字辈:“光文成家道洪忠世泽长安邦荣华显明耀万国扬”。 四川合江白氏字辈:“益智应登秀现世国继文之华开太运穆德永超群”。 四川长宁白氏字辈:“焕光廷章元明永必登先国家兴樊裕世泽万斯年”。 四川南充白氏字辈:“□明民尊思国如珍玺鹏雉方凤采兴光文成家道”。 四川崇州白氏字辈:“元志明永麟如简仁谷履圣甫万天龙友联然炳克鉴”。 四川高县白氏字辈:“之正如仕扬万思文后吉学比天朝廷增贵富官清万民安”。 四川西充白氏字辈:“明介纪文能明玉宗恒□象如文永朝中崇华义仁荣贵富学昌崇先福德大”。 四川简阳白氏字辈:“栎灿增锦涧材炳培铎深根焕坵铭溥枝烨堪锋清相燃城钱泽树煄均钦澄”。 四川叙永白氏字辈:“万觉美树长文直支元正明光登世远福厚享昌荣连升三品位富贵永隆兴”。 四川梓潼白氏字辈:“元真世孟政玉应乃维钰万文怀学光长朝祥林宗正绍世永远明观世代远光宗耀德芳”。 四川大竹白氏字辈:“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为善广德泽万福永世兴源发江西远流开蜀地长书田成胜迹忠孝度南阳”。 四川三台白氏字辈:“世继元益木程文玉毓光锡应兴怀远崇隆万代昌敦本鸿光绪贻谋右启长春秋钦履重雍和载贤良”。 四川渠县白氏字辈:“从传曾鹤盛玉国秉文龙瑞建昭明仕安邦定儒鸿旭星昭乾坤仁寿廷富贵长春同乐永良庆万代成”。 四川旺苍白氏字辈:“云如明光现珠泰映碧长开成宗仲集发启先世昌文天玉思林万中吉元良炳入云焕彩怀笔映华宫建恒轸示瑞绍机臣树章”。 四川汉源白氏字辈:“元志明永麟如简仁谷履圣甫万天龙友联然炳克鉴闻锦藻树为坊鸿模烈培钟汉杰燮载钜藩相显圭柱勋谋策诵尚力行希修守正乃致远”。 四川叙永白氏字辈:“壁昌盘实金王居乡叟甫玉思素禧皑仕大天所观兴文远大先世应祖朝元扬显永光裕富贵万年昌忠厚传家久和善继芳谱慧隆廷宗泽诗书定太平”。 四川古蔺白氏字辈:“自应尚珩文如思永以安居世启发聪明洪开俊杰华国维新奎光焕采大振家声祥祯科级献住长春昌逢显爵海宇成频勋犹克绍学习先登栋梁品戢赞美齐英”。 四川广安白氏字辈:“初道紫静添维怀万应启王昌简大宗光明正贤人学仕昌国朝兴礼义孝友树春芳先代昭得远鸿才绍泽长中天隆景运启家必建帮教养成体辅立身重自强克复为可久美誉万古扬”。 四川成都白氏字辈: 一支:“良天为文永入朝廷时代登进常怀国恩”; 二支:“贵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呈良俊登廷昭美德兰桂凤麟嘉瑞献华国经纶桢栋选”; 三支:“贵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呈英贤继世耀芳声诗书礼义大薪传光宗作述子孙基”。 四川酉阳、秀山白氏字辈: 原派:“文弘维庆永邦国万世长贤明俊秀启继绍耀宗光家庭敦孝友福顺锡祯祥汉朝崇正学兆应显荣昌”; 明派:“天开新运佑相全宗述志裕俊代有杰雄慈惠敬谨谦让廉恭伦记克俭义方敦崇腾襄扬烈学富臻隆”; 清派:“梁众有应世兴玉永太清孝友传家玖和平印事先新人光祖德立现进祥贤守辞良同遇金光见泰权方为能勇属继显复绵延”。 四川宜宾白氏字辈: 一支:“贵道仲积浩明朝文日其正为良俊登廷昭美德兰桂凤麟嘉瑞献华国经纶桢栋选”; 二支:“贵道仲积浩明朝色天其应呈玉英贤继世耀芳声诗书礼义大薪传光宗作述子孙基”; 三支:“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为善广德泽万福永世兴源发江西远流开蜀地长书田成胜绩忠孝度南阳之无传家美仁义后裔根九思遵孔训玉玺自天申”。 四川中江白氏字辈: 原派:“以孝弟忠信桂意如前人熙如益(生)木文玉自孝宗贤乐锦春昆仁仲义焕书珍昭忠素秉清心志监信培元福寿臻”; 明派:“云如明光现珠泰映碧长开成宗中集发启先世昌”; 清派:“如生柱文玉映怀增光代远孝友传家才思自显学绍修齐礼宗国典万世维昭荣昌继善”。 四川洪雅白氏字辈: 一支:“天文应世玉春福光万成云天潘启玉明瑞世朝伦”; 二支:“可有显自明文志仕洪起春光廷朝□辅佐定乾坤安邦定国成”。 四川泸州白氏字辈: 纳溪支派:“顺礼莲良文昭世守承先德永振家声福禄同国荣兴隆洪万代采受和钧道太宗”; 玉河支派:“尚启登仕世荣武朝玉文元天明国正乾坤万载兴继述光先哲英贤定克成家声惟永振靖洽崇安平”; 白沙支派:“兴世始光玉廷朝才太允久仕九(洪应宗)玉金尔如文显世应有正云庭永守光华志荣遵大复兴”; 江阳支派:“珩仕金文玉鸿朝堂锦联芳肇启崇龙章守道明先律奇怀瑞应昌云霖开畅茂继体振伦纲恒超潘垣尚亨晋炳华光”; 中心支派:兴世始光玉廷朝才太允久仕九(洪应宗)玉金尔如文显世应光德成联级贵荣耀义庭登俊洪阳志汝嘉佑启开泽有复兴大福华”。 四川兴文白氏字辈: 大坪支派:“正大光明启玉厚定佳邦文举高飞燕木本水延长”; 莲花支派:“如中日文万□□其元万永世光先志存忠定发祥林高富贵友朝代显云昌”; 另一支派:“仕国容元余玉崇邦安定永昌怀德文学洪贤普佐明正朝纲”。 四川江安白氏字辈: 一支:“玉自居大崇世文其光映志士怀朝宗福元占春正”; 二支:“鼎慎亮珍子学启维大清正恩高胜本源文明家远大绍业裕光前道德宏君泽礼伦庆世贤志震辉先绪忠孝富贵全”。 四川眉山白氏字辈: 东坡支派:“崇尚永文应志登元荣明世贵宜有少先德”; 思蒙支派:“金国于朝施图相文世代明定宗先业永怀万玉春”。 四川绵阳白氏字辈: 一支:“万文明长开成先承宗启后永相连其才显耀登朝贵定大荣昌肇自天”; 二支:“万文明相玉元碧王怀增绍宜祥体祯尚忠良承先登仁寿庆华永世昌孝友礼义彰清廉兴家邦和平成正大慈善恒久长”。 【重庆】 重庆忠县白氏字辈:“万古益孟家守士文明有志维朝良万芝立兴行仁美天佑其世志远昌”。 重庆渝北白氏字辈:“初道紫静添维玉万云元(尚)尚之士齐治文天自瑞祥清润和时太、论孟大宗荣承忠永兴学仁义启仕昌崇德智广俊显荣坐元良”。 重庆彭水白氏字辈:“初道紫静添维玉忠云元(尚)尚之仕齐治忠孝承家远诗书继世长文章能建国友义可安昌正大光明德以仁绍馨香汉华泽千古富贵重伦常”。 重庆白氏一支字辈:“初道紫静添维玉万云尚之士齐治文添自祥瑞清任和时太伦孟大宗荣仁义开国庆礼智正朝刚孝悌传世□忠信家振邦联科吉发远福禄永平安”。 重庆开县白氏字辈:“景斗师金用贤之经珍守达江昭先德联天应思成入川后中派:以尚文国士永世传家兴遵重孝友达宗绪继文章改制渝未来派:立志孝祖宗创业人勤奋报国无私心公仆忠百姓”。 重庆江津白氏字辈: 杜市支派:“兴良玉丹月子世金应文崇治光宗友万在正永元”; 广兴支派:“兴成戚文化诗启尚志重明乃世宗凤碧应万纯洪升永定章远福禄寿喜昌”; 德感支派:“兴永其文代思启尚志仲壁应乃代忠明应万纯洪升永定章远福禄寿喜昌”; 高牙支派:“玺载思宗自应仲德仕圣并映及永克正大世泽孔长志贤良忠孝定邦国□□光明洪祖兴万世崇□仁义显忠孝诗书开运隆”; 和平支派:“兴迁文其思尚仲表宣应天大世山长玉景诗世金应文崇富贵权恒茂成继绍春宏寅开珍建绪培吉焕华章享荣时鼎第福禄寿安康”; 九龙支派:“载以宗自应仲脉仕圣亦映元永克正大焕泽非长志明绍定安可开国进得朝廷为臣相光宗耀祖显门庭文章华夏荣青史福寿安泰万代兴”; 石蟆支派:“兴世始光玉廷朝才太(应祯)君相能应玉治光明远荣华世代昌文章扬祖泽仁义正先常受栋(槐)洪(栋)宣国恩永庆文远光昌世德永祥”; 滩盘支派:“兴迁应朝脉仲宗世朝登秉单永尚昭(镇)镇治荣辉坤钟泽树焕均锦江春灿在钦清桂耀增银杰沙灼嘉金相海洋喜鑫本洪燕仕钊权滨烈城”。 重庆綦江白氏字辈: 一支:“兴良玉舟月子是金应文宇字光宗汉万在正永远”; 二支:“仲积皓明月文色其正呈升恒光辉延炽昌庆云征天文永世新光辉显朝廷家贤忠正孝明龙共长春高冈金泉涌祥福启乾坤宏开琳瑞绿江淮万载清”。 重庆黔江白氏字辈: 一支:“相永其朝维世守芝忠贞开国运孝友振家声明德承先绪诗文裕后昆”; 二支:“忠孝承家远诗书继世长礼仪兴万代仁爱绍南阳诚信尊杰俊勤贤显胜强科学达伟业富贵重伦常”。 重庆垫江白氏字辈: 一支:“元忠永桂耀允可文天时维世文应常永远庆士先”; 二支:“元忠永崇自之仕林大文登朝钟深本光在钜永果”; 三支:“尚之仕齐治文天自瑞祥维事家长远永远庆来芳清润和时泰论孟大忠良”; 四支:“元忠永桂益启仕璧治文登试(钟)钟深本光在钜永果烈培锡泰荣耀执监清东焕垂”; 五支:“诗书永远千家望世代吉昌天万勋绍熙尊正英科礼凤来池上占魁名进德朝廷为忠相光宗耀祖显隆平文章华夏荣青史福寿安泰一元新”。 重庆涪陵白氏字辈: 内河支派: 一支:“钟深本光在钜永果烈培锡泰荣耀执鉴清乐焕垂”; 二支:“尚知治其事文天志瑞祥清润和时泰论孟大忠良”; 外河支派:“元自芝世会永贵兴荣玖远显发富长余庆乐华培”。 重庆梁平白氏字辈: 县脉支派:“栎灿增锦涧材炳培铎深根焕坵铭溥枝烨堪锋清相燃城钱泽树煄均钦澄楳灯地鑛溢槽焰垭银波梓烨塆粤湘柯炫境镯渝”; 袁坝支派:“壁昌盘实金王居乡叟甫玉思素禧皑仕大(人雨)天应观栎灿增锦洵材炳培铎深根焕坵铭溥枝耀堪锋清相燃城钱泽树煄均钦澄荣辉基镇源校煌幸钊泉栋炜坤钦泽相炬主钰涓”。 重庆壁山白氏字辈: 黄圃支派:“传授忠义礼孝顺万祖祀仁仲季元纯荣华庆富贵”; 乐昌支派:“朝应文显宗正玉祖代兴人心培厚德永远继书升”; 马坊支派:“栎灿文然如光玉祖代鸿昌存心培后德永远继书香增辉肇绪显荣华富贵长”。 重庆铜梁白氏字辈: 一支:“应登极廷文玉维正万世光明天德永彰文朝玉向启永远仲祥开国正天兴顺万代福禄康真训理治德雄显运荣邦”; 二支:“兴其良世登光元文天玉昌树德家声显科甲永长兴瑞云安邦远国振庆斯年”。 【贵州】 贵州仁怀白氏字辈:“栎灿增锦洵材炳培铎深根焕坦铭溥枝烨堪锋清”。 贵州威宁白氏字辈:“应天维之正春联(连)继(纪)时(实)明运信作家举毅然转新轮”。 贵州黔西白氏字辈:“玄晋昌衍训繁以丕芳运世贵祺衣紫洪文儒占应开绍廷光永承宗大有明仁恩昭国治镇守保家兴运启乾坤泰时雍海宁平诗书宏世泽礼禯锡廉钦”。 贵州贵阳白氏字辈:“南阳源流远敬存念克玄太庭居启联兴隆崇樊贤志方大有为积善名丕扬乾元荣昌炽奎壁焕文光来满邦国家亿万宣朝方洪应开封顺正永德书香显名登月时玉光绍仕荣成良安圣美清思富全昌星学高守本在庭敬祖恩文传天祥远有贵子孙福”。 贵州遵义白氏字辈: 一支:“邦成世瑞单先民朝应荣凤宣光祖德永远尚相山”; 二支:“林长仕学云世天文廷忠开远发大祥红龙书昌凤”。 贵州大方白氏字辈: 一支:“汝培之尚友廷金应昌荣相祖光忠德”; 二支:“开绍廷光永承宗大有名仁恩昭国治镇守振家声”。 贵州桐梓白氏字辈: 一支:“长文单元正大光明国贤子世应文宗治”; 二支:“兴世始光玉廷朝万启觉素单志长文单元正子金光儒学仕进朝堂”; 三支:“元正大金光儒学仕朝堂玉明光忠志万古永家祥新议字派:中华振兴民富国强科技发展锦绣前程谋建伟业壮志凌云勤俭持家久远迎胜廉洁清高永保太平”。 贵州习水白氏字辈: 一支:“伦运中知远世始光玉文(廷)朝贵其正向少代永潮成”; 二支:“兴世始光玉廷朝才(万)其正本采启君永文子洪廷绍开国思明治时显应克宗栋梁家才远勤诚富贵祯雨露润江海荣华万代春”。 贵州湄潭白氏字辈: 一支:“传福有学应世来成祥光永正”; 二支:“明文怀家远万世茂荣昌朝正忠良智德厚启家声”; 三支:“应登极廷文玉维正万世(入黔)光明天德永彰彰昱照穆序宗功肇咸阳学说孟(懋)居易诗才最(具)馨(仙)心能识智(之)无字唐宋元清民代有圣人继创首(守)知其难耕读承先志孝友作家宝和敬笃族谊礼乐被(备)冠裳书香尚门第伦记(起)郭实行本支连同气子(梓)姓萃一常佑启垂统绪”。 【山东】 山东曲阜白氏字辈:“珍士宪凤天振云广毓传继兴”。 山东阳信白氏字辈:“民主成立永保和平”。 山东泰安白氏字辈:“建尚士立秀(金)月”。 山东枣庄白氏字辈:“玉振孝井清茂(希)盈照吉均”。 山东聊城白氏字辈:“崇志玉书文俊学”。 【河南】 河南驻马店白氏字辈:“光清凤至景”。 河南濮阳、辽宁沈阳白氏字辈:“永念南阳复思洪桐由明徙开世德显荣”。 河南新县白氏字辈:“起经远汉应连山振新成志祖维先肇自南阳世泽贤道德清高时增福永思居易耀中天”。 河南信阳白氏字辈:“金联炳兴天开美景人庆丰年天开美景学善光正廉范继宗崇本元庆志立洪栋敬贤尚文世泽祖耀启运德铭”。 河南孟州白氏字辈:“君通空静鸿万庆世占云玉明全文荣素延益松清海振春翔鹏英新慧润峰锦学侠仙永雅洁珍华盛福禄祯祥凤仁义礼智诚”。 【陕西】 陕西米脂白氏字辈:“德明存进云成治海……生”。 陕西西安白氏字辈:“智应益思建”。 【四川】 四川江阳白氏字辈:“珩仕金文玉鸿朝堂锦联芳肇启崇龙章守道明先律奇怀瑞应昌云霖开畅茂继体振伦纲恒超潘垣尚亨晋炳华光”。 四川洪雅、温江、崇州白氏字辈:“元志明永麟如简仁谷履圣甫万天龙友联然炳克鉴”。 四川汉源白氏字辈:“元志明永麟如简仁谷履圣甫万天龙友联然炳克鉴闻锦藻树为坊鸿模烈培钟汉杰燮载钜藩相显圭柱勋谋策诵尚力行希修守正乃致远”。 【河北】 河北沧州白氏一支字辈:“玉寿克显云亭松平品宏茂令”。 河北沧州白氏一支字辈:“桂国玉金……” 【湖南】 湖南岳阳白氏字辈:“大之光祖德文明世运昌邦国崇儒道家声在忠良先开永顺道文明世运昌邦国崇儒士家声在忠良”。 湖南麻阳白氏字辈:“祖泽计谋远诗书好学良望朝勤选用应盛久鸿献文明必有礼大得少相山丕俭成先述留全亿万年”。 湖南湘西白氏字辈:“天开新运佑相全宗述志裕后代有杰雄慈惠敬谨廉让谦恭伦纪克俭义方敦崇腾襄扬烈学富臻隆”。 湖南长沙白氏字辈: 一支:“传授忠信礼孝顺万祖次壬仲季元纯荣华庆富贵”; 二支:“诗书永远千家望汉宗再德抬思义统长久恒业谟立高”; 三支:“灿文然如光玉祖代应(鸿)增明华存心永怀清洁本培天赐孔嘉”; 四支:“壁昌盘实金王居乡叟甫玉思素禧皑(鼎、昌、昶)仕大天应观栎灿增锦洵材炳培铎深根焕垣铭溥枝耀堪锋清相燃城钱泽树熏均钦澄荣辉基镇源校煌幸钊泉栋炜坤钦泽相炬主钰涓迁春世福成世代吉亨天万兴绍熙尊正英科礼凤来池上夺魁名才胜楚邦开统绪风高南国树芳声勋猷显着蒸耀烈忠孝胎”。 湖南龙山白氏字辈: 长房支派:“文弘维庆永邦国万世长贤明俊秀启继绍耀宗光”; 二房支派:“良有仲世应兴玉永大清敦友传家长”。 湖南华容白氏字辈: 一甲支派:“山高仲益志麟风相文如庚声锡启荣世忠大学正孝友开鸿福名显光祖庭安邦惟继美传家守一经”; 二甲支派:“北直丰润县三代素敬良整应忠世汝仁起蔚元芳为之铭洪第敦德定朝邦尊祖斯培本传宗克启祥家修明治道廷献重文章有志承先绪子孙自永昌”; 另一支派:“为之铭洪第敦德定朝邦尊祖斯培本传宗克启祥家修明治道廷献重文章有志承先绪子孙自永昌”。 【湖北】 湖北随州白氏字辈:“付(富)桂(贵)世代”。 湖北云梦白氏字辈:“兆光辉焕彩(承)华国文章”。 湖北麻城白氏字辈:“祥秀子仲大□凤□思□弘□良仕云先世宏中学矣承继廷光作述佳意启文明”。 湖北仙桃白氏字辈:“子明火壁拱番(喷璜珍琏琰玺)迎张承文亨利贞世传忠厚蔚起人文家声以振火树鸿勋祖德余庆先绪贤良永乐万年定国安邦”。 湖北咸丰白氏字辈: 原派:“云文正玉山元虎(麒麟凤龙相)弘景正玉松维钢祝良君泽远永世其昌”; 虎家支派:“弘景正玉松维钢祝良君泽远永世其昌”; 凤家支派:“世良清仲景维守光明贤荣星兴祖冉再元有通达”; 龙家支派:“王玉合成太文弘维庆永邦国万世长贤荣星寿祖再盛有通光”; 泰家支派:“弘景正玉松维钢祝良登以朝正星文秀方启青(钦)继开承祖德永世万年春”; 麟家支派:“世良仲成应永守元玉祖贤良国万邦再良有通光继绍耀宗光家庭敦孝友福顺锡祯祥汉朝崇正学兆应显荣昌”; 水巷支派:梁众有应世兴玉永太清孝友传家玖和平印事先新人光祖德立现进祥贤守辞良同遇金光见泰权方为能勇属继显复绵延”。 【云南】 云南普洱白氏字辈:“显文元玉世凤云树光士正仁中”。 云南罗平白氏字辈:“宦世正文成朝玉汝中兴光天彩云霞”。 云南水富白氏字辈:“朝玉其昌文万世章光宗耀祖永秀年方”。 云南威宁白氏字辈:“长年秉应天为之正春联继时明运信作家本毅然转新轮”。 云南大关白氏字辈:“怀万可逢祥廷正文凤朝世建高永德兴绍启开元成大海喜天荣昌运洪恩”。 云南昭通白氏字辈:“栎灿增锦洵材炳培铎深根焕垣铭溥枝烨堪锋清相燃城钱泽树煄均钦澄”。 云南镇雄白氏字辈:“进长彩芝成儒龙世自荣宗明先启庆道显体方声尚礼崇开运轩辕定永亨有光齐泰盛万国远传名”。 云南寻甸白氏字辈:“俱禄隆应世明文一品当朝天开文运燕飞万春永福胜利龙凤呈祥金玉荣华立志雄俊自登生秀士宏明顺其祖”。 云南宣威白氏字辈:“天如元世汝凤宗士显扬明德成为本肇启耀家邦尚书文龙武勤学博渊章崇祖繁衍泰斌灿庆发祥仁昭其道泽智锐福恒昌”。 云南彝良白氏字辈: 一支:“宦世正文成朝玉汝中兴光天彩云霞”; 二支:“凤王世正文成时高荣贵永凤明德泽长”。 云南威信白氏字辈: 一支:“俊仲珩如文尔成守章尚书孝友荣昌仲德元永克正大光明洪”; 二支:“俊仲珩如文尔成宗章永世尚书孝友荣昌祖本恩德仁义定邦国安应平顺光大振家声瑞广为朝赞宏富发其天君亲思道贵俊杰肇新华”。 西南白氏族谱编辑委员会推荐白氏统一字派:“穆哲创硕楚图腾载宝轩铁笔撰端品碣丹镌黄炎泰华从典律习科堪贡献渊博掌琼珪勤俭铸岫含韬略定九州惠策传千殿乔梓立陵谷茂簧贯山川沾露润绦柳熹照布广潭思本续甘霈功筹颂群彦”。 【江西】 江西白居易后裔字辈:“志方大有为”。 【其他】 白居易后裔一支字辈:“珩仕镜文玉鸿朝堂锦联芳”。 白居易江西后裔字辈:“志方大有为”。 白居易湖南后裔字辈:“珩仕镜文玉鸿朝堂锦联芳”。 白居易后裔统一字辈:“忠孝仁义纲勤俭治家康正廉浩光志龙凤富禄长”。 白氏一支字辈:“玉云清恩永志凤”。 白氏一支字辈:“俊亚文玉……” 白氏一支字辈:“常洪仁明……” 白氏一支字辈:“有应起之中学思志远宏克昌光庭玉大德世必从”。 白氏一支字辈:“嬴兆祥西种叔(风)林立崇善乐昌晓士元吉”。 典故、趣事: 含沙射影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读史》。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读史》诗,它的内容如下:“含沙射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这首诗里的“含沙射人影”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水里有一种虫,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时也称作射卫或射影。它的头上长有角,背上长有甲,没有眼睛,长有三只脚,有翅膀,能够在水面上飞翔,嘴里长着像弩一样的东西,形状像鳖,耳朵非常灵敏。当它在水边时,如果听见有人、畜从它身边经过,就会从嘴里喷出一种气体,直射向人体,人畜如果中了这种气体就会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时,如果听见有人的脚步声走近,就会用嘴含着细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喷射,人体或人影被射中后,也会生病不起。后来,人们把它改为“含沙射影”,用来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 白居易与酒: 白居易是一位著名的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