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入茶田……二月采茶茶包芽,姐妹双双去种茶……三月采茶景色新,姐妹房中绣手巾……”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藤县,这种曲调幽长、略带清新、略带缠绵的采茶歌几乎随处可以听到,但是今天,歌坛上已经没有它的容身之处,生活中也已难寻它的身影。它,仿佛只存在于少数耄耋老人的心灵深处了。 采茶歌在明清时期流传到藤县民间,很快以其独特的韵味由南而北风靡藤县乡村。到20世纪50年代,每逢春节或喜庆的日子,民间采茶歌手会走村串寨演唱。60年代,藤县农村兴起了唱采茶歌的热潮,各村争相成立采茶歌队。每个采茶歌队有主角二人,一男一女,他们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分别叫“茶公”、“茶娘”。采茶歌队还有几个伴奏者。伴奏的乐器有二胡、琴等。“茶公”穿黑色唐装,“茶娘”穿黑色斜襟唐装,他们身扎彩带,手拿纸扇,在乐器的伴奏下边唱边跳。他们不仅唱生活中的新人新事,还唱有故事情节的戏,如《肖永伦》、《孟姜女》等。 还记得小时候,隔壁三十多岁的伍叔,娶了个唱采茶歌的女子,年轻漂亮。结婚那天,全单位的老少家属都涌到平时晚上职工进行政治学习的会议室,吃喜糖、看热闹。在人们的起哄下,新娘子扎上彩带,唱起了采茶歌,跳起了采茶舞,引来了人们阵阵喝彩。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采茶歌。在我的眼里,这比那个距离观众又高又远,既看不清又听不清的小小木偶要好看上一百倍!我兴奋得嗓子喊哑了,手掌拍痛了。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也听不到采茶歌了。这颗曾经浑身散发着艺术魅力的珍宝,已经蒙上岁月的灰尘,几乎被遗忘在岁月的深处了。 前几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再次与采茶歌来了个亲密接触。那是2009年,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到太平镇大坡村拜访了当时年近七十的饶桂清老艺人。说起采茶歌,老人兴致极高,为我们演唱了一曲又一曲,那么多的歌词,她记得一清二楚;那么复杂的情节,她一点没记错,在场的人无不惊叹她的记忆力。而我,则在老人那苍老却依然清丽的歌声中再次沉醉,时光仿佛倒流了,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个年轻漂亮、腰扎彩带,在人群围成的小圈里边唱边跳的新娘…… 我多么想与人分享我那种失而复得的惊喜和感动!可那一刻,我却失语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现代流行歌曲已经把采茶歌挤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作为传统的艺术,采茶歌的韵味是任何流行歌曲都不能比拟的。 采茶歌的调子婉约、悠扬,深含意蕴。我一直觉得,采茶歌不是街边地摊上的碗碟,而是博物馆里珍藏的青花瓷。欣赏它,需要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从它独特的曲韵中领略到优美的意境。 忙中偷闲,听上一曲采茶歌吧!它温婉而悠远的调子,会抚平你浮躁的心;它飘逸而灵动的旋律,会触动你日渐疲倦的灵魂。在安静的午间,泡上一杯茶,打开随身的MP5,让采茶歌包围着你,浸淫着你,你会得到最好的休息,最美的享受;在万物俱睡的深夜,在咖啡的浓香中飘来的采茶歌,会轻柔地缠上你的耳,你的额,你的心,继而你的整个身体,会让快节奏地旋转了一天的你浑身通泰、宁明、舒畅,继而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迎接明天…… 采茶歌是一朵艺术奇葩,不应该让它凋谢。如何让这朵美丽的鲜花再次焕发青春,是我们文化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尝试用它的曲调,赋予时代性的内容,创作现代采茶说唱、采茶小戏……我相信,越来越多的采茶歌,将穿着时代的盛装出现在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admin) |