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东巴祭祀仪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概述
    纳西族古称“麽些”属氐族群后裔,现有人口28万,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汇之地。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其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她以保留了古老独特的东巴文化而闻名于世。东巴文化系纳西传统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东巴教是在纳西族原始宗教基础上,吸收藏、汉民族宗教文化因素而形成,信奉万物有灵,并以祖先崇拜为基本特征,以象形文字、东巴经书,以及宗教形式保存在惮的各种仪式为主要载体,而东巴祭司是这一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纳西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力图诠释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矛盾的五十多种东巴教法事仪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东巴皮画
    祭天是丽江、中甸等地纳西族最古老的传统习俗,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和喜庆活动,当地民谚称之为“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祭天有春节期间举行的春祭和农历七月中旬举行的秋祭,但以春祭最为隆重,称为“大祭天”。
    祭天的群体由一个村寨的同性宗亲组成,大的有几十户,小的只有十来户。每个祭天群都有自己固定的祭天场,一般在村边地势较高、树木茂密之处。在祭坛左右各载一棵黄栗树,代表天父天母;中间一棵柏树代表天舅;前排两棵小栗树,这是纳西族始祖崇妨利恩、衬红褒白夫妇的代表。主祭品为猪、鸡、大米、酒、香柱等物。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东巴文化
    祭风
    祭风,纳西语称为“哈拉里肯”,“哈”为风之意,“拉里”为游荡、飘荡之意,“肯”为驱除、放走之意,合起来意为“把如风一般游荡的鬼魂驱走”。目的在于超度殉情自杀和战争灾祸等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纳西族相信人死灵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会被鬼魔所缠,变成恶鬼作祟于人,因而要由东巴祭司进行招魂、超度,安抚其亡灵。殉情而死的亡灵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龙第三国,那里白云、蓝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鲜花,老虎当坐骑,白鹿当耕牛,男耕女织,谈情说爱,无忧无虑,是爱情的乐园,是幸福的天地。
    祭风仪式,正是祭送这类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让这些含冤游荡的鬼魂离去,让生者能安宁生活。仪式由死者家人举办,村人参与,需请近二十个东巴祭司主持,制作九十多块木牌画,念诵一百多卷经典。祭风反映了古代氏族制度时期所产生并沿传下来的鬼魂崇拜现象和宗教祭祀文化,其心理本质在于安魂。
    祭东巴什罗
    祭东巴什罗,纳西语称为“什罗务”。是纳西东巴教的祖师。它是东巴祭司去世后举行一种开丧仪式。仪式主祭为三天,需绘制上百块木牌,塑造数十个面偶与泥偶,编制什罗大师坐像、牵马弟子和大师的经房,编制坐骑白马、驮经白牦牛和领路白山羊,还需竖一棵高达三层楼,装点得五彩缤纷的“督”树,象征什罗的灯塔与登天之梯。参加祭祀东巴数十人,诵读东巴经书近百册。仪式内容有请神降临,讲述什罗身世及伟业,攻克毒鬼寨,拯救什罗灵魂,从《神路图》超度什罗升天,向什罗大师祈求福泽,火化去世东巴遗体等。在仪式进行过程中,伴以粗犷奔放的古典乐舞,透过色彩缤纷的艺术场景折射出纳西人追索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愿望。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悲壮。
    
    东巴万神园
    祭署
    祭署、纳西语称为“署古”。据东巴古籍记载,自然神“署”和人类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毁坏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杀野生动物等一系列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导致署对人进行报复,使人发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为向署表示人的过错,祈求免灾赐福,人类请丁巴什罗协调,并跟署建立了和谐相处的关系,但必须每年按时祭祀“署”神,以示感谢。
    纳西族祭署活动,于每年农历二月择一龙、蛇之日举行,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山水秀丽之处设祭场。祭祀需用三日时间,第一天准备祭物,绘制祭祀木牌,打扫祭坛;第二天将自然神恭迎家中,小心伺候,热情款待;第三日送神回山,赠以各类祭品。因自然神爱惜生灵,喜素食,故祭品以瓜果茶奶、香料药汤为主,忌用血腥之物。仪式由东巴大祭司执掌,需吟诵约七十册东巴古籍。祭祀仪式是从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出发而举行的。“署”观念体现了纳西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朴素的原始辩证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