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秦王击缶因何不怿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是秦赵两国渑池会的一个场面,结论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秦王击缶为什么会不怿(高兴)呢?为什么赵王“鼓瑟”就是胜于秦王“击缶”呢?难道“鼓瑟”和“击缶”还有贵贱之分吗?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场景:宏大的场面,雄壮的气势:数千壮士击缶而歌。张艺谋为什么要用“击缶而歌”而不用鼓瑟来象征我们华夏民族的灿烂文明呢?
    
    原来,“击缶而歌”是我们古代先人曾有过的音乐演奏形式。《诗经·陈风·宛丘》中就有“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的记载,其历史可以远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
    最早的“缶”是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来发展为打击乐器,再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缻”。缻是盆盂一类的瓦器,像个小碗。可见,“缶”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较低级的陶瓦乐器。《墨子》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缻缶之乐。”在奴隶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击缶”只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音乐,诸侯贵族用钟鼓之乐,而士大夫阶层则用竽瑟之乐。在渑池会上,赵王鼓瑟,秦王击缶,鼓瑟优越于击缶,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为乐,其实就是相应地使秦王身份降一级,这样赵国占了上风,当然就是赵国胜于秦国了,假如你是秦王,也会不怿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